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新聞資訊

四川農業大學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王波 龍泓宇
2021年10月29日14:21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自今年3月四川農業大學(以下簡稱“川農大”)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召開以來,該校各級黨組織、全體黨員堅持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學干相融、干學相驅,全身心投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當中,讓一張張“民生清單”變成“惠民行動”,收獲一片好評。

擺進去謀事 回應師生所盼

“非常歡迎,太方便了。感謝學校為我們考慮這麼多。”家住新康路4棟2單元4樓的退休教師張曉龍說。“上了年紀,沒有電梯的時候出門買個菜都非常不便。”

作為近年來該校重大民生工程之一,川農大始終強力推進既有住宅帶加裝電梯工作。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該校加快節奏推進、加大力度落實,今年已完成既有住宅加裝電梯12個單元,新開工5個單元,超額完成原定計劃。截至目前,全校加裝電梯竣工總數達64台,佔可加裝電梯總數(73台)的87.67%。

翻開川農大4月發布的《2021年十件民生實事實施方案》,從教職工開展全面體檢、學生寢室“8改6”、教室桌椅更換等小心願,到加裝電梯、新建人才公寓、校園水電設施升級等大項目,川農大始終牢記職責、使命,真金白銀投入、真刀真槍實干,切實把師生的期盼變成生活的現實:

雅安校區高層次人才公寓目前已經施工至主體結構八層,計劃年底完成地下車庫和18層結構主體的建設。2022年10月完成合同范圍內的建設任務﹔

三校區教職工體檢工作基本結束,總體檢人數2800余人(含家屬),體檢項目和體檢地點均由教職工自選,學校按核算標准結算﹔

完成對困難教職工的情況摸排,完善了困難幫扶人員信息資料庫並實施動態管理,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各類慰問300人次,慰問金額超22萬元﹔

共完成514間學生寢室升級改造,實現了“八人間改為六人間”,家具布局更為合理,空間利用率更高,切實改善了學生的學習生活環境,拓展了學生宿舍活動空間﹔

……

“看到年初才開始挖坑的工地現在已經8層高了,就覺得日子有盼頭,工作也更有勁頭。”雅安校區正在修建的人才公寓斜對面就是第十教學樓,每天上下課時順道瞅一眼人才公寓的修建進度,已經成為川農大眾多年輕教師的小習慣。

沉下去服務 辦好群眾所急

進入10月,雅安連綿不斷的秋雨如期而至,但川農大動科院方靜老師已無需再為漏水問題擔憂,“這次得益於學校的大力幫助,總算是讓我不用再一見下雨就心煩。”

原來,在今夏暴雨到來后,家中再遇漏水的方靜很是著急。學校得知消息后,由分管校領導帶隊,第一時間召集相關部門開展現場情況勘察和討論解決方案。在咨詢地方住建部門相關要求后,施工人員採取屋面搭建限高遮雨棚並再次做了防水鞏固,“雙重保險”終於徹底解決了漏水問題。

解決方靜老師的房屋漏水煩惱只是川農大為師生辦實事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川農大校領導在大力推進以黨史學習教育為重要契機,又快又好落實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的目標任務,實現學校發展提檔升級這件最大的民生工程外,更是率先垂范、躬身踐行,或定點結對資助山區貧困學子和家中受災學子,或是為學生工作新建辦公用房,或是幫助實驗室協調解決場地不夠、設備不足的問題,或是協調推進老舊水管改造、教務系統升級、落實教職工入網電信優惠等利民便民項目,點點滴滴,以實際行動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

在校領導的以身作則下,各級黨組織以學史力行為落腳點,堅持從小處出發、往細處著力,真心實意服務、真情實感付出,在解決師生身邊的一個個著急事、揪心事中,寫好“我為群眾辦實事”這篇大文章。

有的聚焦服務智能化,為干事創業提供一份便利。財務處開發線上開票程序,分別對接相應項目管理系統,實現網上開票,二維碼下載發票,無須現場辦理﹔人事處與教工部持續優化簡化辦事流程,對人事信息系統進行進一步升級改造,在人員招聘、証明出具、離職辦理等環節上均實現“信息多跑路、教師少跑腿”﹔招就處針對全國高校畢業生網上簽約與畢業去向登記平台做專題培訓,簡化畢業生就業手續辦理,方便畢業生就業簽約和及時反饋報送簽約信息。

