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阿壩若爾蓋:花湖蝶變背后的“綠色密碼”

2021年09月25日08:17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花湖蝶變背后的“綠色密碼”

  鳥在天上飛、魚在水中游、花在湖中生……9月的阿壩州若爾蓋縣花湖,令人流連忘返。

  鮮為人知的是,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期間,花湖曾因生態環境問題被舉報並列入重點整改問題。

  近年來,通過一系列治理措施,花湖自然水位提高30厘米,水域面積由215公頃擴大至650公頃,892公頃湖泊周邊半沼澤和干沼澤得以恢復,黑頸鶴從原有的407隻增加到1000隻左右。更重要的是,作為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花湖每年為黃河的補水量達44億立方米左右,佔黃河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的7.58%,成為名副其實的黃河天然蓄水池。

  花湖蝶變,背后有何“綠色密碼”?記者近日進行了採訪。

  違規開發 引起關注

  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1665.7平方公裡,是黃河重點水源涵養區,而花湖是該保護區緩沖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四川熱門景區之一。

  上世紀70年代,若爾蓋縣在花湖大規模開挖排澇渠,導致花湖湖域及周邊濕地大面積萎縮,造成牧草退化、濕地沙化、鼠兔大量繁殖,花湖自然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

  近年來,當地圍繞花湖大力發展旅游業,讓花湖不堪重負——若爾蓋縣違規在花湖緩沖區內修建棧道、觀景台等設施,旅游活動深入花湖湖域內部,旅游產生的廢棄物直接污染花湖水體﹔生產便道、草原防火消防道路、旅游中轉車道建設未落實環保配套措施,直接破壞花湖植被和原有生態﹔景區管理不當,部分游客肆意翻越圍欄進入草地拍照、採摘植物,加重對濕地植被的破壞。此外,人類活動的增加也擾亂了濕地生態原有的平衡,對黑頸鶴等珍稀鳥類、魚類棲息繁殖產生較大干擾。

  2017年,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期間,花湖生態環境問題被群眾舉報。同年,第一輪省級生態環保督察和全省自然保護區專項督察也嚴肅指出“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緩沖區內違規建設觀景台7處、無相關環評手續、部分建設項目侵入自然保護區緩沖區”等問題。阿壩州委州政府對此高度重視,迅速編制花湖生態保護修復總體方案,多方籌集資金,打響了“花湖保衛戰”。

  狠抓修復 重現美麗畫卷

  旅游業是阿壩州主導產業,多年來花湖旅游產業收入穩居全州前五。即使如此,阿壩州依然狠下決心,全面拆除棧道2.86公裡、觀景平台等設施14176平方米,拆除牧家樂25家、違規標識標牌151個,規范騎馬點81處。

  阿壩州是典型重點生態功能區,2020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僅28.7億元,居全省末位,但在生態保護投入上毫不含糊。據阿壩州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地除投資2.13億元實施花湖生態修復和保護系列工程外,每年還撥付專款300萬元用於濕地保護。同時加強生態環保宣傳教育,愛護生態、守護生態成為群眾的自覺行動,一些牧民為此樹起了牌子:“草原好看,但不能隨意入內。”

  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更好地保護好花湖,當地編制實施了《四川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規劃(2018-2027年)》,明確按照國家生態旅游景區標准,嚴格規范花湖建設和保護,並自2020年起嚴格限制游客接待量。

  除此之外,當地通過大力實施濕地管護、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草原生態補獎等政策,不斷釋放生態保護紅利。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當地共兌現草原生態補獎資金、濕地生態效益補償8960萬元,選聘濕地管護員1294名,年人均增收9300元。下一步,當地還將立足資源稟賦,決心把花湖打造成黃河上游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典范。(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殷鵬)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