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遺囑庫發布《2020中華遺囑庫白皮書》

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立遺囑了!

2021年04月08日09:26  來源:成都商報電子版
 

3月19日,中華遺囑庫發布《2020中華遺囑庫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對遺囑大數據進行了解讀。《白皮書》顯示,隨著人們遺囑觀念的變化,遺囑越來越被大眾所接受,越來越多年輕人已經提前立遺囑做好財產規劃,80后、90后立遺囑4年間翻近6倍。此外,00后也開始訂立遺囑。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提前立下遺囑,引發了網友熱議。

現象:立遺囑趨向年輕化

30歲的山東姑娘辛冠瑩想要立遺囑,她於去年11月份去中華遺囑庫,面對工作人員時,她稱疫情來了以后,就覺得意外可能隨時降臨在每個人身上,“我現在活著就是為了讓我家裡人過得更好,我如果離開,我希望留給我的家人什麼,或者是我希望他們在沒有我的日子裡面怎麼生活。”

剛滿18周歲的大一新生李紅(化名),也希望訂立遺囑。她想把一張存在銀行卡裡的2萬多元留給自己的一位朋友,該朋友曾在她最傷心難過時給予了支持和關愛。盡管並沒有把這筆錢留給父母,但李紅表示,以后掙的錢如果往這張銀行卡裡放,資產增多會重新訂立遺囑,增加遺囑繼承人。

據中華遺囑庫統計,2017年有55位“90后”在中華遺囑庫登記保管了遺囑﹔2018年這個數字是123﹔2019年,人數為166人,截至2020年底,人數合計為553人。這一組數據說明,立遺囑正越來越趨向於年輕化。

數據:00后也開始立遺囑

2021年3月19日,中華遺囑庫發布《2020中華遺囑庫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對遺囑大數據進行了解讀。

據悉,自疫情暴發以來,中華遺囑庫上線“微信遺囑”小程序留言功能,在2020年,中華遺囑庫一共收到將近7萬份“微信遺囑”。《白皮書》數據顯示,在疫情最嚴重時,即2月至3月份期間,全國人民留下“微信遺囑”的數量最多,而最高峰時,中華遺囑庫小程序一天收到上千份“微信遺囑”。留下微信遺囑的人群中,大多數是年輕人群體,他們的年齡集中在20-30歲之間,佔比38.7%,其次是20歲以下的人群,佔比27.4%。

在2017年,共有73位“80后”在中華遺囑庫訂立遺囑,到了2020年,“80后”訂立遺囑總人數達到503人。80后的遺囑中,有97.23%是涉及到房產,其次還有不少涉及存款。此外,通過調查發現,80后人群非常懂得投資,有13.16%的遺囑涉及到公司股權,有15.89%的遺囑涉及到証券基金,這個比例遠超其他年齡段的人群。

除了80后90后,00后也開始訂立遺囑了。截至2020年12月31日,在中華遺囑庫訂立遺囑最年輕的遺囑人是17周歲。

《白皮書》顯示,隨著人們遺囑觀念的變化,遺囑越來越被大眾所接受,越來越多年輕人已經提前立遺囑做好財產規劃,80后、90后立遺囑4年間翻近6倍。

分析:

年輕人越來越關注健康,對“死亡”的探討成為社交話題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立遺囑,說明了什麼?臨床心理學博士張珂認為,目前處於信息爆炸的時代,手機上網十分便捷,早晨醒來就會看到來自全球的各種大事發生,其中大量的信息是負面的,仿佛就發生在身邊,人有防御本能,大部分時間會優先處理最壞結果。長久以往,非常容易讓人產生“是不是哪一天我也可能成為新聞裡那樣遭遇意外的角色”的想法,從而引起廣泛性焦慮,這其中就包含了死亡焦慮。由此,張珂認為,人一旦開始體驗死亡焦慮,自然而然就會開始計劃身后事作為安全信號支持,立“遺囑”這件事也就提上了日程。

另外,根據丁香醫生《2020 國民健康調查報告》顯示,有53%的人會擔心自己猝死。其中有6%的人經常擔心甚至每天擔心。奇怪的是,年齡歲數較大的人對猝死的擔心比例呈下降趨勢,反而是95后、00后擔心自己猝死比例更高分別佔比60%、58%。

在以前,對於死亡的探討都是諱莫如深,但是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變遷,以及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關注越來越高,關於死亡的探討也成為了很多年輕人社交的話題。這類話題就包含了現實層面的心理現象,年輕人學習生活工作壓力的陡增,讓他們不得不面對未來不可控的諸多因素。

張珂認為,可以用社會情緒選擇理論來解釋年輕人立遺囑。一方面,年輕人本應該是朝氣蓬勃,積極向上,更多關注的是未來目標發展和知識財富積累。而另一方面,由於現在生活成本高,工作壓力巨大,讓很多年輕人背負著大量的包袱,生活節奏過快,對未來發展信心不足,他們的目標大概更多地指向現在,最大限度滿足當下情緒的需求。(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戴佳佳)

(責編:袁菡苓、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