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文化

車如流水馬如龍 影像中看百年成都交通變遷

2021年09月03日07:31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影像中看百年成都交通變遷

  《成都方志》記載:“蜀道雖因秦嶺雲橫、巫峰鎖立而被嘆為‘難以上青天’,成都則以大道四出、二江雙流城下而號‘水陸巨沖’,卻是地區交通樞紐。”

  日前,“天府相冊——百年成都圖片展”正在成都博物館舉辦,展覽分為知水、樂城、迷物、踏歌四部分,從影像中回溯百年發展,可以看到,從雞公車到三輪車,從“長鼻子”公共汽車到四通八達的城市地鐵……成都“速度”是時代的縮影和注腳。

  成都博物館工作人員袁紫嫣介紹,民國時期,最平民化的交通工具是獨輪雞公車,車行時,輪響吱吱如雞鳴,俗稱雞公車。無論平原、山地、小道,雞公車皆可暢行無阻,既能載貨又能載人,勝過人力擔挑和畜力馱載,非常經濟實用。近代以來,成都平原商業繁盛,物資交流頻繁,雞公車隊伍逐漸壯大,形成了一批專業的雞公車“司機”。一些外國人也“入鄉隨俗”,成為雞公車的常客,但是因為兩邊沒有扶手、后邊沒有靠背,要用腰腹力量保持平衡,可想而知一定不會很舒服。

  舒適“升級”的人力車就是兩個輪子的黃包車了,它也是《駱駝祥子》裡,祥子所在的車行使用的主要車型,因為廣泛存在於中國各地,是名副其實的“國民車”。在開通了客運汽車之后,黃包車和雞公車並沒有立刻退出歷史舞台,而是並行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當時,地處成都西門外交通要道的鄉農市街被稱作“車碼頭”,這裡的“車”包括上述三種車。但機械動力車取代人力車的速度還是遠遠超出人們想象。

  1952年7月1日,成都首條公共汽車線路開行。16輛披紅挂彩的公共汽車,在市民的歡呼聲中,由鹽市口開往梁家巷,成都也由此邁入“公共交通”時代。這批公交車由舊貨車改裝而來,因此它長著一張舊貨車的臉,被老成都人親切地稱為“長鼻子車”。“長鼻子車的公交線路一直延續至今,也就是我們熟悉的一路車。”袁紫嫣介紹道。

  隨著制造業的發展,改裝車很快就被代替:上世紀50年代末,成都造出國內第一輛可供90人乘坐的“火炬號”雙層公共汽車﹔1959年,成都打造了全國第一輛三鏈鉸接車(有三節單體車廂),被贊為“公共汽車的老大哥”﹔1962年,無軌電車正式亮相,被成都人稱為“大辮子車”……除了車型豐富起來,商業運營也有了發展,1984年12月,四川地區第一家合資公司“中日出租汽車公司”成立,開成都出租車打表收費之先河。

  時間進入21世紀,成都進入地鐵時代,2005年開工、2010年正式開通的1號線使得成都成為中國大陸第八個擁有城市軌道交通的城市。截至去年底,成都地鐵共開通12條線路,線路總長518.96千米,躋身國內軌道交通“第四城”。(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平)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