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百姓生活的百年畫卷

本報記者 賴 睿

2021年06月16日09: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展現百姓生活的百年畫卷

1927年,上海滬江大學的賽道上,運動健兒奮力跨欄﹔1957年,大華儀表廠裡,幾位工人圍坐在儀器前探討技術問題﹔1987年的廣州,一位時髦女子正在用“大哥大”打電話﹔2014年的北京,廚師們舉起手機,與朋友分享夜空中絢麗奪目的APEC焰火……由中國文聯、中國攝協等主辦的“百年·百姓——中國百姓生活影像大展(1921-2021)”日前在北京王府井步行商業街舉行。323幅攝影作品以巨幅展板形式亮相。黑白、彩色影像交織,帶領觀眾走進時空長廊,感受中國百姓生活的百年巨變。

小切口 大主題

在游人如織的王府井步行商業街上,攝影作品以“滄海桑田”“歲月如歌”“百年好合”“百家百福”4個板塊陳列展出。觀眾紛紛駐足仔細觀賞,還有人模仿照片裡人物的動作合影留念。

展覽以“百年百姓”為主題,從普通人的衣食住行、生產生活入手,以貼近民生的小切口展現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的大主題,多方位展示百年來中國翻天覆地的偉大變革,反映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

在一張拍攝於1956年的黑白照片《“解放牌”汽車運到天安門廣場》前,62歲的張老太太長時間駐足。她說,自己雖然沒有親歷這段歷史,但從照片中人們臉上好奇、興奮的表情,依然能夠感受到當時那種激動自豪的心情。這幅作品所在的“歲月如歌”板塊,以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為時間軸,遴選了100幅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優秀攝影作品,形象地展現中國社會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婚禮是人生的特殊時刻。在“百年好合”板塊,從長袍馬褂、鳳冠霞帔到西服革履、婚紗曳地,再到創意無限的風情時尚,一幅幅結婚照凝結著百姓生活的華彩篇章,也見証了百年中國社會風尚的變遷。這一板塊的展廳設置了互動區,實景還原上世紀80年代的家庭布置:二八大杠自行車、縫紉機、老式收音機等結婚用品一應俱全,牆上貼著大大的“喜”字,懸挂著不同年代中國人的結婚照。不少觀眾在此處打卡拍照,或追憶往昔,或憧憬未來。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在“百家百福”板塊,100張“全家福”組成的照片牆分外醒目。這些照片按時間順序從左往右鋪展開來,從1921年到2020年,每一年一張“全家福”,組成“百家百福”,猶如千千萬萬個中國家庭串聯起的百年生活圖景。其中,1972年的一張黑白“全家福”,定格了周華民一家9口春節團聚的瞬間。時隔49年,周華民和家人從全國各地趕到展覽現場,就是為了在這張老照片前,拍攝一張2021年的“全家福”。“這張照片是在湖南長沙拍攝的,那時我才18歲。今天,我們從湖南、上海、江蘇、河南、貴州來到北京,想再留一個紀念。”周華民指著照片說,照片上健在的6個人這次聚齊了。

今昔對比 感受變遷

“滄海桑田”板塊是本次展覽的重頭戲,其中的100張照片被分為25組,每一組涵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共十八大以來的四個時間階段,每一階段一張照片,將百姓生活中相似的內容或場景置於同一平面呈現。日新月異,就在眼前。

在一組名為“錢幣變遷”的照片中,第一張黑白照片拍攝於20世紀10年代末的四川,一名男子扛著一大摞銅錢上街趕集﹔第二張照片的故事發生在1955年的天津,幾個小孩好奇地看著手中一張嶄新的第二套人民幣﹔第三張照片則是2000年,北京市民在商場裡使用信用卡消費﹔最后一張照片是2021年的海南海口,人們正在體驗數字人民幣。

郭先生讓3歲的女兒坐在自己肩上,父女倆一起觀看這一系列作品。女兒不時發出疑問,父親則耐心作答,其樂融融。郭先生說,這種對比展出的形式直觀而真切,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通過看展覽了解歷史,了解中國的發展。

“列車同行”一組,展現了中國人的出行工具從客貨混裝列車,到綠皮火車,再到高鐵的變化﹔“千裡傳音”一組,則呈現出通訊設備從有線電話,到“大哥大”,再到手機的變遷﹔“露天觀影”一組,體現了不同時期中國人露天觀影設備和環境的不同……

據策展方介紹,展覽的結構是以點、線、面相互映照,觀看與互動相輔相成:通過點的對比,見微知著,反映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以來社會風貌和人民生活的巨大變遷﹔通過線的流動,讓影像匯集成一首時光的歌,婉轉之間,帶領觀眾感受時代波瀾﹔通過面的鋪陳,讓每一個家庭成為中國社會進步最溫暖的注腳。

主辦方表示,希望這些影像可以喚起人們“撫今追昔”的情愫,讓“百年”的抽象概念變成可親可敬可感的記憶,激發出人們繼續奮斗、開創未來的不竭動力。

王府井百貨大樓戶外大屏上,參展作品視頻循環滾動播放,與實體展覽相互補充。據悉,線上展廳同步推出,不能到場的觀眾也可以在線觀賞展覽。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1年06月16日 第 09 版)

(責編:袁菡苓、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