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體育

全運惠民的“最新打開方式”

2021年09月17日09:46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全運惠民的“最新打開方式”

9月16日,在第十四屆全運會七人制橄欖球女子組比賽中,江蘇隊以29︰5戰勝了東道主陝西隊。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雋輝/攝

早上9點,寶雞市體育館響起國歌,第十四屆全運會群眾賽事活動乒乓球項目的爭奪如期舉行——依照疫情防控管理規定,位於封閉區域內的全運會記者很難前往比賽現場感受普通民眾對“草根賽事”的熱情,但通過工作人員特意發起的視頻觀賽方式,記者隔著屏幕仍然可以感受到群眾體育賽事在全運舞台上的蓬勃生命力——群眾賽事的保障,一點兒也不“草根”:專業的體育館、專業的球台、專業的比賽流程、專業的裁判,讓草根選手們可以像專業運動員一樣投身其中,這種代入感,是每一個喜歡運動的人的高級享受。

78歲的趙輯賢,是這場比賽中年齡最大的選手。這屆全運會群眾賽事乒乓球項目在“老年乒乓球愛好者的強烈呼吁下”增設了70歲以上年齡組比賽,趙老先生今天戰績1勝1負,開始還有點兒不服氣:“上午的比賽我以1︰2輸給一個72歲的對於,他體能比我有優勢,下午我贏了南區的冠軍,明天上午還有最后一場小組賽,我爭取打進第二循環。不過輸了也沒關系,能來就很滿足了。對我們來說,打球一是喜歡,二是鍛煉身體,爭勝負的心沒那麼強,通過打球鍛煉身體,享受快樂,每年體檢指標都特別正常,比什麼不好啊?”

更多賽事向老百姓敞開懷抱

爺爺輩兒的趙輯賢在球台前動作相當靈活,他也有理由對上午的失利“耿耿於懷”——趙輯賢打了快一輩子乒乓球,年輕時當過河南隊教練,“我是右手直板,老派的正膠左推右攻、兩面攻這種打法,跟當年李富榮一樣”。40多歲時十二指腸潰瘍導致的幾次休克,令趙輯賢徹底告別了一些不利於健康的壞習慣,而堅持常年打球,讓他身子骨現在很是硬朗。“去年夏天我和老伴兒在山西避暑,我一個人步行5公裡爬到一個小山頂,中間碰到幾個人問我,老先生多大年紀了?我說77歲了,他們非常驚訝。”趙輯賢說:“我長期堅持打球,我覺得乒乓球不僅練身體,還練腦子、眼睛,手腳協調,英國把乒乓球當成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好辦法,這都是有道理的。”

趙輯賢說,自己現在的“好身體”得益於好的心態和養成了良好的鍛煉習慣,“前幾年老伴兒身體不好,我早上買菜做飯照顧她,也閑不下來,下午還要抽出1個小時打球,這次來陝西打全運會,家裡人非常支持,都為我感到高興。”

不光是乒乓球,還有更多的群眾賽事活動向更多年齡段的老百姓敞開懷抱,西安市內隨處可見“全民全運 同心同行”的標語,這是本屆全運會的主題口號。和4年前正式踐行“全民全運”的天津全運會相比,本屆全運會群眾體育賽事活動仍然延續乒乓球、羽毛球、網球、足球、籃球、氣排球、毽球、輪滑、龍舟、圍棋、象棋、國際象棋、橋牌、中國式摔跤等大項,新增了地擲球項目,小項從128個增加至185個,組隊形式也從簡單的“以屬地為單位”,發展到預賽階段的以“農村鄉鎮組”“城市社區組”和“企事業單位組”為范圍劃分的具體組別——趙輯賢就是通過預賽打進決賽的。為了“備戰”決賽,他還參加了兩周時間的“封閉訓練”,每天上下午各1個半小時的對打,完全在他身體能夠承受的范圍之內,更何況“心情特別好”。

“這樣的群眾賽事活動讓每一個來參加比賽的老百姓都非常興奮,全運會除了是專業運動員的全運會,也是我們老百姓的全運會。”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副司長邱汝說:“全運會的多元化價值、多功能價值,就體現在‘以人民為中心’的思路裡面,全運會除了要展示競技體育的實力,還要展示普通民眾的精神面貌。我們把群眾賽事活動納入全運會體系,就是希望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為老百姓服務,通過老百姓參與全運會,鼓勵和帶動更多民眾參與平時健身,掌握和提高自己的運動技能。”

