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北京汽車博物館

用心講好汽車故事(你所不知道的一級館)

本報記者 史志鵬
2021年09月07日08:5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新中國第一輛轎車何時誕生?汽車發動機怎樣工作?世界上第一款女士座駕長什麼樣?如果你對汽車感興趣,北京汽車博物館是不可錯過的打卡地,這些有關汽車的問題,在博物館裡都能找到答案。

  自2011年建成開放以來,北京汽車博物館始終致力於打造最具活力的汽車科普教育基地,用心講好汽車故事。目前,博物館擁有車輛及其他類別藏品1萬余件(套),其中包括國內外多個品牌經典藏品車,並成立了國內首家汽車藏品專家委員會。

  從高處俯瞰北京汽車博物館,如同一隻明亮的眼睛。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汽車工業一點一滴起步、發展壯大的歷程,也能以開闊的眼光放眼世界,感受汽車科技的進步和汽車文化的多彩。

  回顧自主造車歷程

  從馬車到汽車,歷史車輪滾滾向前。

  車的發展始於輪子,而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和使用輪子的國家之一。在北京汽車博物館五樓展廳入口處,兩輛裝有小木人的仿制車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它們還原了古代的指南車和記裡鼓車。”北京汽車博物館公眾教育部王曉琳介紹,指南車用來指示方向,無論車如何轉動,小木人的手總是指向南方﹔記裡鼓車用於計算裡程,車行一裡,小木人擊鼓一次。

  隨著近代汽車工業的發展,中國也開始探索汽車制造。在展覽中可以看到: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提出打造民族汽車工業﹔1931年,在愛國將領張學良支持下,“民生牌75型”汽車試制成功﹔在石油資源依賴進口的年代,工程師湯仲明發明木炭汽車……中國人造汽車的夢想和實踐從未停止。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汽車工業起步並逐漸發展壯大。解放CA10、東風CA71、紅旗CA72等國產經典車型在展廳裡一一亮相,述說著那段篳路藍縷的歷程。“那時候百廢待興,建第一汽車制造廠被列入‘一五’計劃,成千上萬的人滿懷激情投身於新中國汽車工業。”王曉琳說。

  1953年7月,第一汽車制造廠在吉林長春破土動工。3年后,第一批解放牌載貨汽車從這裡駛出,結束了中國不能批量生產汽車的歷史。

  與此同時,國產轎車的研制也被提上日程。在1956年4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毛澤東說,什麼時候能坐上我們自己生產的小轎車來開會就好了。短短兩年時間,一汽在無資料、無經驗、無工裝、無設備的條件下成功研制出東風牌轎車。1958年5月,在中南海試乘后,毛澤東高興地說:“坐了我們自己制造的小汽車了!”

  僅幾個月后,意氣風發的一汽人試制出中國第一輛極富民族特色的高級轎車——紅旗。1960年,紅旗牌轎車參加萊比錫國際博覽會,被編入《世界汽車年鑒》,列入世界名車品牌。

  “當時有句口號‘乘東風,展紅旗,造出高級轎車去見毛主席’,正是對那段自主造車激情歲月的生動寫照。”王曉琳說。

  改革開放為中國汽車工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以北京吉普、上海大眾桑塔納為代表的合資企業興起,汽車消費市場潛力充分釋放。如今,中國汽車產銷量連續12年保持全球第一,越來越多自主品牌走出國門,中國汽車企業也開始收購、重組世界知名汽車企業。

  “中國汽車人櫛風沐雨、砥礪前行。”北京汽車博物館館長楊蕊說,在中國由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征程中,博物館要發揮好見証歷史、記錄歷史的作用,講好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故事。

  聆聽世界名車故事

  漫步博物館,可以看到多輛外國經典藏品車,領略多彩的汽車文化,感受世界汽車工業的進步。

  在五樓“誕生發展”展區,一輛黑色三輪汽車格外引人注目。這是大名鼎鼎的“奔馳一號”的復制品。1885年,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輛以汽油為動力的車——“奔馳一號”,並於次年1月為該發明專利立案。“奔馳一號”剛問世時,因其比馬車走得還慢而備受嘲笑。為了回擊社會輿論對“奔馳一號”的質疑,在本茨對汽車進行改進后,本茨的夫人貝爾塔帶著兩個兒子駕駛汽車行駛了100多公裡,貝爾塔也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女性汽車駕駛員。

