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醫學人才培養成效,這場大賽真燃!

2021年05月21日07:58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檢驗醫學人才培養成效,這場大賽真燃!

  第十屆中國大學生醫學技術技能大賽現場。張蓋倫攝

  在我看來,絕不能“為賽而賽”,而要通過比賽,發現臨床教學中的不足,宣揚推廣優秀教學經驗,提高在校本科生的臨床思維和實踐能力,達到以崗位勝任能力為核心要求的醫學生教育目標。

  劉景侖

  重慶醫科大學優秀指導教師

  “各位醫學生,各位戰友,你們即將奔赴抗疫戰場。請牢記救死扶傷的使命,現在出發!”5月15日,在總裁判長庄重的囑托中,第十屆中國大學生醫學技術技能大賽(以下簡稱醫學技能大賽)冠軍爭奪賽開賽。

  冠軍爭奪賽,模擬了新冠肺炎疫情發生時的場景。來自不同院校甚至不同專業的年輕醫學生,臨時混合組隊,披甲上陣。

  他們跑步進入了各自的“戰場”——“方艙醫院”“發熱門診”“疾控中心”和“重症病房”。他們要在規定時間內,給出正確的診療方案﹔要在面對不斷變化的病情時,保持冷靜的頭腦﹔要在心電監護儀的警報聲中,和“死神”搶人。

  醫學技術技能大賽全面考察醫學生職業素養、臨床思維、醫學技術技能和團隊合作能力等各方面綜合素質。“參賽學生在培訓和比賽過程中的收獲,可以說是‘不可估量’的。”大賽裁判長、北京大學醫學部副主任王維民感慨。

  模擬真實場景,全方位考驗醫學生

  本屆大賽共吸引全國211所高校的497支代表隊參賽,覆蓋國內近91%的醫學院校。總決賽於5月15日到16日在天津舉行,共有81所高校的142支代表隊在總決賽賽場同台競技。

  醫學技能大賽至今已走過了10年,成為我國醫學教育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競賽。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指出,今年比賽呈現出三大特點:一是擴容,從原來單一的臨床醫學專業擴展到臨床、中醫、預防、護理4個專業。二是提質,立足“大國計、大民生、大學科、大專業”的定位,全面考察醫學生職業素養、臨床思維和技術技能。三是創新,以新醫科建設為統領,將中國大學生醫學技術技能大賽打造成為中國醫學教育改革創新的最美“名片”和檢驗我國醫學人才培養成效的最高舞台。

  大賽的賽題,全部來自臨床實際案例。賽場模擬真實臨床場景,還原實際防控救治過程。

  以臨床醫學賽道的學生為例,他們要面對的考驗是全方面的。比賽考點涵蓋內科、外科、婦科、兒科、急救……在銀獎爭奪賽環節,參賽隊伍需要跑14個站點。每一個站點,就是一個情境。掀開帘子,你可能會遇到早產的新生兒,會遇到需要止血的外傷病人,會遇到在機場心跳驟停的昏迷者……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血液內科主任醫師張薇是總決賽的專家解說之一。在觀賽時,她印象最深刻的失誤,是有一隊學生沒有看清題目,在模擬人健康的腿上進行了醫療處置。

  “這是臨床上最忌諱的事!”她說。其實,醫學技能大賽考察的是學生的“三基”,也就是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但一半以上的賽題裡,都埋了些老師精心設置的“陷阱”。

  “我相信出了這個賽場,指導老師一定會嚴厲批評他們,他們自己也會牢牢記住這次錯誤。我們做醫學教育,也要讓孩子們盡量少出錯,讓他們盡量把所有錯都出在校園裡。”張薇常提起學生時代自己老師說過的一句話——“我一定要把你們教好,因為以后我們的命,要交到你們手裡。”

  大賽考技能,也考人文關懷。在一些考題中,學生面對的不是模擬人,而是真實的志願者。“此時,學生要懂得如何溝通,要知道體察患者的情緒。他們要通過溝通,得到病人的信任。”張薇說。

