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綿陽全力提升科技創新能級 讓更多科技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

2021年07月15日07:26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讓更多科技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

7月6日,在綿陽市科技城大道南段的一塊空地上,工人們正在平整場地,很多工程機械車輛陸續開進空地。這裡是綿陽高新區鉅成產業園項目建設現場,項目計劃投資30億元,將陸續建設芯片產業中心、光通訊產業中心、光芯片產業鏈拓展中心等一批高科技產業項目。

根據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精神,構建區域協同創新格局,將成都和綿陽確定為主引擎,這為綿陽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國家科技創新先行示范區指明了方向。綿陽提升創新能級要如何發力?近日,記者走訪相關部門和項目建設現場,梳理出綿陽提升創新能級的“路線圖”。

科技城新區 優化創新布局

要為成渝綿“創新金三角”建設提供有力支撐,綿陽將優化創新資源要素配置作為當務之急,其中,科技城新區被視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

綿陽科技城新區於2020年12月獲批,2021年3月29日正式揭牌。為建設好科技城新區,近日,綿陽市黨政代表團先后到成都、宜賓和瀘州等地考察,其中,重點是三地的省級新區建設。

在綿陽創新發展布局中,科技城新區被定位為創新新引擎、產業新高地、城市新空間,目標是形成綿陽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極和動力源。為此,綿陽將在此布局一批創新平台,進一步集聚高端創新資源要素。

科技城新區包括科技城新區直管區、綿陽高新區、涪城、游仙、安州片區。為此,綿陽學習借鑒雄安新區、成都東部新區等建設理念,高標准制定規劃。同時,制定工作機制,實行統一規劃、統一考核、統一激勵,確保科技城新區各個主體按照統一部署,有序推動相關工作進展。

2021年,綿陽科技城建設熱度不斷提升。在不久前舉行的綿陽科技城新區2021年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上,共開工項目72個,總投資416億元,涵蓋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民生工程及社會事業等領域。2021年1月-5月,科技城新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67億元,佔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51.5%。科技城新區“十四五”儲備項目375個,估算總投資3140億元,“十四五”期間計劃投資1007億元。其中,擬於近期開工項目42個,總投資133億元。

院地合作 加速成果轉化

目前,綿陽擁有國家級科研院所18家、高校15所、兩院院士28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讓技術孵化出更多先進產業,綿陽鼓勵創新資源要素加速向重大創新平台集聚。其中,產業技術創新平台作為基礎研究走向產業化的助推器和加速器,包括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等。如今,綿陽正計劃通過院地合作,建設綿陽先進技術研究院等平台,讓更多科技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

不久前,首台國產醫用回旋加速器正電子藥物制備中心在綿陽落成,吸引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憲庚等3位院士以及全國各地核醫學專家的關注。“這標志著我國核醫學高端設備自主研發創新能力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在我國核醫學發展史上有裡程碑意義。”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主任委員李思進說。

核醫學中的PET-CT被譽為影像診斷的皇冠。“PET-CT與普通CT的區別在於,前者檢測更靈敏,而且是功能層面的,而后者一般是形態方面的。”科學城醫院核醫學科主任楊興說。該醫院是國內第一家安裝國產醫用回旋加速器的醫院。

相比普通的CT等影像技術,PET-CT可以提前3-6個月發現異常,而醫用回旋加速器是為其生產配套的顯像劑,即生產醫用同位素的核心裝備。

這是一款“綿陽造”設備——由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流體物理研究所孵化的企業自主研發,而此前全國醫用回旋加速器隻有120台,而且都是進口。據業內專家介紹,目前全國1.3萬家二級及以上的醫院中,隻有不足10%的醫院開展了核醫學學科,核醫學存在巨大發展空間。

圍繞相關院所技術儲備,綿陽正通過院地合作搭建平台,推動核技術應用、核醫療產業發展,希望在核醫學產業方面領跑全國。

機制改革 釋放發展潛力

推動創新能級提升的另一個關鍵在於體制機制改革,釋放發展潛力,以此提升科技創新的“勢能”。

綿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劉宗勇介紹,7月6日,該院專題研究部署與中國農科院油料研究所對接合作事宜。此前,雙方計劃推動共建“中-綿油料科學院”,將綿陽在油菜新品種選育、產業鏈構建方面的優勢,拓展到芝麻、大豆等其他油料作物領域。

為推進科技創新,綿陽正在推動“招院引所”——吸引國內外科研院所、知名高校和龍頭企業等遷入,或在綿設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區域總部、研發平台和創新載體。劉宗勇認為:“這些都是吸引平台、吸引人才的實招,我們現在心中踏實了,准備帶著綿陽的新政策和我們的新方案與中國農科院再次對接,爭取共建成功。”

一些關鍵的科技成果往往需要8-10年的研發周期,如何增強城市的吸引力,留得住項目、用得好人才?綿陽將完善科研院所、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自主決策和市場化定價機制,建立科研院所、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負面清單,通過明確“不可為”邊界,增加科技成果轉化“可為”的自主性。“推動圍繞產業鏈、價值鏈招引人才,讓人才在綿陽能一展所長。”綿陽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

7月6日,以“科技力量創變世界”為主題的中國(綿陽)科技城·2021未來大會召開,活動吸引到全國14家企業負責人進行“觀點碰撞”,還包括項目路演、現場體驗等環節。

為引入的項目提供發展環境,近日,總投資12.39億元的科技城創新基地投入使用,可提供20萬平方米高端產業制造廠房和6萬余平方米的庫房,可入駐100-200家企業,提供3000-5000個就業機會,還設立了中心企業服務站,可幫助入駐項目“跑腿”辦理相關業務。(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祖明遠)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