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伴家園 古樹年輪憶往昔

——走進第三批四川最美古村落之雨城區碧峰峽鎮后鹽村

來源:雅安日報

2021年04月14日21:52  
 

在歲月流逝的光影裡,雨城區碧峰峽鎮后鹽村被定格為四川最美古村落。群山連綿,古木蒼翠,碧草青蔥,后鹽村是典型的森林式村落,森林覆蓋面積90%以上。房屋依山擇地而建,布局合理,相連巧妙,錯落有致,與山水融為一體。遠遠望去,整個村寨掩映的蔥蘢秀木之中,宛若一幅濃淡相宜的山水畫,置身其中,讓人心曠神怡。

后鹽村以古樹聞名。在那一圈圈年輪裡,記錄著古村落的變遷,見証村落裡的人來人往,陪著一代代人長大、變老。古樹庇佑著村民,村民守護著古樹。人和樹,把千年不變的相守時光鐫刻在年輪裡。

歷史 源遠流長

沿著蜿蜒的山路行走,隻見村子四面環山、茶園環抱,村民的住房錯落有序地分布在緩坡地帶,房前屋后分布著不少茶園,與層層梯田構成了一幅美麗畫卷。

幾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倚坐在樹影斑駁的牆根下,摘菜、削瓜、閑聊,村庄的一切都悠閑而緩慢,時光在這裡仿佛停下了腳步。

村落形成於清朝康熙九年(1670年),安徽琅琊王氏家族王世滿率領族人在遷居的路途中路過此地,發現此地山光明媚、水色秀麗,非常適合居住,便定居於此,后來不斷繁衍生息,並逐步形成以王氏家族為主的村落集群,隨后又不斷發展,形成至今格局。

后鹽村的古民居保存完好,木質結構、中式的建筑風格,古朴而又厚重。“村裡保留有部分明清建筑。”后鹽村村支書彭勇說。

穿過一片竹林,來到一座木房前。房子的主人外出沒在家,從斑駁的牆面可以看出,這裡已經住過好幾代人。

房梁上精美的木雕堪稱一絕,無論是“鳳穿牡丹”,還是“喜鵲登梅”,其紋理清晰優美、色彩鮮艷明亮,並以浮雕、陰雕、鏤空等多種形式相融,渾然一體,還有鳥、獸、虫、魚等圖案,細致入微,亦動亦靜,栩栩如生,仿佛訴說著明清時期后鹽人在建筑上的智慧和對美的追求。

古朴而精美的木雕是古村的精髓,也是古村的生命。

其實,村中有不少老屋至今仍保存著許多完好的木雕。不少木房從屋裡的橫梁到屏風、窗櫺,上面的木雕都保存得很完好,雕刻工藝讓人嘆為觀止。

這裡曾經遭遇過一場大火,導致有些老屋不復存在了。不過宅基地上冒出的根根青草,倒也頗有生趣。老人和土狗不時從身邊走過,帶著悠閑恬靜的神情。

地處深山,遠離喧囂雖然讓后鹽村的原始建筑得以較完好地保留,卻也使后鹽村的發展受到了制約。交通不便、經濟落后,村子的發展跟不上時代的要求,很多外村的姑娘不願嫁到這個偏遠的小山村,村裡的年輕人也都走出大山,另謀生路。

如今,大部分村民已搬出了大山,隻有少數老人故土難離,選擇留守了下來。村民王清楷是其中之一,他說:“盡管年輕人都離開了,但我習慣留在這裡。”

老人生活在這裡,也活得自在。他每天將村裡公共場地打掃干淨,還在村旁開墾土地種蔬果。豐收時節,瓜果飄香。

古樹 生生不息

來到后鹽村,熱情的村民首先會帶來訪者去見他們的“長者”——千年古樹。

這是一棵與村庄一同生長的紅豆樹。它不僅見証了后鹽村的千年歷史,還為雅安美麗鄉村建設添磚加瓦。

隻見這棵紅豆樹枝繁葉茂、高聳挺拔,樹根膨大呈球狀,在眾多樹木中脫穎而出。紅豆樹高40多米,樹圍7.69米,要9個成年人才能環抱,樹冠遮陰324平方米,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走近細看,紅豆樹干凹凸有致、紋理清晰,枝干虯曲蒼勁,枝葉郁郁蔥蔥,樹形俊美,宛如“華蓋”。春風吹拂,片片綠葉在風中微微顫動。