  展廳中還有一款汽車與女士有關,被稱為世界上第一款女士座駕,它就是雪鐵龍5HP魚雷敞篷汽車。“這款車採用了很多貼近女性的設計,操作簡單,駕駛方便,在那個時代非常流行。”北京汽車博物館藏品管理部部長廖勝軍說,眼前這輛車生產於1925年,是館裡收到的第一輛外資企業捐贈的汽車。這輛車的背后也有故事。1907年,橫跨歐亞大陸的北京-巴黎汽車拉力賽舉行,5支車隊歷經艱險,在62天內先后抵達終點。2007年,為紀念百年前的盛舉,兩位法國友人駕駛著這輛雪鐵龍汽車,從北京出發,重走當年路。

  汽車誕生之初,並沒有馬上實現大眾化,汽車真正走向千家萬戶要從亨利·福特造T型車說起。1913年,福特受屠宰場生產流程啟發,改變手工作坊的生產模式,安裝了第一條汽車生產流水線,使得汽車產量激增,價格也大幅下降。“這裡擺放了兩輛福特汽車,一輛是1927年產的T型車,一輛是1929年產的A型車,這兩輛車現在都能行駛。”廖勝軍介紹,A型車是由T型車改進而來,車的輪轂從木制變成金屬,雨刮器由人工的改為電動的,玻璃也升級為安全玻璃。

  繼續向前參觀,雪鐵龍2CV、斯巴魯360、大眾甲殼虫等車型的出現,代表汽車逐漸普及開來。展廳裡還有1926年的勞斯萊斯銀魅、1928年的布加迪T-38A、1951年的捷豹XK120等經典豪車,讓汽車發燒友大飽眼福。

  “開館以來,我們先后舉辦了中法、中美、中俄、中意、中德等多場汽車文化交流活動。以車為媒,架起中外文化交流的友誼橋梁。”楊蕊說。

  感受汽車科技魅力

  “來汽車博物館,既要看汽車,也要學知識。”暑假期間,北京的劉女士帶著小孩來逛博物館,“這裡有不少體驗項目,可以讓孩子在游戲中多了解一些汽車知識。”

  一輛汽車由2萬多個零部件組成,大到發動機,小到螺絲釘,都蘊藏著科技的奧秘。如何讓觀眾尤其是小朋友感受到汽車科技的魅力,博物館花了不少心思。“我們打破傳統的陳列方式,設置豐富的互動體驗項目,開展寓教於樂的主題活動,充分調動觀眾感官。”北京汽車博物館展覽展示部部長高艷說。

  在“發動機之旅”體驗區,幾個小朋友正在操控發動機演示模型,了解發動機進氣、壓縮、做功、排氣的工作過程。看完演示,一個小朋友迫不及待地對其他人說出自己的“重大發現”:“原來發動機和我們一樣,也要呼吸呀!”

  在汽車設計展區,孩子們三三兩兩一組,根據不同的汽車類型,在電腦上選擇不同的車身、發動機、輪胎等零部件進行組裝,完成后系統會自動打分。“越野車的底盤肯定要選高的。”“我們得了1860分,你們多少分?”孩子們興致勃勃,笑語不斷。

  汽車安全問題十分重要,為了提高汽車的安全性能,一代代工程師們進行了許多發明創造。“三點式安全帶”就是一個重要的發明,在事故中可以有力支撐駕乘者身體。為了讓孩子們從小培養交通安全意識,掌握相關知識,博物館推出了多項體驗游戲:在“安全性能實驗室”,可以了解保護駕乘者安全的技術與措施﹔在“兒童駕駛學校”,可以熟悉常見的交通標識。

  劉女士的孩子正在參與“芝麻開門”游戲。“他要回答有關交通安全的問題,全部答對了門才會開。”劉女士對記者說,這種闖關游戲趣味性強,孩子很愛玩。

  邊玩邊學,還要邊思考。工程車、公交車、越野車、跑車、房車……從生產到生活,汽車的種類、功能不斷豐富。“汽車在為我們帶來許多便利的同時,也引發了能源、環境等方面的問題。”王曉琳說。

  在“汽車回收再利用”展區,記者看到用汽車廢棄零部件制作的藝術牆和工藝品。“汽車上的鋼鐵、有色材料類零部件90%以上可以回收利用。”王曉琳說,館內“創新未來”展區對未來的新能源、新材料進行展望,希望通過互動體驗、科普講解等方式,引發觀眾對人、車、社會、自然和諧發展的思考。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