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成都

中江實地探訪:丘區大縣的水庫運管探索

2021年12月08日07:54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一個丘區大縣的水庫運管探索

  調查

  冬春兩季,是水利工程施工的黃金季節。12月2日中午,德陽市中江縣青市水庫病險整治現場,工人正忙著在大壩上“收邊掃尾”。正在攪拌水泥的彭淑蘭和幾名工友還沒有去吃午飯的意思,“大家加油干,就是想讓水庫早點把水蓄起來。”

  11月中旬,我省出台了《關於切實加強水庫除險加固和運行管護工作的通知》,這是繼年初全省水庫除險加固和運行管護工作視頻會后,省級層面對同一事項的再部署。為此,近日記者前往水利大縣、全國首批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板縣中江縣實地探訪。

  A

  水利大縣的困擾

  超齡運行,“爺爺輩”水庫陸續積病成險

  “因為干旱,種紅薯的時候要用鐵鏟在地裡挖出一個個小洞,還沒挖幾個,手已經震得生疼……”彭淑蘭是黃鹿鎮五豐村7組組長,在她的記憶裡,母親講過太多關於缺水的故事。

  中江縣地處沱江和涪江分水嶺的脊背上,境內山矮溝夾,集雨面積小,大部分地區屬淺丘陵,但其面積、人口均超過整個德陽市的三分之一,是名副其實的丘區大縣。與此同時,中江還是聞名全省的干旱縣,多年平均降水量僅730毫米,人均水資源佔有量420立方米,僅為全省人均水平的七分之一,屬極度缺水地區。

  為盡可能多的屯蓄水源,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中江開展了興修水利的浩大運動,陸續修建了數十座大大小小的小型水庫。每年汛末中江水利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先把自家的“瓶瓶罐罐”裝滿水,以備來年春灌之需。

  經過幾十年的運行,中江已有十多座水庫超過設計運行年限,而其他沒有超齡的“爺爺輩”水庫也進入了集中發病期,陸續積病成險。

  以青市水庫為例,這座以灌溉為主的小(1)型水庫,始建於1956年,當時是把鄰近的幾個堰塘擴建聯結而成,直到1964年主體工程才完工蓄水,是周邊3100畝農田的灌溉水源。

  “青市水庫投入運行50多年,又經過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的破壞,主要建筑物先后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病險問題。”中江縣水利局高級工程師王菁蓮介紹,2019年9月,青市水庫在安全排查中被鑒定為“三類壩”(存在質量隱患問題,影響水庫大壩安全,不能正常運行的壩)。

  B

  水庫為何“體弱多病”

  多為“三邊”工程,維養管護曾是一大短板

  “中江縣共有水庫67座,其中62座為小型水庫,這些水庫大多屬於‘三邊’工程(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王菁蓮表示,這些高齡的小水庫陸續開始出險,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它們在建設時缺少技術標准和建設規范,很多是靠村民們的經驗修建的。

  說到這裡,王菁蓮舉了個例子。近兩年,中江縣的老舊水庫中有30多座出現過白蟻危害,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大壩建設過程中,施工人員沒有對填筑大壩的土石進行“殺虫”。而現代水庫大壩的建設過程中,對填筑的土石進行嚴格消殺和藥物處理以預防白蟻危害,已經是標准作業。

  一方面是天生“體弱”,另一方面,后天的成長也存在“營養不良”。

  初冬的中江縣彭家溝水庫,水光瀲灩,幾隻白鷺在湖面嬉戲,再看干淨整潔的大壩道路和不遠處修繕一新的管理用房,給人風景這邊獨好之感。

  幾年前,這裡卻並非如此。“水面經常漂著死魚、水草、樹枝。我們經過這裡,一股股濃濃的腥臭味躥入鼻腔,大壩上雜草叢生,難以通行。”提及水庫之前的樣子,龍台鎮駟馬埡村黨支部副書記王糧森印象深刻。

  “在2019年實施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之前,全縣水庫的管護基本是無序狀態。”中江縣水利局副局長吳勇表示,過去水庫名義上是交給鄉村和村組管理,但由於沒有政策明確經費、人員、責任,水庫可以說是“無人管”“無錢管”。

  王糧森記得,過去隻有水庫出現較大安全問題時,村干部才會組織村民開會討論維修方案,最后大多是村民們自己動手修繕,“基本不會上報尋求相關部門幫忙,更沒有資金請專業技術人員對水庫進行除險加固。”

  C

  牽住問題“牛鼻子”

  因地制宜,解決好人和資金等核心問題

  眉山市東坡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聘請專業技術公司作為水庫管理者,物業化管護小水庫。中江能復制嗎?

