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董永壽:用40多年的奮斗擦亮共產黨員底色

2021年07月27日09:35 | 來源:廣安在線
小字號
原標題:用40多年的奮斗擦亮共產黨員底色

他帶領鄉親修路架橋,鋪就一條條通往小康生活的幸福之路﹔

他當好基層“和事佬”,堅持進院入戶訪民情解民憂樹信心﹔

他為了不能忘卻的初心,用自己的一生書寫責任和擔當﹔

…………

他,就是董永壽,華蓥市陽和鎮觀城村(2020年,中和村和觀城村合並為新的觀城村)的老支書,40多年如一日,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隻有默默無聞的奉獻。

一輩子:

全心全意為民辦實事

1975年,22歲的董永壽懷著滿腔青春熱情在自己土生土長的中和村當起了生產隊的記分員、副隊長,后來還擔任了文書、村支書等職務。在中和村,他一干就是40多年。

董永壽在平凡的崗位上始終堅持把平凡的事情做好,他帶領鄉親們共同修路、架橋、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要想富先修路,大家深知交通便利的好處。董永壽明白,鄉親心裡都有一個“石頭”,那便是每次過河必涉水,存在安全隱患。修橋成了鄉親們的共同心願。

終於要建橋修路了,大家都很高興。但在高興之余,鄉親們開始為建設費用發愁。“我們到處跑資金,找企業老板、成功人士等捐資支持建設。大家積極想辦法、找路子,總算籌集好了建設資金。”解決好佔地和資金等問題后,董永壽帶領鄉親說干就干,“全體村民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硬是把這座橋修好了。”幾經波折,到2006年,村民心裡的“石頭”才算落了地,他們一共修建了4公裡村級公路和4座橋,其中一座橋名叫連心橋。

“以前我們都是扯起褲子從水裡過,遇到漲水,害怕被水沖跑了。自從連心橋修好之后,我們無論騎車還是走路、無論天晴還是下雨都很方便。”村民周仕武經歷過沒有橋的日子,他對連心橋帶來的便利深有感觸。

前不久,在村“兩委”換屆中,董永壽因為年齡偏大,主動退出村“兩委”班子。但是他離崗不離責、退職不褪色,積極幫助新上任的村干部解決難題,力所能及地發揮自己的作用。

“這不,前段時間我們村在農網改造過程中,老百姓和施工隊發生了糾紛,董永壽老書記還主動請纓參與調解,最終順利解決了問題。”新上任的觀城村支書董帆介紹說,董書記在農村工作40多年,積累了不少“摸爬滾打”的經驗,特別是對解決鄰裡之間的糾紛問題更是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每次向他請教,都受益匪淺。

一句話:

“希望村子越來越好”

幾十年前,中和村是出了名的“窮村”,年輕人大都不願意長期待在村裡,紛紛外出尋找致富機會。但是,董永壽卻選擇一直扎根中和村。他決心改變家鄉的落后面貌,憑著強烈的責任感和十足的拼勁,帶領全村干部群眾依靠特色資源,開拓進取、真抓實干,把一個貧窮落后的山村建設成為產業優勢突出、人居環境優美、鄉村文化活躍的“文明村”。

“我們村的集體經濟這一二十年來一直走在陽和鎮、甚至全市的前列,這都是以董書記為首的村‘兩委’一班人帶領大家干出來的。”董帆介紹說。

據董帆介紹,原來的中和村每到村民分紅的時候,其他村都羨慕不已,甚至很多年份就連村民的醫療保險個人繳費部分都是由村集體代繳的。

董永壽曾長期和賬本打交道,練就了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擔任生產隊記分員時,經常向老同志學習如何算清楚‘疙瘩賬’,切實做到不偏不倚、客觀公正。”時隔多年,董永壽回想起上世紀70年代記賬算賬的往事,仍然歷歷在目。

擔任村會計10多年,他堅持做到財務公開。“每一筆賬都要記清楚、算清楚,容不得任何一筆‘糊涂賬’。”董永壽說,村民查賬時,自己心裡很敞亮。

董永壽為人朴實正直,工作兢兢業業,獲得村民一致好評。“無論哪家哪戶有困難和問題,隻要知道了他都會積極地幫忙解決。”一談到老支書董永壽,村民趙美雲立即豎起了大拇指,連連稱贊,“董書記不僅有責任心,還有一副熱心腸。”

“作為一名老黨員,能夠為老百姓辦些實事、辦些好事,我覺得這是我應該做的。”董永壽坦言,自己能夠堅守崗位、扎根基層40多年,最重要的是堅守了初心使命和責任意識,時刻把群眾裝在心裡,把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來做,以實際行動切實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我就這樣在農村‘混’了幾十年,隻希望村子越來越好,村裡越來越漂亮,鄉親們‘腰包’越來越鼓。”(張愛 華蓥記者站 尹夢嬌)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