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文化

《2021科幻網文新趨勢報告》發布:讀者和內容都呈年輕化趨勢 90后創作者成中流砥柱

2021年09月14日09:12 | 來源:成都商報電子版
小字號
原標題:讀者和內容都呈年輕化趨勢 90后創作者成中流砥柱

  當談論科幻時,專家們會談些什麼?

  9月12日,在全國科普日到來之際,“閱見幻想·未來已來”科幻大咖跨界對談暨科幻夢想啟航計劃啟動儀式在上海舉行。活動上發布了《2021科幻網文新趨勢報告》,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研究所先進制造所副所長張文武、科幻世界雜志社副總編輯姚海軍、人民文學出版社當代文學編輯部主任趙萍、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網絡作家會說話的肘子等嘉賓,圍繞“科幻IP助力產業聯動,如何講好‘新’科幻故事”展開討論,共話中國科幻文學及科幻產業新未來。

  一組數據

  科幻網文新趨勢報告發布

  創作者超51萬 90后佔比超7成

  當天的活動上發布了《2021科幻網文新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顯示,科幻網文發展已經近20年,從2003年開始,玄雨《小兵傳奇》開啟了科幻網文的序幕,到2010年,現象級作品我吃西紅柿的《吞噬星空》一舉沖破平台紀錄后,科幻類主題越來越豐富。截至2021年8月,起點平台的月票榜前十作品中,科幻題材佔了四部。科幻類目前已有超級爆款誕生,白金作家會說話的肘子的作品《夜的命名術》閱讀人數、收藏人數、均訂數、付費人數、付費金額五項全能,打破起點平台多項歷史紀錄。單月吸引65萬人閱讀、15萬人付費。

  電影《流浪地球》上映、“科幻十條”發布、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等行業大事件,帶動了一波又一波科幻閱讀熱潮,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入坑”。2019年,電影《流浪地球》上映,一周內《流浪地球》閱讀頁面較之前一周增長近4倍,訂閱金額和訂閱人數增長約7倍,收藏人數增長6倍以上。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科幻類別日均閱讀人數相較前一周增長超過20%。

  《報告》還顯示,科幻網文創作者、讀者和內容類型都呈現出一種年輕化的趨勢。截至2021年,累計有超過51.5萬的創作者在閱文旗下平台創作科幻網文。科幻網文作家群體愈加年輕化,90后創作者成為科幻領域的中流砥柱,佔比超7成,其中Z世代(95后、00后)創作者迅速崛起,佔比超過58%。每月有超過四成的讀者追更科幻作品,其中Z世代是最主要的閱讀人群。

  大咖對談

  姚海軍:預見未來是科幻眾多功能之一

  改編《三體》要對它的精神內核理解到位

  《科幻世界》是很多人夢開始的地方,主編姚海軍對關於科幻和科技的關系,科技以怎樣的方式構成科幻的元素,科幻又是怎樣以它的腦洞去影響推動科技的傳播和發展……進行了解釋。

  姚海軍認為,科幻和科技的關系非常緊密,科幻小說的開山之作、1818年瑪麗·雪萊創作的《弗蘭肯斯坦》使這種關系不斷得到深化。現在有一個共識,當年瑪麗·雪萊創作這部小說時,非常敏銳地感受到即將到來的工業時代的氣息和脈搏。科幻在隨后的過程當中和科技的關系越發緊密。科幻是科技時代的文學,這個定義是很准確的。如果沒有科學,那就沒有現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

  姚海軍提到,很多人對科幻小說的預見性津津樂道,他也舉出很多的例子,比如凡爾納《潛水艇》《登月》。但是預見未來並不是科幻唯一的作用,它只是眾多的功能之一。姚海軍認為,科幻描述了很多種未來,為我們提供了非常多的可能性,有一些探索成為了現實,但身處這樣一個時代,往往沒法去判斷哪一種可能性會探索成現實。雖然不能了解廬山的全面目,但是可以知道哪一塊可能會有危險,姚海軍覺得這是科幻一個很大的作用:“它能夠讓我們避免一些壞的未來,選擇一些好的未來。”

  看了《報告》后,姚海軍提到,最近這幾年網絡科幻崛起,傳統出版平台上科幻作品的發表量也是每年驟增。過去是科幻迷每天找書看,現在是線上線下結合,讀不過來,可見科幻作品很繁榮。

  在《流浪地球》電影火了以后,IP改編就很熱了。說到科幻改編,大家最關注的科幻IP就是《三體》。

  作為《三體》的伯樂,姚海軍表示,科幻這一塊是電影裡面工業化特質最濃的一部分,科幻產業是一個系統工程,但我們現在幾乎是從0起步。探索的過程風險很大,特別是像《三體》這樣恢弘的作品,對它的精神內核要理解得很到位,要不然徒有其表,改編成電影后肯定會失敗。姚海軍和很多科幻迷都帶著復雜的心情,但他還是希望它出來以后,能夠火遍全球。

  張文武:全世界對科幻的定位偏低

  科幻應該登上主流文學的舞台

  對談現場,張文武也發表了“改編難”的類似觀點,他不僅是一線科學家,還是科幻作家,結合雙重身份,張文武談到了科幻與科技的關系:“首先,科幻對我來說是一個思維體操。人生下來都是充滿好奇心的,但是人長著長著就不問問題了,工作苦兮兮。人要一直年輕,要保持童趣。”在他看來,科幻是最奔放的思維活動,嚴謹的科幻是具有前瞻性的科技創新活動。

  張文武認為,科幻是根據科學精神和科學知識,做一些預見,可以打破一切邊界去想象,即使有一些錯誤、夸張也沒有關系,提出來偉大的命題,就是一個了不起的貢獻。科技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是人類能力的一種拓展,比如我們看到的顯微鏡、汽車。如果要創新,那就必須腦洞大開,要有做夢的能力,有集體行動的能力,要有所突破,從0到1,從無到有,我們急需提升核心競爭力、創新力。創新力的提升,實際上就是需要想象力,而科幻就是創新,所以,科幻和科技創新這兩者密不可分,並且現在科幻對於科技創新的作用已經非常大了。

  “在當今的時代,科技創新的力量越來越大,如何快速發展科技創新?應該把科幻的地位進一步提升。科幻文學憑什麼不能走到舞台的中心,成為主流的文學呢?”張文武說,我們生活在知識經濟的時代,未來是智慧經濟時代,任何一點科技的進步,科學的創新發展,都可能影響我們的新文化,我們的新制度,我們的新法律,所以說,科幻的作用在我們這個時代很重要,全世界對它的定位,目前仍然是偏低的。科幻至少應該是主流的一分子。(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陳謀)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