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2萬余名將士長眠於此

2021年07月01日09:00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2萬余名將士長眠於此

坐標

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

近日,一個來自湖北省地質局第五地質大隊成都公司的參觀團走進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

“中途下起暴雨,他們仍然堅持參觀。到了集墓區,全體人員還都放下了雨傘,為烈士獻花默哀。”這一幕,深深印在了講解員康輝的記憶裡。

這座位於通江縣沙溪鎮王坪村的陵園,是全國規模最大的紅軍烈士陵園,也是唯一由紅軍親手為犧牲戰友修建的陵園。

1932年底,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離開鄂豫皖根據地,由陝南入川,建立了以通江縣為核心的川陝革命根據地。隨著戰事加劇,1934年,紅四方面軍總醫院遷駐到地勢險要、易於掩護的王坪村。

由於醫療物資極為缺乏,大量重傷員因傷勢惡化壯烈犧牲。后來不光棺材,甚至連基礎的木料、竹席都漸漸不夠用。“最后隻好採取軟埋,有7823名紅軍烈士被安葬一個墓穴之中。”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管理局局長薛元勛說。

1934年7月,為紀念犧牲的英烈,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修建烈士墓,也就是“紅軍烈士集墓”。

數十年來,陵園幾度更名,2002年經民政部批准更名為“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2011年7月至2012年4月,通江縣將散葬在全縣23個鄉鎮的50處散葬烈士墓17225名紅軍烈士遷葬於此。如今,這裡已有2萬余名將士長眠。

“為什麼我幾十年都守護在陵園裡?這就要從我的父親說起……”6月16日下午2點,在紅軍烈士集墓前,腿腳不便的王建剛坐在一張小板凳上,為遠道而來的游客講述他家祖孫三代守護這片陵園的故事。這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今年特地為游客團開設的“微黨課”之一。

薛元勛說,開設“微黨課”,一方面是為了滿足團體游客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來此的游客更深入地了解這段歷史。

與往年相比,今年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游客人數呈現明顯增長。“2019年,我們全年接待游客114.87萬人次﹔2020年受疫情影響,接待了53.34萬人次﹔今年截至6月15日,我們已接待84.7萬人次。”薛元勛說。(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徐登林 鐘帆 王若曄)

(責編:袁菡苓、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