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馬蹄灘上橙橘紅……

2021年12月22日16:49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地處烏蒙山區的古藺。古藺縣委宣傳部供圖

上篇 彝源奢香 地久天長

1375年陽春三月,中國西南烏蒙山。

貴州水西大方的杜鵑花盛開,燦若雲霞。

古藺馬蹄灘的杜鵑花感時綻放,也燦若雲霞。

杜鵑花當地又叫映山紅——花期之時春光染,果真是把山映紅。在水西大方,是一紅百裡﹔在馬蹄灘,是把羊嘶岩、十八羅漢山、營盤山全映紅。

歲歲年年如是紅,只是今歲紅異樣。水西大方的映山紅是要迎迓遠隔重山眾水之外赤水河畔的女子,馬蹄灘的杜鵑花是要送別如花似玉的彝家女兒。

古藺馬蹄灘的杜鵑花感時綻放。古藺縣馬蹄鎮供圖

      奢香夫人在燦若雲霞的杜鵑花中登場——紅裙翩翩,頭戴閃亮銀飾,騎雪一樣白馬,天仙般卓立大河口——“大河口”是赤水河上古渡,西晉時便得名。渡口這邊是四川古藺,對岸是貴州大屯。

奢香夫人雕像。古藺縣馬蹄鎮供圖

赤水河“嘩嘩”掀波奔流,是催發﹔風把映山紅花香吹了滿身,是留連。奢香回眸故鄉重重山,注目身邊馬蹄河——馬蹄河在大河口流入赤水河,她則將在此告別燦若雲霞的故土,遠嫁燦若雲霞的水西大方——故土從此成“他鄉”,藺州杜鵑隻在夢中紅。

白馬也回首仰顱——一聲嘶鳴動山川,舉足猛踏河邊石。踏石之聲若宏鐘,聲繞山,聲入花,聲沖雲霄,石上赫然凹現深深馬蹄印……

石上深深馬蹄印。古藺縣馬蹄鎮供圖

或許是懷想遠嫁的女兒奢香吧,或許是感念馬性通人吧,斯山斯水斯人便將此地以“馬蹄”命名!

天下萬物皆有名號。古藺眾多鄉鎮的取名,各有各的傳奇與故事。而關於古藺南隅邊關馬蹄鎮得名由來,說法有多種,我更傾向於上面浪漫主義的命名——想想吧,一個地方的人在回溯這方水土“盤古開天地”時,能夠抬頭仰望一個雲霞之上,燦若杜鵑花的女性,實在是三生有幸矣!

奢香實在應該成為這方水土共同的歷史記憶。

這彝族千古奇女出身古藺落鴻河畔奢氏名門,自幼聰明好學,芳名鄉梓。27歲時,夫君隴贊·靄翠去世,她便攝理其“貴州宣慰使”“水西彝族默部”首領之職。主政期間,她以杜鵑花之雲霞情懷,赤水河之豪邁胸襟,消弭戰亂,和睦諸族,興辦漢學,傳授耕織,開通九驛……明太祖朱元璋嘉表:“奢香歸附,勝得十萬雄兵!”封之為“大明順德夫人”。

馬蹄灘乃至整個古藺尤其要感恩奢香。是她水袖一掀,招來了“勝得十萬雄兵”的文明曙光,將這方水土玉口芳心導向中原先進文明,結束了“不與秦塞通人煙”的蒙昧。這個有她倡建的“鹽馬古道”雄辯作証。以“鹽”名道,其因蓋如明人田雯《鹽價說》中所言:貴州食鹽“仰給於蜀,蜀微,則黔不知味矣。” 那鹽馬古道途經古藺,一頭連著敘永,一頭連著水西大方,如今雖只是一條隱藏在莽莽叢林中殘章斷簡般的石板路,但在當年,卻如巨龍一般盤旋在古藺和水西大方崇山峻嶺,翺翔於烏蒙山脈天空。在這條溝通川黔的黃金通道上,無數郵差和官員風塵扑扑奔走,靈通四方信息,傳達皇家旨意,稟報邊地民情。同時,它更是一條商旅大道,承載著瀘州、成都、重慶甚至更遠的江南之鹽布等諸多商品進古藺到大方,搬運著貴州的銅與鉛,包括藺地的茶葉、木材、中藥、山貨遠走內地……而馬蹄灘正好處古道腰杆上,既是“西南入川第一鎮”,又是出川最后一站,屬於承上啟下的“網紅服務區”。南來北往的人都必須在馬蹄“打卡”——“加油”“加水”號棧房。第二天一早,又在“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中上路,或在大河口渡赤水河到貴州,或翻越海拔近1500米的土地關下敘永。

