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四川

應對養老服務“手長衣袖短”,四川試點“時間銀行”——

“預存”志願服務“兌換”養老服務

2021年09月20日07:50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預存”志願服務“兌換”養老服務

  9月16日,在第四屆中國(四川)國際養老服務業暨養老產業博覽會開幕式上,省民政廳宣布啟動“時間銀行”試點。

  什麼是“時間銀行”?簡單來說就是“做公益、存時間、享服務”,通過志願服務換取養老服務,由志願者給高齡尤其是空巢老人提供看護、陪伴、助行、助醫等生活照料服務換取“時間”,在自己需要的時候可以用儲存的“時間”兌換養老服務,實現互助養老。

  為何試點“時間銀行”?如何讓該制度有效運轉?在9月16日、17日舉辦的第五屆中國(四川)國際養老服務業暨養老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業內人士和專家學者展開熱議。

  為何試點?用好志願服務資源來“養老”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們說科教興國戰略、健康中國戰略、鄉村振興戰略……但到了養老問題上,用了‘應對’二字。”論壇現場,重慶市民政局副局長徐鬆強直言不諱指出養老面臨的困境——“手長衣袖短”。

  論壇現場,河海大學教授、老年保障研究所所長李靜表示,緩解養老服務供需矛盾突出問題,方法有很多,“時間銀行”是其中之一。

  事實上,2019年出台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已提出,要大力培養養老志願者隊伍,加快建立志願服務記錄制度,積極探索“學生社區志願服務計學分”“時間銀行”等做法。

  李靜認為,“時間銀行”有3個功能——互助服務的推進器、志願文化的孵化器、資源鏈接的平台。“這些功能的發揮,有助於緩解養老服務供需矛盾。”

  省民政廳廳長益西達瓦認為,啟動“時間銀行”試點,四川有基礎。“我省60歲以上老人達1800余萬,其中有200多萬‘活力老人’。怎麼發揮他們的作用?借助‘時間銀行’平台,可以把老年志願者這支人力資源隊伍應用起來。”

  如何試點?實現“保值”和“通兌”是關鍵

  “‘時間銀行’本質是社會交換,應遵循互惠原則。”李靜表示,要講求回報性,有明確的預期回報值﹔要講求等價性,對志願服務進行明確合理的定價﹔要講求保障性,讓存入的志願服務保值。“在此過程中,政府的主導顯得尤為重要。政府的公信力,可提升群眾對‘時間銀行’的信任度。”

  益西達瓦也認為,通兌和保值是“時間銀行”的關鍵點。“以前四川多地都有類似的‘時間銀行’,比如綿陽實行的‘社區幣’。我們要做的就是將其統一起來,實現全省通兌。”

  據介紹,四川的“時間銀行”試點,將建立“一個網絡”,開發“一個程序”,建立“一套機制”——“一個網絡”是指設立“總行(省級養老服務中心)-分行(市級民政部門)-支行(縣級民政部門)-服務網點(日間照料中心、養老機構等)”的四級“時間銀行”體系,全面覆蓋養老人群的需要﹔“一個程序”是指四川養老服務小程序開發統一“時間銀行”信息系統,通過大數據分析,實現供需對接、服務精准﹔“一套機制”是指探索設立時間銀行專項基金,建立健全“付出服務、積累時間、榮譽獎勵、兌換激勵、服務回饋”激勵機制,搭建政府、社會、市場、家庭資源多方合作,以志願服務為核心、專業服務為支撐、互助共享為模式的老年人老有所為平台。(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任鴻 林嘉薇)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