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新聞資訊

辦實事·地方策|四川:辦好“微實事”,撬動“大民生”

朱虹 劉海天 郭瑩
2021年08月10日07:03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7月23日一大早,67歲的陳朝鳳老人來到四川省人民醫院復診。出發前,她很擔心自己不能熟練操作手機,好多環節搞不定。沒想到,剛到醫院門口,就有專人上前協助她調取健康碼。

針對像陳朝鳳一樣不擅長用智能手機的老人,醫院有人代寫紙質版流行病學調查表,幫助獲取通行碼。不僅如此,醫院還設立了老人專用通道,幫助老人快速就診。陳朝鳳笑瞇瞇地說:“有了他們的幫助,我們就不難了。”

和服務老年群體一樣,今年以來,為解決基層的困難事、群眾的煩心事,四川採取了一系列為民惠民便民的實招硬招,實施了一批直接造福於民的項目工程。日前,四川民生實事“半年報”出爐,四川省委、省政府重點統籌推進的30件民生實事進展順利。截至6月底,涉及教育、醫療、養老、就業等多個領域的30件民生實事,已有15件完成或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其余15件達到或超過目標任務進度。

下沉“微社區” 為群眾辦事更貼心

成都市春熙路商業街,日均人流量30萬人次以上,節假日人流量達近百萬人次,免不了會發生扒竊、買賣糾紛、用工糾紛等問題。為防范未知風險,春熙路派出所通過警力前置、民力整合,實現群防群治,進一步提升了轄區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春熙路派出所民警走進商戶、社區,開展法律常識宣講、禁毒知識科普等“微宣傳”。受訪者供圖

“民警跑得再快,不如信息跑得快﹔警力再多,也沒有群眾多。”春熙路派出所民警唐璐坦言,基層工作瑣碎而繁復,“群眾和你不熟,別說服務了,都不信任你。”

轄區不熟,唐璐就騎著車大街小巷跑﹔情況不明,她就厚著臉皮多問群眾。也不知什麼時候,這個“唐警官”,被轄區的大媽大爺改叫成了“璐妹兒”。

“對於群眾的求助,大到報警、招工入學,小到婆媳不和、鄰裡糾紛,我都盡力去辦。”唐璐每天的工作,就是進百家門、認百家人、知百家事、幫百家忙。

熟悉起來后,唐璐把社區工作人員、商圈老板、大爺大媽等都加為了微信好友,並建了“治安積極分子微信群”。她說:“春熙路上發生的大小事,都能第一時間從群裡得到消息。”

“治安積極分子微信群”既是唐璐工作的信息源頭,也是基層治理的“微載體”。唐璐從中總結提煉了微黨建、微管理、微服務、微防范、微宣傳“五微工作法”。

“唐璐警務工作室”與社區兩委合署辦公。人民網 朱虹攝

在“五微工作法”基礎上,春熙路派出所在全國商業街首創了“唐璐警務工作室”,與社區兩委合署辦公。唐璐擔任社區副書記,社區警務隊可以組織發動各種社會力量和志願者參與平安建設,共同維護商圈治安,做好群眾工作。

年初的一天,83歲的秦婆婆一早就趕到春熙路總府路社區求助。“咋個辦,學校說孫兒開到居住証才能參加高考。”秦婆婆急壞了,一個勁兒問,“怎麼辦,耽誤了高考可不行。她爸媽都不在身邊,我又不懂。”

聽聞情況,社區網格員第一時間聯系了唐璐,找她一起幫秦婆婆想辦法。原來,秦婆婆的孫女在成都市郫都區讀書,由於在香港出生,所以沒有本市戶口,眼看6月就要參加高考,需要抓緊辦理有效居住証明。

考慮到秦婆婆年事已高、行動不便,唐璐幫她咨詢了相關部門關於境外人員居留証明的辦理流程,並耐心講給她聽。流程長,怕秦婆婆記不住,她就寫在紙上。最終,在唐璐和社區網格員的共同幫助下,秦婆婆的孫女按時拿到了居住証明,參加了全國統一高考。

“派出所警力向社區下沉,為的是更好服務群眾。”春熙路總府路社區居委會副主任肖勁鬆說,“民警下沉到社區辦公,讓我們開展工作更有底氣﹔協助民警調節社區糾紛,我們是民警的好幫手。”

今年以來,春熙路派出所民警走進商戶、社區,已為群眾辦理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138件。

實現“微心願” 把群眾的“不滿意”變“滿意”

在達州,有一張“負面清單”,清單上列的是“群眾最不滿意的10件事”。

這張“負面清單”,源自兩年前達州市啟動的“群眾最不滿意的10件事”整治活動。兩年來,為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和幸福感,達州各地各部門緊盯群眾最不滿意的“負面清單”,把解決突出問題當作第一要務,把群眾滿意當作根本標准,針對性破解難題。