赤水河黃金水道。古藺縣委宣傳部供圖

近水樓台先得月——馬蹄是“古藺彝源”發祥地之一,借重奢香之“月”,奢氏一族在馬蹄灘上興建的奢王府,與縣城之奢王府並為藺州彝族鼎盛一時的“雙子星座”。

王府依山傍水——所依羊嘶岩山,就如一枝碩大蓮花,花柄就在王府﹔所傍之水馬蹄河,玉帶一般環繞府前﹔對面迎旗山婀娜多姿俯拜,左側官井溝旁寬闊而平坦的場壩,為士兵操練校場。主體建筑坐南向北成台階式而聳立,分上三重,下兩重,虎頭望柱精美闌干,回廊環繞,重樓重檐歇山頂,龍吻龍脊。格局氣派放在今天,也讓人嘆為觀止。從下至上一重王府護衛部,二重王府服役人員住所,三重接待廳。接待廳上是一個約600平方米的圓形廣場。第四重是奢王召集各部族的議事大廳,第五重為奢王家族的官邸。各個部分之間皆由十八級階梯相連。左右兩側分置花園、書院、糧倉、繡樓以及王室祖先靈堂。

那羊嘶岩大山也甚是了得,四季雲霧繚繞,龍形虎相,為歷代奢王牧場。牛羊滿山,每天晨昏日落,山上都會傳來牛羊嘶鳴,故得名“羊嘶岩”。而在這滿山牛羊嘶鳴與校場上虎吼雷鳴馬蕭蕭聲中,古藺一半以上的鄉鎮還在“不知有漢,更無論魏晉”中沉睡。

歲月如逝川,俱往矣!奢王府數百年前已毀於兵火。但廳門一對厚積歷史滄桑石獅,仍傲立於今之天宇下,視之良久,似有振聾發聵聲自獅口吐出,恍若王府當年黃鐘大呂,鼓樂笙歌……

奢王府的“逝者如斯夫”,是一個令人扼腕嘆息的符號——1621年,轄境相當於今之古藺、敘永、筠連等地的世襲“四川永寧土司宣撫使”最后一代奢王奢崇明舉兵叛亂,藺地彝族如日中天之輝煌,就此劃上了休止符。

奢王府遺址。古藺縣馬蹄鎮供圖

然而,就像馬蹄河畔的扁山在冬天積雪之后,就有春要來,有映山紅如畫一樣,歷史不會在馬蹄灘停下它的腳步。春與秋其代序,奢氏式微之后,明末清初移民而來的漢族與苗族,又接盤走上了奢香夫人開創的文明大道。先民們自遙遠的江西、湖北、湖南啟程,或隨軍征戰丟刀落戶,或躲避逃戰亂逃難安家,或經商輾轉落業,或“湖廣填四川”待詔入土。他們大多經貴州畢節渡過赤水河,進入敘永縣赤水鎮,然后往南翻越被稱為“南來第一關”的雪山關,靠一雙腳板,篳路藍縷,步為途,途成道,道向山,攆草碎石,辟徑岩崖,束藤伐木,越虹山澗,遷徙到了馬蹄灘。

落地生根的苗族主要為熊姓、馬姓、楊姓。羊嘶岩山上的寨子裡至今還住著苗族同胞300余人,一直保留著傳統風俗——每年正月間,都會舉辦多姿多彩的“踩山節”,川黔兩地十裡八鎮苗、漢、彝各族同胞齊聚歡慶﹔苗族之墳頭大多都朝向太陽升起的東方,那是他們之所來,死后也要望鄉。

