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趣說雅州:千年“跩花燈” 融入三種民族風情

2021年11月05日07:35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千年“跩花燈” 融入三種民族風情

  10月27日,在2021第七屆四川省大學生原創微電影大賽中,雅安市蘆山縣本土文化題材微電影《花鼻子》獲得5個獎項。微電影由蘆山花燈非遺傳承人裴體文主演,講述了一位75歲的“花鼻子”老藝人楊林志傳承蘆山花燈技藝的故事。

  蘆山花燈屬四川地方燈戲,當地俗稱“跩花燈”,2006年入選首批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有學者認為,蘆山花燈是在民族融合交往的過程中誕生的。2000多年前,蘆山是古青衣羌國的治所,后來秦滅巴蜀,讓蘆山成了“民族走廊”。現存蘆山縣的國家重點文物漢碑《樊敏碑》記載,“季世不祥,米巫凶虐。續蠢青羌,奸狡並起,諂附者眾”。說明漢代該地區巫風頗盛,與祭祀禮儀相伴的儺戲(慶壇)應運而生。慶壇中逐漸加上了燈戲,以達到娛人又娛神的目的。久而久之,“燈壇兩開”,蘆山花燈就從慶壇中獨立出來。

  另據清朝乾隆年間的《蘆山縣志》,在北宋的“八月彩樓會”中,蘆山花燈就被列入了演出節目。因此,民俗專家認為,蘆山花燈興起於漢,盛行於宋,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蘆山花燈除了樂隊和幫腔,主要角色有兩人,一是丑角(俗稱“花鼻子”或“三花臉”),一是旦角(俗稱“幺妹子”)。其中的“花鼻子”既按羌族習俗反穿皮襖,又依藏族穿著習慣斜挎半邊膀子,唱詞和念白則是地道蘆山方言,一場表演融入三種民族風情。

  此外,由於蘆山花燈的眉眼、身段、步法、念白、唱腔等仍有過去儺戲的影子,“儺中有燈,燈中有儺”,也因此被稱為研究四川儺戲的“活化石”。

  近年來,在專家指導下,蘆山花燈還從基本舞步中提煉出了“集體跩花燈”表演,群眾參與性極強。(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薛維睿 整理)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