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時政

再讀《體育之研究》(體壇走筆)

劉 峣
2021年06月09日10:0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今年高考,毛澤東的文章《體育之研究》成為新高考Ⅰ卷語文作文的閱讀材料。這篇於1917年4月發表在《新青年》上的論文,精辟闡釋了體育的內涵、地位和作用,對中國體育事業發展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時間節點,隨著《覺醒年代》等電視劇的熱播,這篇數千字的文章再度“刷屏”。文章的創作背景和歷程以及文中的經典論述,引起了年輕人的熱議。

  如今,體育的意義和價值已被越來越多的國人理解和接受,全民健身、強身健體的意識也越來越多地外化於行。100多年后的今天再讀《體育之研究》,熠熠生輝的字句不止“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的論斷,文中對於體育、健身和健康的諸多觀點依然能夠給人啟示。

  “體育一道,配德育與智育,而德智皆寄於體,無體是無德智也。”——《體育之研究》提出,德智體全面發展,體育是基石。沒有強健的體魄,德與智便成了鏡花水月。長期以來,我們存在著重德智而輕體育的現象,青少年體育鍛煉存在短板。學校裡的“小胖墩”“豆芽菜”數量不少,肥胖率和近視率居高不下,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水平難言樂觀。

  近年來,中國持續加強體教融合和學校體育發展,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學會和掌握體育技能,從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以往被視為“邊緣學科”的體育,正在“咸魚翻身”,在中考乃至高考中加重分量。

  “故愚觀現今之體育,率多有形式而無實質。非不有體操課程也,非不有體操教員也,然而受體操之益者少。”——對於體育教育的形式主義,《體育之研究》中的“診斷”,對於今天仍有警示。體育課的時間上來了,體育考試的分數增加了,但如果體育課只是走過場,做不到教會、勤練、常賽,孩子們就學不會真本事,終究難以從根本上增強體質。

  “今之學者多不好運動,一則無自覺心也,一則積習難返也,一則提倡不力也,一則以運動為可羞也。”——與100多年前相比,國人對體育的理解早有了質的變化。全民健身的提倡和普及,讓運動成為越來越多人的自覺和時尚。未來,還得一步步改變“積習”,堅定不移地加強體育教育,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全面參與的體育環境。不能讓繁重的校外培訓,擠壓了青少年強身健體的運動時光。

  “體育之效,至於強筋骨,因而增知識,因而調感情,因而強意志。”——體育既是國家強盛應有之義,也是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國力的增強、體育價值的回歸、健身理念的普及,今天的中國已將建設體育強國設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體育,也將在每一個中國人的生活中佔據更重要的地位。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