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成都

成都構建道路交通空氣質量監測網絡體系

2021年09月26日07:36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成都構建道路交通空氣質量監測網絡體系

成都日報制圖 江蕊鬆

  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中國移動源環境管理年報(2021)》,公布了2020年全國移動源環境管理情況。該年報顯示,移動源污染已成為我國大中城市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是造成細顆粒物、光化學煙霧污染的重要原因,機動車污染防治的緊迫性日益凸顯。

  作為全國機動車保有量第二的城市,成都聚焦移動污染源這一城市大氣污染的頑疾,在國內率先建設道路交通空氣質量監測站(以下簡稱“路邊站”)。記者昨日從成都市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保障中心(以下簡稱“機動車中心”)獲悉,通過構建成都市道路交通空氣質量監測網絡體系,路邊站不僅實現了道路交通空氣質量精准監測,還能以污染物濃度的變化特點、監測數據的相關性分析為核心,開展空氣質量與機動車出行、氣象條件變化等方面的綜合研究,並提出針對性研究結論和對策建議,已成為推動成都移動源污染管控向動態化、空間化、網絡化迭代升級的重要支撐。

  科學布控,智慧監測

  形成道路交通空氣質量監測網絡

  據介紹,路邊站於2019年下半年著手建設,主要在城市主道路、交通樞紐、物流園區、貨運通道布設監測點位,經過兩年多的不斷建設,已逐步成為集監測、分析、數據支撐、決策支持為一體的高度信息化環境監測網體系。“利用數據網絡加強移動污染源管控,成都成為國為唯一深入開展道路交通空氣與國控子站空氣質量監測數據、道路交通流量關聯分析研究的城市。”機動車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記者了解到,在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的指導下,機動車中心以城市重點區域機動車尾氣及道路揚塵為監測目標,重點針對交通繁忙路段、貨車出行較多區域,結合城市道路分布特點,圍繞環境空氣污染監測國控點周邊空氣質量,已建成十裡店、新都東站、三瓦窯、沙河鋪、大石西路、金博路、龍泉驛車城大道、都江堰聚青路共8座空氣質量監測站。在監測參數上,路邊站重點針對道路交通空氣PM2.5、PM10、SO2、NO2、CO、O3以及通行車流量進行監測,逐時採集,並創新性地將BC(黑碳)、CO2、VOCs納入監測因子。

  “路邊站的選址注重科學布控、智慧監測,在數據收集准確性的基礎上,突出數據分析對比性,彌補了道路空氣污染監測空白,形成了道路交通空氣質量監測網絡,通過實時交通流量分析,對城市機動車出行動態和空氣質量關聯性有了更為清晰科學的研判分析。”上述負責人介紹,路邊站建設至今,大氣污染因子監測指標採集共計30余億個,車流量數據採集3億余個,獲取了大量有效監測數據,為全市移動污染源管控決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讓數據成為決策依據

  以數智評估助力城市交通結構低碳化轉變

  機動車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截至2021年8月,已編制《成都市道路空氣質量與車流量分析》月報17期、年報1期﹔編制《三瓦窯氮氧化物夜間變化規律分析專報》《大石西路空氣質量與車流量相關性分析專報》《2020年1-5月疫情期間空氣質量與車流量分析專報》等專報4篇,階段性分析報告、專題分析報告若干。

  不隻如此,基於車流量(通行結構)路邊站空氣質量的橫向、縱向比較,機動車中心還研究污染物濃度與車流量(通行結構)的關聯關系,每月編制《成都市道路交通流量環境影響分析研究報告》﹔結合其他機動車環保監測、監管、執法數據,對交通流量結構特征及排放現狀進行分析﹔與中國環科院合作編制《成都市道路交通流量環境影響分析研究報告》和《碳達峰路徑研究報告》,深入分析道路交通保有量、燃料消耗量,測算二氧化碳排放情況,結合未來城市發展、機動車車輛增長的趨勢以及成都碳達峰目標,針對性提出了減少城市交通污染措施、碳達峰路徑規劃建議,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環境效益評估,使移動源污染防治從單一車輛尾氣排放監測真正向智慧交通體系構建縱深發展,以數智評估助力城市交通結構向綠色化、低碳化調整轉變。

  未來5年新建多座路邊站

  逐步構建覆蓋成都主干路網的交通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絡

  路邊站建設經驗及良好的成果運用,不僅為成都市落實移動源污染防治主責主業、進一步深化科學治污、精准治污、智慧治污創造了有利條件,促進成都市路邊站建設工作逐步邁進全國第一方陣,也為全國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協同應對氣候變化貢獻了成都智慧。

  據機動車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十四五”期間,成都市將持續依托路邊站建設,在現有基礎上新建多座路邊站,並結合當前污染減排和節能降碳的大方向,增加顆粒物不同粒徑的數量濃度(PN)、揮發性有機物(VOCs)組分等監測項目,更加注重在公鐵轉換樞紐、重點行業產業園區、機場等區域布設點位。

  通過未來5年的建設,將逐步構建一個覆蓋成都主干路網的交通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絡,實時掌握主要干道及重點區域的交通污染分布狀況及空氣質量變化趨勢。(成都日報記者 繆夢羽)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