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教育

“雙減”后家長咋辦?

2021年09月01日09:04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雙減”后家長咋辦?

  訪談嘉賓

  李 蓓 成都市實驗小學校長

  衡智蓉 四川大學附屬中學初中部校長

  吳舒意 成都市鹽道街小學語文老師

  成都日報:“雙減”落地后,從您的觀察來看目前學生家長們反應如何?以及家長們該怎麼轉變認識?

  李蓓:面對“雙減”,家長們第一反應都是高興,詩和遠方,甚至二胎三胎都可以安排了。然后是懷疑——如果就此放鬆,孩子可能會落后一大截。接著一些家長開始焦慮——比如一些家長擔心“雙減”之后,別人還是會想方設法地“雞娃”(他們認為給孩子安排得越緊湊、越充實,孩子的收獲就越多),如果自己不“雞”,就是吃了大虧,上了大當。

  這是教育中典型的焦慮轉嫁,我要提醒家長們,焦慮是會傳染的,焦慮也一定會影響家庭和諧與親子關系,甚至會讓家長做出非理性的行為與舉動。這次的“雙減”在我看來是“史上最嚴”的,國家已經下定決心將減負進行到底,所以我們一定要相信政策,放下焦慮。

  吳舒意:“雙減”之后,家長們喜憂參半,既有緩解壓力之感,又有莫名的不安。當校外輔導被政策性叫停,家長們仿佛失去了方向,這時候我們該停下來,分析下政策,找到家長可以嘗試的角度。厘清家庭、學校之間的關系和責任,孩子學科學習的事情,放心交給學校,家長則關注孩子的品德行為習慣,為孩子健康成長打下基礎。

  成都日報:“雙減”落地的第一個新學期,家長如何積極應對?

  衡智蓉:我認為家長應該更“用心”。第一,用心讀懂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孩子不是隻有學業成績優秀才是有前途的,父母需要花心思深入了解自己的孩子,去讀懂孩子真正的需求,讀懂他的興趣愛好、天賦潛能,幫助孩子找到內心的“火花”,而不是按照家長的標准設計孩子的未來。

  第二,用心陪伴孩子。周末和寒暑假孩子不能上輔導班,家長要盡可能用更多時間陪伴,或是規劃適合孩子的素質提升計劃。閱讀、運動、郊游、交流等高質量的陪伴成為家庭教育的關鍵,家長要不斷學習,提升自己與孩子相處的能力。

  第三,用心培養孩子。培養孩子的“內驅力”越來越重要,過去大多數家長習慣了以催促監督為主的“外驅”模式驅使孩子學習,而現在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成為重中之重。“內驅力”包括主動性、自制力和時間管理能力,這些都需要家長在平時的教育中培養滲透。同時,家長要和教師協同,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包括怎麼預習、復習、糾錯、總結歸納,怎麼運用線上線下多元學習方式等。

  李蓓:內驅力的培養確實比較關鍵,真正優秀的學生都不是“雞”出來的,比“雞娃”更重要的是激發孩子求知的內驅力。在學校裡我們發現,低年級的課堂上,孩子們都是“十萬個為什麼”,課堂上非常積極地回答老師問題。但到了高年級的課堂上,則明顯要冷清許多。究其原因,除了孩子思維特點的變化外,更多的還是源自於每天的時間被各種學習和補課填滿,而鮮有時間去放空、去思考、去關注。

  所以我認為,家長們一定要有長遠的目光,不能以犧牲孩子的健康、好奇心、探究力來成全眼下的學習成績。希望家長們能真正看見自己的孩子。古希臘哲學家西塞羅說:“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擺脫現實的奴役,而非適應現實。”當別人的孩子背唐詩時,能看見自己的孩子畫畫充滿了想象力﹔當別的家長在朋友圈晒滿分的成績單時,能看見自己的孩子作文裡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當別人的孩子獲得了這樣那樣的獎項時,能看到自己的孩子善良、積極,對生活充滿熱愛……因為我們養育孩子,不是為了讓他去跑贏什麼比賽,而是為了讓他能找到自己的價值,成為更好的自己。為了這個目的,我們需要彼此理解、彼此信任,更要互相放過、互相成就。

  成都日報:孩子多出來的課外時間,家長如何合理安排?

  李蓓:一是要注重“留白”,學學做減法。父母最重要的責任,就是給孩子一個好的家庭環境,我們應該學會做一個包容的家長,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一下他們的不容易,還給他們一些時間,我們家長也學學做減法,有時留白比填滿更有生長力。

  二是主動跳出內卷“陷阱”,讓孩子們有孩子的樣子。中國的家長都很不容易,但也存在著“集體焦慮”。但很多時候是因為跟風參加培訓或相互攀比帶來的焦慮,這是以外力裹挾孩子“進步”,用力不當,或者“外力”變化,就會讓孩子無所適從。所以作為家長,最應該做的事情是不盲目跟風,現在課外時間多了,家長應該在家庭教育中細心地觀察孩子、了解孩子。加強與學校老師的溝通,找到孩子學習成長中的長項,努力去發展。對於實在不擅長的方面,要舍得放下。不要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無限的無用功裡面。家長們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去放空、去探索、去做他們喜歡的事情,讓孩子有孩子的樣子。

  吳舒意:家長們要學會給孩子們“蘋果可以砸到頭上”的時間,給孩子們可以仰望星空的經歷。所以家長不妨把多出來的校外時間還給孩子,將重心轉移到引導和培養孩子習慣上來。一是培養學習習慣,包括預習、復習、訂正、積累的習慣等,有助於孩子高效地學習,及時地查漏補缺。這些習慣需要的是相對集中、安靜且固定的長時間段,有效地利用在家的時間,讓孩子的時間更加充實、有效。

  二是培養基礎習慣。培養閱讀習慣,可以採取親子共讀等形式,促進親子關系和諧發展,提升孩子的閱讀表達能力。培養運動習慣,結合學校體育課安排,回家后確保孩子每天運動半小時,促進孩子身心和諧發展。培養勞動習慣,勞動技能與生活能力正相關﹔整理自己的房間、衛生的打掃、工具的使用、器具的維修等技能促進人的發展,促進價值觀、責任感、獨立能力的培養。最后就是注重興趣愛好的培養,培養孩子個人愛好,不僅能夠健全人格,全面發展,更能夠讓孩子積極健康,自信陽光。(成都日報記者 陳宇祥)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