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羅泉古鎮攢堂大會 點燃保路運動星火

2021年08月03日09:24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羅泉古鎮攢堂大會 點燃保路運動星火

羅泉古鎮,距資中縣城約50公裡,位於資中、威遠、仁壽三縣交會處的深山峽谷,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城隍廟、鹽神廟、萬壽宮等古建筑,如一顆顆明珠穿綴在古鎮上。古鎮依珠溪河而建,形狀如游龍,羅泉因此被譽為川中第一龍鎮。因歷史上盛產鹽,羅泉古鎮還是天府之國生產食鹽的重要基地之一。

更讓羅泉古鎮青史留名的,則是保路運動。羅泉鹽業自古繁榮一方,也引來土匪出沒,一些富商或家族為保家護院,紛紛開辦拳社訓練子弟,如此一來便武風盛行。繁榮的鹽業,也造就了這個小鎮與外面世界的迅速通聯,帶來了新潮的思想。

好武之人秉忠義。在古鎮有一座建筑,原來是基督教福音堂,是中國古建筑的歇山式屋頂與西方古典式門窗相結合的建筑。在這裡,“羅泉會議”以星火之勢點燃了四川保路運動,為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創造了有利條件。

1911年,清政府宣布,鐵路干線收歸國有。這其中就包括全川老百姓以租股籌建的川漢鐵路。川人的租股變廢紙,由成都爆發的罷課罷市、拒繳租稅,迅速傳至了商賈聚集的羅泉。

1911年8月,同盟會成員龍鳴劍和川內各路哥老會首領20余人聚集羅泉,先在進步青年學生胡范渠家的鐘鼓樓上舉行預備會議。當天晚上,再在胡范渠家對面的福音堂召集各路人馬舉行正式“攢堂大會”,即“羅泉會議”。會議商定了發動武裝起義,湊集槍械、彈藥、糧食,並商定了行動綱領,為四川保路運動由和平請願轉為武裝起義做了重要的思想和組織保障。

“羅泉會議”舉行一個月后,雙流、新津、溫江等地義旗頻舉。清政府空前恐慌,急令端方調鄂新軍2000人入川鎮壓,不料顧此失彼,導致湖北軍防守備空虛。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爆發,將中國歷史翻向了新的一頁。

羅泉古鎮也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記。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鄭志浩 整理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