照單辦實事!今年,達州市麻柳鎮沿江社區發生了不小的變化。講起來,老人家都笑得合不攏嘴。

達州市麻柳鎮沿江社區改造前(下圖)后(上圖)對比。受訪者供圖

“以前啊,白天不想出門,晚上不敢出門。”講起過去,沿江社區的居民直搖頭,以前太不方便了,用水缸接水,還要下樓提水,“自打新街道修好后,街上有了路燈,家家通上了自來水,日子舒坦多了。”

走進沿江社區,看見老人們聚在一起打麻將、紙牌,中年人忙著做生意,小孩子結伴玩耍。幾位正在做編織的婦女,臉上洋溢著淳朴的笑容。她們說,路好了、燈亮了、水足了,更方便做編織工作了。據了解,藤編是本地傳統手工業,當地正准備打造一條“藤編產業鏈”,集材料、培訓、創意、編織、銷售等環節於一體,促進群眾增收致富。

據沿江社區書記陳俱伽介紹,針對居民的“不滿意”,現在社區已經完成了水、電、路的“三合一”改造工程,拓寬了2.5公裡左右的道路,沿街安裝了125盞路燈。

讓“不滿意”變得“滿意”,結果可以用簡單的一句話概括,但過程卻並非那麼簡單。“解決群眾‘不滿意’,面對的是各方利益訴求,得付出實打實的努力。”陳俱伽說,修路時,隻修主干道,巷子裡的群眾不滿意,就有人攔在機械前不讓施工。干部於是調整思路,追加小巷的工程量。這樣一來,施工方又不樂意。面對各方訴求,干部們必須整合好資源、多方協商,“為的是能解決更多群眾的問題,把他們的‘不滿意’變成‘滿意’。”

不過,居民們覺得還不夠滿意。“鎮上要再有一個廣場就更好了。”沿江社區的一位老人說。而這,成了鎮上和社區干部們的下一個工作目標。陳俱伽計劃好了,新廣場要有幾個功能:能跳壩壩舞,能打球,有健身器材,還能停車。

陳俱伽說:“群眾的‘不滿意’,就是我們的動力和責任,為群眾服務沒有止歇。”

辦理“微留言” 寬了“生計路”,有了“致富路”

每年的七八月,川西平原進入主汛期,持續強降雨會導致山林地質災害頻發,嚴重影響群眾生產生活。因此,往年一到此時,雅安蘆山縣寶盛鄉中壩村東一場組村民楊定洪便會陷入焦慮之中。

每年主汛期,持續強降雨總會帶來地質災害,導致前往飛水山的路被阻斷。雅安蘆山縣寶盛鄉鄉政府供圖

“我們村的自留地都在附近的飛水山上。一下大雨,上山的必經之路就寸步難行,這種情況往往持續一兩個月,對生產影響極大。”楊定洪說,“以前有人冒險攀爬上山,差點跌進溝裡。”

飛水山上,有近兩萬畝生態竹木、8000余畝人工竹木以及百余畝中藥材,那是當地群眾的“命根子”,村民全靠它脫貧致富。因此,修好上山路,成了中壩村村民心中的頭等大事。

雅安蘆山縣寶盛鄉中壩村村民楊定洪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的留言。網頁截圖

今年3月15日,楊定洪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留言,請求有關部門幫助盡快修建拓寬飛水山這條村民生產生活必經之路。

接到留言后,雅安市信訪局、寶盛鄉人民政府高度關注,馬上展開修路事項研究審定,立即著手解決問題。3月22日,有關部門向楊定洪反饋了項目處理進展。

談起此事,楊定洪接連感嘆,“多虧了‘領導留言板’,我們的訴求反映上去,政府部門就有了行動,解決得又快又好!”

飛水山上下山關鍵道路正在進行改造擴建。人民網 郭瑩攝

“實際上,年初我們就將這條路的修建納入了寶盛鄉‘為民辦實事清單’。接到群眾留言后,更是加快了項目實施步伐。”寶盛鄉黨委副書記、鄉長駱宇鋒說,目前道路路基修建已完成,等天氣轉好就可以進行路面硬化。該項目預計在8月底前投入使用。

“道路修建完畢后,我們將對路政進行常態化管護,加快完成河道疏浚工作,實現排險保通。”駱宇鋒表示,“這條路,不僅是‘生計路’,未來還將成為一條名副其實的‘致富路’。”

駱宇鋒說,人是講感情的,路通了,百姓的心思順了,基層干部辦事就方便了。

現在的楊定洪,一改往年此時的緊張心態,他盼望著,“聽說8月中旬這條路就能修好。再遇上暴雨,也不用擔心上不了山了!”

今年上半年,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共收到網民留言36.7萬件。他們和楊定洪一樣,都盼望自己微小的留言能夠被關注和解決。

認真對待每一條留言,全力辦理每一件群眾事。四川各地各部門為民辦實事,體現在真切回應群眾的每一個訴求上。人民網“領導留言板”2021上半年成績單顯示,今年上半年,四川辦理留言3.3萬條,留言量排全國各省第二位,留言回復率近100%。在留言辦理群眾滿意度方面,四川亦走在了全國前列。

(責編:袁菡苓、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