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記者調查

長吻鮠在四川為何擁有一個安逸的家?

朱虹
2021年09月14日08:50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在距離成都37公裡,沃野千裡的四川省崇州市隆興鎮,坐落著全國唯一一家以長吻鮠為保種對象的國家級原種場。

走進四川省長吻鮠原種場,入眼是一片片開闊的魚塘,塘內清波蕩漾,魚兒不時出來翻騰。

四川省長吻鮠原種場。人民網 朱虹攝

長吻鮠,又稱江團、鮰魚,因吻部較長而得名。它周身無鱗,肉質鮮嫩,早在宋代就成為長江沿線居民的經典菜肴。“長吻鮠主要生長於四川,並集中在宜賓、樂山等地的一些水域。”四川省長吻鮠原種場場長魏震說,作為全國唯一一家以長吻鮠為保種對象的國家級原種場,這裡佔地430畝,並建成各類魚池283畝、工廠化繁育車間1500平方米。

航拍四川省長吻鮠原種場。馮帥攝

“現在已經進入秋季,2個多月前是我們一年中最繁忙的時候。”魏震說,每年初夏,長江邊都會出現原種場工作人員的身影,因為這是長吻鮠野生苗種的活躍期,相比人工繁育的魚苗,它們保存了最原始的基因,抗逆性較強。這些苗種被採集后,送到宜賓市魚類保護增殖放流站進行馴化培育,一年后經篩選再送往四川省長吻鮠原種場繼續培育和選擇。“目前,我們已經形成了從長江撈苗,到馴化整理,再到選種保存,再到放歸自然和提供原種親本的保種成熟經驗模式。”魏震說。

據了解,人工可控養殖條件和選育技術為長吻鮠的生存提供了優質環境,保存種群數量比野生環境下大大提高。同時,為更好地保種育種,原種場積極與四川大學、四川省水產研究所等高校科研機構開展技術合作,進行原良種的遺傳性狀研究,通過科技手段選留性狀更好的進行保存。

“目前,全省長吻鮠的苗種繁育量佔全國80%、養殖產量佔全國的50%,年新增養殖效益3億元以上。”魏震說,通過四川省長吻鮠原種場的示范帶動,現全省繁育苗種2億尾,銷往雲南、貴州等10余省市,養殖從2003年開始,2019年全省產量增9550噸,佔全國的45%,年新增養殖效益3億元,養殖農戶畝均效益超過3萬元,較養殖常規魚類增加1倍以上。

在長江撈取原種的同時,四川省長吻鮠原種場也組織了增殖放流活動,同時開展了32個涉水工程水生生物影響監測,為恢復全省漁業水域生態環境及魚類資源恢復做出積極貢獻。

原種場研發中心的胭脂魚標本。華小峰攝

在原種場研發中心的展示大廳內,陳列著一條近兩米身長的“大魚”。“這是我們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中華鱘。”四川農業大學研究生熊銀林表示,展示大廳陳列了包括中華鱘、達氏鱘在內的6種魚類標本,都屬於長江流域的特有魚類。“種質資源的保護,可以引領產業的發展。作為長吻鮠的原種場,我們每年能向社會提供長吻鮠原種親本2000尾﹔作為斑點叉尾鮰的良種場,我們每年可向社會提供斑點叉尾鮰良種1000尾。”魏震表示,立足於水生生物的保種選育,四川省長吻鮠原種場將力爭到2025年建成長江上游水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包括活體庫、組織庫、基因庫及綜合數據庫在內的長江流域魚類種質資源庫,從而搭建其保護長江上游流域魚類資源和確保物種延續的“諾亞方舟”。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