單項協會成為群眾賽事強大支撐

據記者了解,十四運群眾賽事活動不以“爭金奪銀”為目標,“競爭隻在賽場”,賽場外,大家都是熱愛鍛煉、追求健康生活的普通百姓。

“我們希望通過全運會的群眾賽事活動,來展示和帶動全民健身活動,參加全運會不是目的,讓大家學會健身、學會鍛煉,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愉快的心情才是目的。”十四運西安市執委會競賽組群體部部長吳逸倫說:“這次全運會群體賽事活動的開展,首先讓西安市的群眾體育運動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去年6月我們做了首屆‘全民健身大會’,還有各種‘迎全運’的主題健身活動,運動達人的選拔活動,我們設立了56個全民健身項目,原來老年人群體居多的鍛煉方式,像太極拳、廣場舞,現在吸引了青年來參加,而街舞、游泳、滑板、乒乓球、羽毛球,都有相當可觀的群眾基礎。從看別人活動到自己活動,按照我們的統計,現在西安市民經常參與體育活動的人群,已經接近50%,一人鍛煉,全家鍛煉,這種情況越來越多。”

在推動全民參與、全民健身的過程當中,單項協會的支持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以本屆全運會水平高、組織嚴密的群眾乒乓球賽事活動為例,中國乒協主席劉國梁、副主席高亞翔和全民健身委員會主任陸元盛帶全民健身部全體工作人員全程參與籌備工作,這讓乒乓球愛好者們更加體會到國球的感召力。

“中國乒協換屆以后,乒協主席劉國梁、協會領導層高度重視全民健身,乒協專門組建了全民健身部,對全國乒乓球項目的全民健身情況進行調研,圍繞著協會會員制建設,正在建立一個標准化體系,包括人、賽、物等參與因素,引導愛好者參與全民健身活動。最近一年半,協會通過各種渠道籌集和投入了大約300多萬元用於全民健身賽事的組織,另外向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投入了大約200多萬元的器材、裝備。”中國乒乓球協會副主席高亞翔說:“我們的明星選手在國際賽場上表現出來的高超技藝和拼搏精神,也對普通人群參與乒乓球運動起到了極大的帶動和示范作用,推動了中國乒乓球事業的發展。從目前我們的群眾乒乓球運動水平來看,非專業選手的能力很強,特別是一些校園培養出來的沒有進過專業隊的選手,還有一些日常保持高頻率鍛煉的普通人,經常可以在比賽中戰勝從專業隊退役的選手,這就是乒乓球運動扎根群眾的最好証明。”

全民健身的“新高度”

本屆全運會群眾賽事活動的特殊性,在於需要找到“防疫”和“健身”的平衡點,除了居家鍛煉,戶外、分散、小型是疫情期間群眾體育的要點,而全運會群眾賽事活動,則開創了“展演類項目”的新方式:線下參賽,線上評審。

本屆全運會展演類項目包括廣場舞、廣播體操、健身氣功、太極拳4個大項43個小項——十四運組委會提供的數字表明,在已經結束的群眾賽事活動展演項目中,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766支隊伍、6800多人參賽,其中廣場舞、廣播體操和健身氣功3個項目,就吸引了4600余名運動員、550余支代表隊,而在線上評審之前的老百姓投票環節,總點擊量超過6000萬次,“可見民眾對於體育運動、對於全民健身的需求有多麼強烈”。

展演類項目絕大多數小項不設獎牌,取而代之的是一、二、三等獎,而一、二、三等獎的數量,也根據參與人數進行確定,每一位賽事項目的參與者,都可以獲得相應的“全運會証書”——這也是全運歷史上首次用“獎項”替代“獎牌”,“一切為了老百姓滿意,為了健康的人民和國家”。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讓中國堅定不移踏上“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轉變”之路,2009年“全民健身日”的設立和覆蓋全國范圍的群體運動的蓬勃開展,更讓中國“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的關系不再“疏遠”。

“群眾體育事業與國家經濟發展緊密相關,每個社會階段民眾的健身需求都是不一樣的。”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副司長邱汝說:“2009年的《全民健身條例》和2016年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是群眾體育發展的兩大節點,‘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被提到一個新的高度,群眾體育不再僅僅是‘體育’,不再僅僅是簡單的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而是要為全國人民的健康服務,這是群眾體育事業發展的更高要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2019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按照綱要要求,到2035年,“全民健身更親民、更便利、更普及,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45%以上,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5平方米,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准》合格以上的人數比例超過92%”。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體育強國。人民身體素養和健康水平、體育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居於世界前列,體育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標志性事業”,“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無論是在國際賽場上為國爭光的奧運健兒,還是在街道、社區鍛煉場所參與鍛煉的普通民眾,都是“體育強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建設“體育強國”的目的,正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從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郭劍)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