漢族以彭、曹、趙、贏、李、徐、王幾個大姓為主,大多已在馬蹄灘繁衍子孫10多20代。其中彭姓近3000人,曹、趙、贏幾族人丁也是數百上千。

“虎踞龍盤土地關,千山環水水環山。莫將此景尋常看,此是桃源第一山。”《永寧廳縣合志》記載,當年的馬蹄鎮人文與自然景觀就有著名的“馬蹄古跡”“扁山霽雪”“峽頭石印”“樹頂祥禽”“峭壁懸鐘”“龍井甘泉”“寶塔凌雲”八景。其中的“撐天翠柏”巍然屹立在三道坎,其翠柏由李氏入川一世祖李星梯墳墓的風水樹,因墓碑有“武德將軍”題刻,后人又稱其為“將軍柏”。

他們還在娃娃嘴的田中培育出了皇家貢米﹔還帶來了江西、湖南著名的血豆腐、橙橘……

遙想當年,先民們在山中一砍二燒三撒四安(狩獵),筑家搭院,修村立寨,建堡開場。馬蹄的河谷、壩子、山嶺上便雨后春筍般出現了馬鈴堡、賀家院、文昌閣、川主寺、土地關與新老街。趕場是當年百業興旺標志——川黔兩地數十裡鄉民牽牛羊挂山貨蜂擁馬蹄河邊,以物易物。茶館、酒店、飯庄、客棧甚至賭場應運而生,街道場鎮自然也呱呱落地,還有駐兵與官家辦公之所,還有收過道商品厘金的稅所。如今,馬鈴堡與灣子老街,還依稀有古街道石頭櫃台、風火牆、古磚牆、石板路留存﹔馬蹄河邊幾棵百年老黃桷樹,還掩映著當年收“厘金”的房屋……

因緣際會,有清一代與民國,馬蹄曾是古藺坐主席台的繁華勝地,為當年古藺眾多鄉場必須抬頭仰望的“天花板”,與下游的二郞灘、太平渡並稱古藺赤水河段“三劍客”。

馬蹄河邊幾棵百年老黃桷樹。古藺縣馬蹄鎮供圖

 

下篇 橙香馬蹄灘 橘頌赤水河

初冬,金色的陽光絲綢一樣飄洒在大河口。

赤水河一河清波奔流不息,矢志不渝地向著太陽升起的東方,流成春流成秋,流成月流成年,流成歲月如歌,流成歸來仍是少年,流到21世紀時,又把馬蹄灘“流”成了一塊新的“天花板”。

“天花板”上寫著四個金字招牌——“甜橙之鄉”——全鎮有2000多戶農戶種植橙橘,面積蔚然38000畝大觀,是古藺沒有之一的萬畝甜橙特色產業鎮,同時,在川南橙橘種植園區也是“Number one”。

赤水河畔甜橙產業。古藺縣馬蹄鎮供圖

世間靈物,必採山川靈氣吸天地精華。馬蹄灘能以“甜橙之鄉”芳號行走天下,應該是拜赤水河玉成。從雲貴高原鎮雄梁子大山啟程的赤水河,在馬蹄楠木灘進入古藺縣境,芳蹤情深意長地環繞古藺百余公裡。而在馬蹄灘的“芳蹤”,就是濡沫出了得天獨厚的特殊生態圈——典型的赤水河谷干熱氣候,日照充足,泥土呈紅色,含鐵量高,並含多種特殊有機元素,特別適合果樹生長。而且,還有發源於黃荊原始森林山系曼嶺的馬蹄河,在馬蹄灘蜿蜒曲折15公裡拋洒清新靈秀惠助。

2000年初,中國工程院士鄧秀新等一批柑橘類專家沿赤水河流域考察“採風”。在馬蹄灘,他們手捧紅色沙泥土驚呼,“橙橘風水寶地,天造地設!”但橙橘除了光照、土壤、水質,還講究地勢,隻合在海拔700米以下安家。專家一問,這馬蹄海拔700米以下的田壩山土居然有煌煌5萬畝之多。

