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手機放牛”、種養循環、東西部協作……

廣元青川瞄准“牛市”謀突破

2021年12月10日07:20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青川瞄准“牛市”謀突破

  11月30日,雷剛一路吆喝,將在山上敞放大半年的8頭牛趕下山,關進圈。這位廣元市青川縣關庄鎮書房村的養牛戶,稱自己的牛為“野牛”——野外放養的牛。村裡地廣人稀,這批牛春夏秋三季在山上自由採食自由生長,入冬了“吆回來”養膘,來年春天又放上山。

  同一時間,在30公裡外的房石鎮裡河村,看到村支書楊飛養牛賺了錢,多年在外務工的村民楊永成回家,提著鋼钎鐵錘砌堡坎壘牛棚,計劃開年圈養130頭肉牛——這裡人口稍微稠密些,為提升肉牛生長速度,該村養殖戶大多選擇圈養。

  近年來,青川因地制宜發展肉牛羊產業,“散養”“圈養”“半放牧半舍飼”等多種養殖模式並舉,肉牛羊產業迅速壯大,給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

  手機定位,“野牛”不野

  雷剛的這些“野牛”,其實是優質肉牛西門答爾牛。得益於青川縣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這些“洋野牛”肉質好,客戶很喜歡,“吃的是青草,喝的是礦泉水,吸的是負氧離子,肉質好得沒話說”。

  “野牛”雖然平常被“丟”在莽莽群山中,但並不難找。秘密就在牛耳朵背面。雷剛指指牛耳背的一小塊塑料片,又指指自己的手機,說那是定位耳標,牛在什麼位置,在手機上隨時查看。

  “手機放牛”成為部分青川農民的新養殖模式。青川縣農業農村局生態養殖辦主任蒲軍華介紹,在喬庄鎮、三鍋鎮一些山林荒坡較多的村,村民都喜歡“手機放牛”,“省飼料,還不誤農活”。

  相比其他家畜,牛價相對穩定。13年前雷剛返鄉創業,種核桃、養豬,修了8間200多平方米的豬圈。村民選他當村主任,后又當村支書。4年前因豬糞處理難,加之豬周期起伏大,他索性將豬圈變牛圈,養起牛來。

  “啪”一聲關上圈門,雷剛又繞著牛圈轉了一圈,這裡緊緊篷布,那裡扎扎縫隙,生怕“寶貝們”凍著。他有6頭西門答爾母牛、2頭公牛,去年生的2頭小牛今年賣了3萬多元。

  穩定的價格帶給養殖戶穩定的增收。近5年來,青川農民肉牛羊養殖量翻了一番。2020年,全縣發展肉牛1.2萬頭,肉羊8萬隻,總產值超4億元。今年前11月,發展肉牛近2萬頭,肉羊11萬余隻。

  種養循環,牛羊糞還田

  牛羊肉日益成為大眾餐桌上的美味,據《中國農業展望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牛肉消費量884萬噸,羊肉消費量527萬噸,同比分別增長6.1%、3.9%,但自給率不足,分別有212萬噸、35萬噸的市場缺口。

  “牛市”缺口,恰是增收的窗口。青川縣日前出台突破性發展肉牛羊五年行動方案、突破性發展肉牛羊產業十條扶持措施,從組織領導、資金支持、科技支撐等方面加強保障,強力支持群眾養牛養羊增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楊飛帶動裡河村9個農場、50多戶村民圈養肉牛,今年已出欄2000余頭,銷售6000多萬元,村裡也成了遠近聞名的“牛村”。蓬勃發展的牛羊養殖業,也吸引部分村民返鄉養牛。

  青川還借助外力發展肉牛羊養殖。2019年,通過東西部扶貧協作,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為青川縣竹園鎮三郎村送來661隻湖羊,扶持村民圈養。兩年多時間,三郎村成為“湖羊村”,如今全村養殖湖羊3000多隻。

  走在“牛村”“湖羊村”,人們幾乎聞不到臭味。原來,當地大力推廣畜-沼-茶、畜-沼-菜、畜-沼-果等種養循環模式,牛羊糞變有機肥還田。關庄鎮固井村村支書張鬆文說,就近用養牛場的牛糞給白茶施肥,節約成本,改良土壤,茶苗壯茶葉亮,茶葉品質和品相明顯提高。

  青川縣草山草坡多,還有大量可供飼料轉化的秸稈、麥稈等,具有發展肉牛羊的資源優勢。該縣計劃到2025年,年出欄肉牛3萬頭、肉羊15萬隻,肉牛羊綜合產值達24億元。青川縣委書記龍兆學表示,要堅定突破性發展肉牛羊產業思路不動搖,推動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適度規模養殖戶等新型經營主體全產業鏈融合發展,實現肉牛羊產業在生產規模、生產方式、科技運用、產業化經營等方面穩步提升。

  應勢而動,書房村又有了新規劃。雷剛說,現在全村有56戶養牛,存欄134頭,明年要帶動更多群眾擴大養殖規模,爭取存欄量超過200頭。(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向朝倫 燕巧)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