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社會

警惕“物傳人” 盡量減少直接接觸境外快遞

2022年01月19日07:51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警惕“物傳人” 盡量減少直接接觸境外快遞

  北京市和廣東省深圳市、珠海市在1月17日分別舉行的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各自通報了當地本土確診病例的情況,均研判不排除經境外物品而感染病毒的可能。

  新冠病毒通過境外郵件及其他物品“物傳人”的風險有多大?個人如何更好地防護?記者依托權威信息來源進行梳理歸納。

  “物傳人”風險有多大?

  不是新冠病毒主要傳播方式

  1月16日,國家郵政局安全監督管理司發出通知,要求各企業要切實做好國際郵件快件處理場所消毒、通風等工作,對進口國際郵件快件,要在進入生產處理環節之后,第一時間逐件進行外包裝各面全覆蓋消毒,並制定疫情高風險國家和地區進口郵件快件疫情防控處置方案。

  新冠病毒在低溫下長時間存活並經冷鏈傳播的案例,過去一年多來在我國部分地區曾先后出現報道。我國疫情防控一直堅持人、物、環境同防。

  不過,梳理公開報道中的“物傳人”情況,可以發現基本是市場、物流等第一接觸點的人員感染。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物傳人”的限定條件較多,並非新冠病毒主要傳播方式。

  在此前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介紹,“物傳人”要造成感染,需滿足三個條件:一是物品污染較重﹔二是病毒在物體表面存活時間較長,一般來說溫度越低,病毒存活時間越長﹔三是接觸污染物品時未採取適當防護措施。

  吳尊友認為,相比受到人感染,受到物感染的病毒量不同,病例容易出現無症狀感染或輕症感染,往往發現不夠及時,可能引發新的疫情。

  既往案例中,一度有過部分食品表面檢測出核酸陽性,曾引發“物傳人”擔憂。為此,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有關負責人專門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活病毒、死病毒、病毒的片段查出來都可能是核酸陽性。光是檢出核酸陽性,不代表具有傳染性,隻能說明曾被新冠病毒污染過。

  個人如何做好防護?

  盡量減少直接接觸境外快遞

  疾控專家提示,收取快遞尤其是境外快遞時,做好戴口罩、妥善處置外包裝、對內件做消毒處理后進行使用等防護措施,可有效減小被新冠病毒傳染的潛在風險。

  中國疾控中心消毒學首席專家張流波表示,收取快遞最好選擇無接觸方式,或盡量佩戴好口罩和手套。拆除外包裝后,及時摘下手套並清潔雙手,做好手衛生。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建議,收到境外郵件或物品時,正確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減少直接接觸和交流。盡可能在固定地點取件,實現無接觸交接。

  此外,拆件時盡量在戶外進行,外包裝不必拿回家中,可按照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如需拿回家中,可用含氯消毒劑或75%酒精對內外包裝進行全面消毒。處理完郵件后及時摘下手套,更換口罩,認真進行手消毒或清洗雙手,避免用不清潔的手觸碰口、眼、鼻。據新華社

  冬季新冠病毒環境傳播風險大 專家支招如何做好防護

  由於冬季人們多在室內活動,吸入病毒氣溶膠和接觸被污染的物體感染病毒的風險隨之增加,專家建議民眾針對冬季新冠病毒環境傳播注意增強防護。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生物氣溶膠實驗室負責人要茂盛教授告訴記者,環境傳播是指健康人與新冠感染者之間“時空”上沒有直接交集,而是通過吸入感染者排放的病毒氣溶膠(包括地面再懸浮與廢液氣化),或接觸被污染的物體表面后又觸摸口鼻導致感染。

  那麼對於民眾來說,在新冠環境傳播風險高的冬季如何更好防護呢?相關專家給出了一些防護小妙招。

  冬季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在封閉、半封閉公共場所活動一定戴好口罩,避免長時間逗留

  ●在狹小公共空間,如有條件應盡量加大通風換氣

  ●接觸公共設施的按鈕、扶手后,未經手部消毒不要再觸摸眼口鼻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做好防護,搭乘私家車或乘坐網約車,盡量打開窗戶通風,減少風險

  ●在外就餐時,應盡量縮短就餐時間,選擇人群密度較低與通風較好的位置,降低交叉感染風險

  海外快遞如何安全處理

  ●收到件時,要正確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減少直接接觸和交流

  ●盡可能在固定地點取件,實現無接觸交接﹔如需當面簽收,請與快遞員保持安全距離

  ●拆件時盡量在戶外進行,外包裝不要拿回家中,要按照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如需拿回家中,可用含氯消毒劑或75%酒精對內外包裝進行全面消毒

  ●處理完郵件后及時摘下手套,認真進行手消毒或清洗雙手,更換口罩,避免用不清潔的手觸碰口、眼、鼻

  進口食品如何安全吃

  ●正規渠道購買食品

  ●處理食物前后要洗手

  ●生熟分開處理及時清洗

  ●外包裝表面消毒

  ●燒熟煮透可殺滅病毒

  據新華社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