有的緊盯服務日常化,為在校生活提供一份關懷。眾多黨組織為家庭經濟困難、家庭受災學生提供補助和愛心捐款,總金額逾百萬元﹔為教師辦公室增加防蚊紗窗、更換老舊設備,持續優化辦公環境﹔與雅安市人民醫院在雅安校區共建一站式醫療服務站,邀請醫療專家到校免費為成都校區教職員工做體檢健康咨詢服務﹔為腿部受傷學子安排位於1樓的愛心寢室,並准備了輪椅方便學生出行﹔根據家鄉、專業和興趣愛好等特點,為三校區200余位新生精准匹配志願者,通過一對一問題解答和經驗分享幫助新生更快熟悉和融入大學生活。

截至目前,川農大各級黨組織共為群眾辦實事660余件,其中已完成480余項,新建校園綠道、增加戶外充電頭等較大項目正在強力推進當中。

走出去助農 解決百姓所難

“川農大的專家實誠、接地氣、辦事效率高,指導簡直太到位、太巴適了。”當看到200畝土地在4天內便全部完成油菜播種后,四川天府新區正興街道“158區域”——“絲路農博園”負責人魏玉明豎起了大拇指。

為了做好此次服務,川農大與四川天府新區共建的鄉村振興研究院協調了多位農文旅相關專家組團行動,從最初對接、現場勘查、種子購買、景觀設計、機具到位和播種作業完成總共用時不到半個月,確保了所有油菜種子在油菜適播期內搶播完成。

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川農大的專家們走出校門,積極為老百姓開展科技服務,堅持把實事辦實辦細、辦到心坎上。園藝學院專家組隊赴名山區蒙陽街道雙田村進行實地調研,為當地鄉村振興出謀劃策﹔動物醫學院顏其貴、胡延春教授赴康定市金湯鎮,針對當地藏香豬規模化養殖開展專項科技助農服務﹔川農大組建9支專家服務團全方位服務巴中畜牧、茶、道地藥材、蔬菜等涉農產業,合力探索鄉村振興的“巴中路徑”。

專家教授們在田間地頭學史力行,大面積開展助農服務背后,是川農大黨史學習教育始終堅持大視野、大格局、大情懷,力求把黨史學習教育的理論成果運用到為鄉村振興貢獻更多川農大力量的具體實踐當中,切實擔負起強農興農歷史使命的大擔當。

建機制,搭平台,激發服務三農新動能。川農大出台《四川農業大學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行動方案(2020-2025)》和《社會服務支持計劃》,每年拿出1000萬元,構建具有川農大特質的社會服務新模式,推動產學研實現深度融合。在維護建設好原有平台基礎上,新成立了成渝鄉村振興學院、四川天府新區鄉村振興研究院等高端平台,先后與全省30多個市、州、縣(區)、200多家企業簽訂合作協議,與地方政府共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1個和省級農業科技園區60余個,新建和續建農發院分院7個、專家大院48個、科技小院11個,與企業共建博士工作站65個,建立示范基地300余個。

繪好圖,組好隊,服務鄉村振興求實效。川農大充分發揮在農業領域的思想庫和智囊團作用,先后為廣安市、巴中市、涼山州、阿壩州等地編制鄉村振興、農旅發展、特色產業等方面規劃100多個,為鄉村振興和農業產業發展指明方向。充分利用農業科教人才優勢,每年畢業生入選“一村一大”和進入基層工作超過1000人,寒暑假奔赴農業農村一線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的大學生數以萬計。多形式廣泛開展基層農業干部和農技人員培訓等,在全省各市(州)、縣(區)選派對口幫扶科技特派團、產業科技特派團、項目科技特派團等科技特派服務團60余個、特派員600余名,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500余期,培訓和指導2000余次、人員25萬人(次)以上,培養了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技人員。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川農大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校將持續聚焦校內師生和校外農民身邊的急難愁盼事,在為群眾消愁解憂的進程中踐行黨史學習教育,匯聚和積累起建設一流農大、推動鄉村振興的磅礡力量。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