“此樹所結紅豆,顆粒飽滿、大而純紅,傳說是愛情永恆的象征,故后鹽村所在山谷,被譽為紅豆相思谷。”村支書彭勇說。

有村民說:“這棵紅豆樹就好像一把張開的綠絨大傘,為我們遮擋風雨。”

“大家對這棵樹的感情是相當深的,村裡幾十代人在樹下嬉笑打鬧、納涼閑聊,享受休閑的美好時光。”有村民這樣說。

再往前行,還能看見很多比腰粗的古樹,或高聳入雲,或虯枝盤曲,這都是與村庄一同生長的古樹。

更為難得的是,這些古樹不是統一種植在后山之上,而是錯落種植在村庄之中。村民房前屋后,抬頭推窗,均可見樹。“這些古樹之所以能隨村庄一起保留下來,無疑得益於后鹽人‘惜樹如命,護樹有責’的淳朴民風。”彭勇自豪地說。

長期以來,古訓代代相傳,保護古樹、維護生態在村裡蔚然成風,無論是村裡鋪路建設,還是村民造房裝修,都會把保護古樹當作第一要務。造房修路,先得問樹。即使是一根小小的枝丫,也要按標准程序上報村裡,經過批准后才能動工。

不過,在一代又一代后鹽村村民的守護下,千年紅豆樹郁郁蔥蔥、枝繁葉茂,但歷經2000多年風霜雨雪,紅豆樹也留下了不少傷痕。近年來,政府部門對這棵古樹進行了修補樹洞、修枝整形、涂抹保護漆等修復工作,並進行挂牌宣傳保護,讓紅豆樹煥發了新的生機。

當然,盡管村集體資金並不寬裕,但村裡每年都要撥出古樹保護經費,用於除虫害、治白蟻。先人的遠見卓識,再加上傳承至今的良好家風家訓,讓后鹽村的古樹林雖歷經時代變遷,仍然古木參天、綠蔭遍地。

綠色 發展之源

對村民而言,古樹既是美景,更是后鹽村家族興旺發達的綠色之源。

天藍地綠,水清景美,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美好向往。近年來,后鹽村以鄉村振興為引領,圍繞“美麗鄉村”建設目標,按照“因地制宜、點面結合、標本兼治”的要求,改善生態環境,提升村容村貌,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循環發展、融合發展,打造具有后鹽特色的美麗田園。

“村裡古色古香的房子多了,幫我們提高了農家樂檔次,游客也明顯多起來。”由於前幾年美麗鄉村建設的需求,政府也投入了資金,這裡已經慢慢地顯現出了一些民宿和農家樂,足夠慕名前來旅游的游客居住。

“讓美麗鄉村變成美麗經濟,后鹽村的條件已經成熟。依托千年紅豆樹景區,后鹽村的旅游業正向多樣化、特色化、規范化發展。”當地黨委政府相關人員介紹今后的發展思路。

后鹽村毗鄰百裡茶廊雨城段,該村在旅游業發展中將千年紅豆樹景區與百裡茶廊相串聯,在了解紅豆樹文化的同時,感受入園摘茶,體驗茶文化﹔引導后鹽村村民發展垂釣、農事體驗等休閑娛樂,豐富旅游業態。同時,引導村民們組建鄉村旅游協會,用統一的標准對后鹽村的餐飲、住宿規范化管理,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下一步,村裡將與鄉村休閑游有機結合,在保護和傳承文化瑰寶的同時,把后鹽村打造成休閑旅游特色村落,讓村民共享生態紅利。

不靠賣樹,靠賣風景,綠色的樹葉,給后鹽村鋪出了一條綠色生態的致富路。

(雅安日報記者 石雨川)

(責編:羅昱、章華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