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著“黃金318國道” 康定水橋村“民宿經濟”火了

水橋村民宿
“我們村現在有14家民宿把房間信息挂到了網上,已經有好幾家國慶假期的房間都被預訂完了。”7月18日,四川甘孜州康定市瓦澤鄉水橋村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陳旭東無不驕傲地說。
翻過海拔4000多米的折多山埡口,山腳下的水橋村,有著西出折多“第一村”之稱。從這裡開始,回望,是折多山聳立,雲隨山脈起伏涌動的景象﹔腳下,溪流蜿蜒,藏式民居錯落有致,灰牆紅瓦,映襯在藍天和草原之間。
如今的水橋村,已經是全國各地自駕318線旅客必經的網紅打卡地之一。然而誰能想到,在2018年,水橋村才“脫下”貧困村的“帽子”。短短幾年,水橋村的鄉村民宿,從無到有,從有到精,發展到了65戶。
讓游客“歇歇腳”,歇出了水橋村的民宿客棧產業。如今,依托對口幫扶資金和旅游發展經驗,水橋村把脫貧攻堅和鄉村旅游、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改造了村內基礎設施,打造青年旅社,並配套智慧旅游設施,建立了游客中心。該村積極鼓勵和幫助村民把藏式民居改造成客棧、民宿,在2020年國慶假期,全村民宿旅游、土特產銷售等收入達到了200多萬元。
發展旅游民宿,不是單純有漂亮的民居就可以實現,探索完整的旅游產業鏈條,水橋村也整合了自身優勢資源和特點。
結合優越的地理位置,水橋村在318國道旁修建了全新的游客服務中心,這也成了村裡發展旅游產業的重要集體資產。“這裡有全州優質、正宗的農特產品展銷平台,也是我們助農產品的集中銷售點。”陳旭東介紹說,往來的游客可以在此歇歇腳,購買到正宗的甘孜州農特產品,也是消費扶貧的一種方式。依托游客服務中心,這裡還是全村民宿發展的培訓中心,有專業的老師會定期對村民進行旅游服務業務培訓。
“今年4月,我們村就有14戶民宿和網絡平台合作,把房間信息挂到網上,完全不愁銷售問題。好幾家民宿客棧國慶假期的房間,早在4月20日就訂完了。”陳旭東說,這說明水橋村的民宿旅游產業,已經從原始方式進入信息化時代。(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於遵素 攝影記者 王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