我是這樣來理解馬蹄灘的山川靈氣與天地精華的。許多年前,我曾站在郞酒故土二郞灘的赤水河邊,以浪漫主義手法臆想這一方水土鴻蒙初開的畫面:很久很久以前,太陽從他身上分出一條血管,便化為赤水河。在一個很好的早晨,流到二郎灘的赤水河為這山這土撩撥了情懷,芳心顫動,竟舉足牽衣,順山而上——她嬌口一喘,便靈動了一山鳥喉﹔她凝眸一視,便有了郎泉﹔她輕吐蘭之氣,便翠出一山的草木﹔她風中一說話,便化了滿山生命水靈的眼……而在馬蹄灘應該是這樣,奢香夫人在大河口攜了赤水河氣韻,裙衣掀虹,凌波微步,逆馬蹄河水而上——凝眸一視,便有了羊嘶岩山中雲霓﹔嬌口一喘,便靈動了四山映山紅﹔輕吐如蘭之氣,便翠綠了馬蹄河谷山水田地……

大名鼎鼎的茅台鎮與郎酒之鄉二郎灘,都在馬蹄灘赤水河下游。與那兩地的水相比,大河口的赤水河更清澈更純朴更雅素更有靈氣。

古藺縣馬蹄鎮甜橙出口示范基地。古藺縣馬蹄鎮供圖

赤水河一往情深站台,奢香夫人一唱三嘆加持,專家口含天憲點撥——馬蹄灘如果不種橙橘,實在說不過去﹔種出的橙橘如果“語不驚人,貌不出眾”,更是說不過去。何況,馬蹄人本就有祖傳種養橙橘的手藝——很久很久以前,移民而來的先祖就曾用老家帶來的橙橘,培植出了馬蹄梳頭柑與紅泡柑——如今馬蹄果底村還有兩棵樹齡200多年的梳頭柑,果肉瓣形如一把通紅的梳子,其味冠絕一方,而且,那皮還是治咳嗽良藥。

天予必取!當新世紀的春風把專家的金口玉言吹向山嶺時,馬蹄人如得仙人托夢,踏上了打造“甜橙之鄉”的卓絕征程——近20個寒來暑往春秋更迭,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一門心思隻做一件事——“種橙橘”!山民華麗轉身為果農,除舊迎新,稻田的水說放就放,為橙橘騰地方﹔不破不立,上好的菜園說鏟掉就鏟掉,為橙橘挪地盤。這是一種敢砸祖傳飯碗的豪橫,破釜沉舟的膽識,更是九天攬月的雄心。除了天時地利,更有人和——適逢國家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東風,政府搭橋鋪路,穿針引線,甘作嫁衣,保駕護航﹔農業主管部門“拔刀相助”,手把手言傳身教栽種技術,保障有力……

“甜橙之鄉”決非馬蹄人自抹“口紅”,而是“有圖有真相”。行走在馬蹄山鄉,穿行在橙橘林中,我有一種鼓擊心靈的深深震撼。我震撼於橙橘鋪天蓋地輾壓一切的氣派——馬蹄河兩岸河壩、大大小小的山坡、農家的房前屋后,全都是橙橘紅旗招展,鑼鼓喧天。隻要有一塊能夠立足之地,就有橙橘伸展出的枝丫,懸挂出的紅燈籠似的果子。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全是橙橘,也隻有橙橘。舉目無田土,放眼無庄稼,壩中無牛犁田,山上無揮鋤之漢,直接顛覆了漢唐以來“你織布來我耕田,你挑水來我澆園”“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田園牧歌——這是我在古藺其他地方從未看到過的“田園風光”。

馬蹄甜橙。古藺縣馬蹄鎮供圖

當然,這樣的震撼許多年前我也曾有過——那是參觀郞酒天寶洞與地寶洞。我為洞中排陣列隊如大秦兵馬俑方陣的貯酒陶罐震撼,為那“沖天香陣透長安”的豪邁大氣震撼。

馬蹄灘人種橙橘就如二郞灘人釀郞酒,各有各的風騷,又同屬“書中自有千鐘粟”的大買賣——橙橘對馬蹄的回饋是,人均增收3000多元,“一畝甜橙養一個大學生”,“一棵甜橙樹等於一份養老金”﹔種果人家收入上萬不值一提,幾十甚至上百萬的大戶也屈指能數。簡直就是擋不住的大富大貴。