  培訓和參賽,讓選手們淬煉、成長

  對參加比賽的學生來說,備戰期的訓練,是刻骨銘心的記憶。

  因為,它實在太苦了。百項臨床技能操作和理論知識的培訓,一輪又一輪的胸外按壓,一遍又一遍的縫合打結,一次又一次的體格檢查……天津醫科大學參賽學生回憶,到了沖刺階段,他們有時會從早上7點一直上課到深夜。不過,學生們也覺得,這是一次難得的“開小灶”機會。由多學科老師組成的指導團隊,恨不得將他們臨床幾十年積累的經驗,打包傳授給這些剛剛步入臨床實習階段的學生。

  天津醫科大學參賽隊伍的指導教師王增光,是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他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對醫學生的訓練中,最難的是臨床思維的培養。

  “要以人為中心,不能見病不見人。要全方位、全周期地思考問題。”王增光說。比如,碰上顱內高壓的病人,一開始,學生們會機械地認為,應該做腰穿,了解腦脊液性狀。有臨床思維后,學生會琢磨,我能不能做腰穿,我該不該做腰穿。如果患者顱內壓過高,盲目做腰穿會導致腦疝。所以,要先給患者做一些檢查,如果顱壓確實太高,就要先給藥,降低壓力。做完腰穿,醫生還要囑咐病人注意事項。“要關懷,要安慰,要有病人隱私的保護意識。一名合格的醫生不僅要有醫術,還要有醫德。”王增光說。

  醫學需要實踐,站在岸上,學不會游泳。參賽學生們必須進入真實的場景,在短時間內,再來一次飛速成長。

  哈爾濱醫科大學優秀選手陳曉彤在2013年參加了醫學技能大賽。如今,她已是一名血液內科醫生。“參加技能競賽,我收獲的是各個科室的專業臨床知識,是與隊友團結協作的革命級友情,是技能競賽指導過我們的每一位老師精心總結的知識點以及關心和愛護。”陳曉彤說。

  以競賽為鏡,發現教學中的得失

  重慶醫科大學優秀指導教師劉景侖說,參賽,不僅是為了拿獎。

  “在我看來,絕不能‘為賽而賽’,而要通過比賽,發現臨床教學中的不足,宣揚推廣優秀教學經驗,提高在校本科生的臨床思維和實踐能力,達到以崗位勝任能力為核心要求的醫學生教育目標。”劉景侖說,每年比賽結束后的總結,他們不停留於計較選手發揮的得失,而是把競賽作為一面鏡子,通過它發現教學中的得與失,從而有針對性地提高教學質量。

  在大連醫科大學優秀指導教師李靖年看來,學生和教師,都是比賽的受益者。

  培訓學生,要較真,要求老師看好書、看透書,有些問題還需要與本專科的教授研討。在這一過程中,培訓教師本人的專業理論知識也會得到鞏固甚至提高。大賽考核的范圍廣,培訓團隊教師幾乎涵蓋臨床醫學的主干專科。不同專業的教師們在一起互相聽課,也能拓展自己主業以外的醫學知識。每年,教師團隊要觀摩各分賽區比賽和全國總決賽,他們看到不同的操作,也能開闊視野……“十年參賽路,一支教師團隊越戰越強,隊伍中一大批當年的青年才俊,如今已是科室的掌門人!” 李靖年說。

  哈爾濱醫科大學優秀指導教師張思佳伴隨大賽走過了10年。10年來,她見証著醫學技能大賽對醫學教育改革的推動。全國各醫學院校實踐教學體系不斷改革和創新,模擬醫學、現代技術與醫學教育深度融合。在“興醫術”的主題指導下,醫學教育在注重臨床“三基”和人文關懷精神培養的基礎上,著力提升醫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令人振奮的是,10年來,一批批優秀選手繼續投入進臨床大賽和醫學教育,在工作崗位上踐行著競賽人拼搏的‘團魂’。”張思佳感慨。

  在本次醫學技能大賽的閉幕式上,教育部副部長鐘登華希望,廣大醫學生要努力成為醫德高尚的濟世者、醫術精湛的攀登者和人民健康的守護者,“把個人理想與人民健康緊密相連,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青春力量”。(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責編:袁菡苓、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