  “中江財力有限。”吳勇表示,在確保水庫“有人管”的問題上,中江有一套因地制宜的做法——發揮“王糧森們”的積極作用。除了擔任村干部,王糧森還是彭家溝水庫的專職管護員。為了做到水庫“有人管”,中江縣通過聘請村組干部、設置公益性崗位等方式,為全縣境內的小水庫配備了專職管護員,每座小(1)型水庫為兩人,小(2)型水庫為1人,並提供相應的經費補貼。管護員還要具備一定專業知識。為此,中江縣水利部門通過定期的理論和技術培訓,讓水庫管護員們具備良好的水庫管護技能。

  我省95%的水庫屬公益性水利水庫,財政對水庫維修加固和運行管護的經費支持有限,中江如何解決?

  “我們將小型水庫運行管護的人員經費和維修養護經費納入縣級財政預算,對等配備專兼職管護人員和補助資金,相關費用全部由縣財政予以保障,2019年解決經費556萬元,2020年安排財政預算660萬元。”吳勇介紹,因為中江是極度缺水地區,水利設施是經濟命脈所在,因此縣級財政在相關資金上可以說是優先安排、全力保障。

  考核是指揮棒,問效是試金石。為了強化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和運行管護工作抓手,中江縣進一步逗硬考核:將小型水庫管理納入河湖長制工作考核,把小型水庫日常管理考核結果與管護經費挂鉤,並作為相關人員年度目標考核、職務調整、評先晉級的重要參考依據。

  去年11月,中江縣入選全國首批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板縣,為全省僅有的3個縣(區)之一。“下一步我們還將持續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不斷創新。”中江縣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特別是在盤活資產方面,將積極撬動社會資本參與水庫的除險加固、運行管護與經營。

  ●相關新聞

  功能萎縮、規模減小、除險加固不可行……

  水庫可啟動“退出機制”

  本報訊(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邵明亮)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加強水庫除險加固和運行管護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各地按輕重緩急,對病險程度較高、防洪任務較重的水庫,優先實施除險加固。

  我省共有8190座水庫,其中水利部門管理的有7757座。80%以上的水庫建於上世紀50至70年代,大部分已達到設計使用年限。因工程老化、功能退化、洪災地震等影響,我省每年“積病成險”“因災出險”新增病險水庫約300座,水庫除險加固任務較重。

  水庫被鑒定為病險水庫后,首先將進行除險加固,對於通過除險加固仍不能解決問題的,如何處理?《通知》規定:建立健全水庫降等報廢退出機制,對功能萎縮、規模減小、除險加固技術不可行或經濟上不合理的,經過充分論証后,按照有關規定進行降等或報廢,並同步解決好生態保護和修復等相關問題。

  降等是指因水庫規模減小或者功能萎縮,將原設計等別降低一個或者一個以上運行管理,以保証工程安全和發揮相應效益的措施。水庫降等的原因包括因規劃、設計、施工等,實際工程規模達不到原設計等別標准﹔或因淤積嚴重,現有庫容低於原設計等別標准。

  此外,據了解,水庫防洪、灌溉、供水、發電、養殖及旅游等效益基本喪失或者被其它工程替代,無進一步開發利用價值﹔庫容基本淤滿,無經濟、有效的措施進行恢復﹔病險嚴重,且除險加固技術上不可行或者經濟上不合理,降等仍不能保証安全等,可對水庫實施報廢措施。

  降等報廢也要信息化管理。《通知》明確,進一步核實全省水庫大壩注冊登記數據,完善水庫運行管理信息,實現注冊登記、責任制落實、安全鑒定、除險加固、應急管理、降等報廢全過程信息化管理。利用水庫基礎信息數據,提高運行管理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健全水庫安全運行監測系統,加快建設水庫雨水情測報、大壩安全監測等設施。(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邵明亮)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