在納盤一王姓老人壩子歇腳時,主人讓凳請茶之后,用竹盤端出了七八個紅通通的甜橙,“上午才摘的,嘗新嘗新!”——“嘗新”是土話,就是吃新鮮果蔬。之后又遇幾戶農家,都享受了同樣的“嘗新”——用橙橘接人待客,已成這一方人家新的“風俗”。

冬日的太陽鑽出了雲層,一山橙橘的葉子與碩果在陽光下明亮起來。老人來了興致,與我們”把橙“話起“桑麻”來——

這太陽是老天爺賞錢呀。照晒一天,每斤橙子就多送我們兩角錢——挂果成熟的季節,特別需要太陽照晒,給橙子增甜增紅增賣相。馬蹄灘正常年景,冬天太陽都多——老人說時,表情虔誠庄重,雙手合十向天。其實,陽光隻能照在物體表面,但老人的神情讓我覺得,他頭上那輪冬天的太陽已照進了心裡,讓他的心也如橙子一樣在添紅增甜。

不栽秧犁田了,但一樣要下地侍奉橙橘。春天要除草,入夏要修枝,花開要施“花肥”,挂果要疏果,要施“壯果肥”,摘果后馬上就要施“月子肥”,除虫不分季節是常年活,一年下來都有忙不完的活——老人一邊說,一邊愛憐地撫摸著壩邊樹上鶯歌燕舞的碰柑,仿佛是在撫摸孫兒的臉。

忙著踏實,忙著心頭爽。收成好呀!田地還是那些田地,原來種水稻、麥子、包谷、紅苕,一畝收成能有兩三千就頂天了﹔如果是缺水、山陡、土薄的山土,收成還填不飽肚皮﹔現在輕鬆上萬——老人指著身后兩樓一底小洋樓炫耀,“種碰柑后蓋的。”

甜橙在馬蹄灘,就像生息於斯的彭、曹、趙、贏、李、徐、王幾個大姓一樣,是一個龐大而繁榮昌盛的家族,簡直可以用“群芳薈萃,大咖如雲”來說事。除了“土著”梳頭柑與紅泡柑,更豪華的陣容是“移民”入土,佔山為王的美國紐荷爾、塔羅科血橙……

看著這幫子“移民”們在馬蹄灘上歌聲朗朗,敲鑼打鼓,我有一種奇怪的感覺——它們通人性!我猜想它們降生到地球上后,就唱著“適彼樂土”的古老歌謠,苦苦尋找適合它們安家落戶,繁衍子嗣的土地。穿越千裡萬裡“移民”馬蹄后,它們都有一種浪子歸家的熱淚盈眶,一種“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轟然一喜,分分鐘就與此山此水一拍即合。如此奉天承運,山民們又夢裡也呵護,它們當然就要結草銜環,肝腦涂地,可著勁地生長,可著勁地將高貴的果酸,非凡的爽甜,雅致的芳香撒向人間——科學表述就是“果肉細膩汁多,脆嫩化渣,蘊含豐富維生素,含糖量高達16%,口感宜人爽心”。生得其地,生得其水,生得其時,肯定要“紅旗招展,鑼鼓喧天”——這叫“橙香馬蹄灘,橘頌赤水河”,不負斯山斯水斯人!

古藺縣馬蹄鎮納盤村甜橙產業園區。古藺縣馬蹄鎮供圖

別的地方也有一廂情願的引種優良品種橙橘,也用同樣的栽培技術,但因少了馬蹄灘專屬的精華靈氣這個“天意”,那果子就不如人意,沒有馬蹄甜橙“高貴的果酸,非凡的爽甜,雅致的清香”。這就像郞酒隻屬於赤水河邊的二郞灘。離開這風水寶地,即便在同樣的海拔用同樣的原料與工藝,也斷然釀不出“醬香突出、醇厚淨爽、優雅細膩、回味悠長、空杯留香”的神奇酒風。

上面的說法並非信口開河,而是有專家們金口品鑒之后的判詞為証——2007年,馬蹄甜橙成功注冊“藺州·馬蹄”商標,之后又獲省級、國家級認証﹔2008年,在中國西部農博會上獲“光之味”金獎﹔2012年,獲國家評定“中華名果”美譽﹔ 2018年,質量體系達歐盟標准認証,1500 噸甜橙以令人嘖舌的每公斤 60 元高價,成功出口加拿大﹔2019年,“馬蹄甜橙專業合作社”被評為國家級示范專合社,理事長李先華竟然帶著他的寶貝甜橙,大搖大擺走進中央電視台﹔2020年,又獲綠色食品認証……這叫“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金榜題名,橙橘已成馬蹄灘新的地標、圖騰、徽章。高舉這地標、圖騰、徽章,馬蹄灘甜橙自然笑傲江湖,要“風風火火闖九洲”。這個有那些前走后繼的商家們低眉俯首簽下的一摞摞購銷合同為証——每年馬蹄灘上橙橘紅時,就有四面八方商家拎包而來“買青山”。他們在馬蹄灘相中一座山的甜橙后,就談價錢,從包裡掏出錢來交定金,待樹上果子紅透熟透開大車來收,此之謂“買青山”——那情景像極了數百年前川黔商人交厘金。

我參觀了“馬蹄甜橙專合社”電商中心。幾十部電腦列陣排開,數十個帥哥美女坐在電商前你呼我叫,熱鬧非凡——前台聯系客戶,后台收集訂單,安排發貨。甚至還有用英語對答。“這些小青年一上電腦就像打了雞血,忙起來時上廁所也要小跑。”李先華一說一個“哈哈”顯擺,“馬蹄已培育電商、微商17家,與郵樂購、832平台、京東、人人優品等一起操江湖。線上線下銷售比例已高達 3:7。線上銷售旺季,曾創下一個晩上接單上萬,銷售11萬斤甜橙的驕人業績……”

採摘甜橙。古藺縣馬蹄鎮供圖

尾聲——

后皇嘉樹,橘徠服兮

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

青黃雜糅,文章爛兮。

秉德無私,參天地兮。

願歲並謝,與長友兮……

在詩人屈原心目中,南國的橘是靈樹是神樹。

果底村那兩棵樹齡200多年的老梳頭柑樹,也在馬蹄灘“神化”——如同供奉於“天地君親師”神龕上之先祖一般,在一年一度的“馬蹄甜橙採摘品嘗節”披紅挂彩,享香火,領朝拜。

生活應該有儀式感——從2014年開始,馬蹄灘每年12月橙橘成熟上市時,都要舉辦“甜橙採摘品嘗節”。那天盛況必須用“嘉賓雲集,群賢畢至,會盟天下英豪”來描繪——馬蹄河盛裝出鏡,羊嘶岩盛裝出鏡,各色品種橙橘盛裝出鏡,整個馬蹄灘梳妝打扮得好似臉上紅霞飛的新娘……

我想到了農歷正月間,歌聲響徹四山八嶺的苗族同胞傳統“踩山節”。

我想到了1375年春天,花季少女奢香遠嫁水西大方。

橙橘們將“嫁”得更遠——去瀘州,奔成都,往重慶,東下上海,北上京城,南赴香港,甚至飄洋過海……人雖不能兩次站立於同一條河中,但人間輝煌卻會重演,因為歷史本就是生命的接力傳唱。

瞧,山路上走來了一個輕靈若舞的姑娘。她手提一竹籃新摘的甜橙,風吹拂起她雪白的脖子上的紅色紗巾,紗巾飄在她紅扑扑的臉上,飄在她桔黃色的夾克衫上,飄在那一籃紅橙子上,恍若一團緋紅的雲霞飄過來……

哦,那年輕女子是奢香夫人轉世投胎托生嗎?

她竹籃中燦若雲霞的甜橙,是奢香夫人自水西大方採擷的杜鵑嗎?

那滿山滿嶺紅紅的橙橘,是奢香夫人優雅心性、思鄉情愫與燦若雲霞的裙裾幻化的嗎?(陳大剛)  

(責編:張玉琳、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