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科學本科班誕生 “宇宙最強專業”到底學點啥

2021年01月07日09:45  來源:科技日報
 

21/105

105名學生參與了行星科學本科班的招生報名,卻隻有40名學生參加了面試,最終錄取的,僅21人。想要走上研究行星這條路,需要以濃厚的興趣為支撐。

“行星科學本科人才培養已經迫在眉睫,不干不行了。”2020年12月26日,成都理工大學行星科學英才班班主任李春輝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該校設立的全國首個行星科學領域的本科班(以下簡稱英才班)已完成組班,21位學生將於2021年春季學期正式開始上課。行星科學學科建設是推動我國成為深空探測強國和行星科學強國的重要基礎。因此,構建完善的行星科學教育體系勢在必行。

成都理工大學先試先行,從零起步進行行星科學本科人才培養,探索、完善行星科學領域的教育教學體系,培養更多符合國家戰略發展和前沿科學需求的專業化人才,提升我國深空探測的科研能力和國際影響力。

能留下的學生都有一個“行星夢”

行星科學,有的學生認為是去月球“撿石頭”、有些學生以為只是物理或地理的一個分支……事實上,行星科學是研究行星、衛星、彗星等天體和行星系的基本特征以及它們形成和演化過程的科學。行星科學以深空探測為主要研究手段,由地球科學、空間科學和天文學等學科構成。

對於這門“高大上”的學科,許多學生都想要嘗試一下。

但事實上,行星科學研究生招生與本科有著很大的不同。行星科學研究生建立在多年學習的基礎上,對這門學科有著較深的了解,能夠明確自身報考意願,入門后也能一直堅持下去。但本科學生則有所不同,沒有經歷過本科4年的“歷練”,想要在一開始就走上這條路,則需要以濃厚的興趣為支撐。

2020年9月份,英才班面向全校大一新生遴選約20名有志青年,一共105名學生參與了報名。但是對這門學科真正感興趣的學生,連一半都不到。

“自我們開始進行行星科學英才班的校內宣傳以來,有105人登記報名,近40人參加面試,最終錄取21人。”李春輝告訴記者,105人報名,卻隻有43名學生根據要求提交了自我陳述,表明了實際意願。

最后,40名學生參與了學校安排的面試環節。而此次面試不只是“打個照面”,學校為每位學生安排了15分鐘的面試時間以及特殊的面試“50問”。

面試“50問”是經過多位老師的精挑細選,問題涉及學習情況、個人能力、性格、生活以及未來規劃等各個方面。“真正能留下來的,是有‘行星夢’的學生。”李春輝說。

“小時候能望見繁星點點的夜空、《小王子》中描繪的孤獨又浪漫的星球以及電影裡令人震撼的浩瀚宇宙,都令我忍不住想去探索其中的奧秘。”首屆行星科學英才班學員崔馨月說,既然機會已經到來,她願盡己所能在這一領域求索,給理想一個交代。

此次英才班最終組班的21名學生中,從日語專業加入行星科學的邢珪馨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她說:“我跨了一個毫不相干的專業是因為我對行星科學很感興趣,並且國家相關專業人才較為缺乏,我希望將來能為國家在該領域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天然的優勢讓他們“先走在路上”

目前,我國深空探測事業迅猛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已然成為崛起中的深空探測大國。但是,我國行星科學學科剛剛起步,若沒有系統的人才培養體系,難以與國家深空探測戰略規劃的深度實施需求相匹配。

其實,我國對行星科學教育的探索早已開始萌芽。

2018年2月8日,中國科學院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正式更名為地球與行星科學學院。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球與行星科學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吳福元提出建設行星科學一級學科。

2018年12月4日,行星科學一級學科建設論証會在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召開。當時參加會議的25位評委來自國內20家單位,其中包括3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成員、3位院士,與會專家一致表示:基於學科發展趨勢以及國家深空探測戰略對人才需求的迫切性,需要抓緊建設行星科學一級學科,培養中國自己的深空探測人才。會議一致建議中國科學院大學牽頭建設行星科學一級學科。

2019年1月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第四屆學位評定委員會第11次會議評審通過了行星科學一級學科建設培育工作的申請,此后,行星科學的學科建設,正式開始。

雖然此前在國家學科設置中沒有行星科學學科,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等國內一流高校以交叉學科的方式,在地球物理學、地質學、空間物理學等學科下已開展行星科學的研究生教育。

為何成都理工大學要先行先試設立行星科學本科班?“行星科學的研究生教育,相當於讓一棵已成材的樹開花結果。而本科教育更像是種下一顆種子,悉心培養它成材。”李春輝說,基礎學科的教育十分重要,所以行星科學本科教育必須要有人“先走在路上”,成都理工大學很適合作為這條道路的“出發點”。

作為中國地球科學高層次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之一,成都理工大學在地質、能源、資源科學等方面有著傳統優勢。

“地球本身就是一顆行星,因此地球科學的人才更容易成長為行星科學家。”李春輝說,地球科學是建設行星科學的基礎,成都理工大學具有資源優勢。

據了解,成都理工大學成立了行星科學國際研究中心,聘請學術領軍人才開展行星科學研究和教學。該行星科學國際研究中心是以知名行星科學家劉耘教授為首席科學家,以知名行星化學和地球化學家張兆峰教授和行星深部物理學家孫新蕾教授為主要學術帶頭人設立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機構。

“英才班的組建不僅是完善我國行星科學拔尖人才培養體系的重大突破,也是我校雙一流建設人才培養的重大舉措。”行星科學國際研究中心負責人劉耘教授說。

課程設置接軌國際且有自身特色

1972年,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成立了第一個行星科學系,標志著行星科學人才培養體系的開端。該系致力於教授與行星科學相關的基礎和專業課程,培養從本科到研究生各個層次的行星科學專業人才。從那之后,國際上許多院校都開始陸續開設行星科學領域的相關課程。

李春輝告訴記者,學校系統地調研了英國和美國5所高校的行星科學相關課程開設情況。這5所國外高校均開設了礦物學、岩石學、構造地質學等基礎課程﹔強調計算機模擬的重要性,並開設相關課程﹔設有行星表面與大氣等與天文相關的專業課程。

此次開設的英才班,在課程設計理念內核上與國外一流高校行星科學專業高度一致。“我們的培養方案中對地球科學類課程給予了充足的學時,同時也突出了數理化、計算機等基礎課程的教學。”李春輝說。

在專業核心課程方面,行星科學的本科培養方案較完備地涵蓋了當下行星科學所有的前沿研究方向,包括行星科學導論、隕石學與宇宙化學、行星動力學、天體力學、空間物理學等,這些課程是目前行星科學研究的主要前沿分支,是推動學生在這一領域深入發展的重要基礎。

“此外,行星科學的本科培養方案還涵蓋了部分選修課,彌補了學科基礎課在物理、化學方面的不足,以及專業核心課在系統性方面的缺憾。”李春輝表示,不僅如此,培養方案還設有部分個性化教育課程,將為學生的后續深造開設前置課程、為交叉學科學習提前儲備知識、為學生就業創業培養專業技能。

同時,培養方案還設有為期27周的集中實踐課程,包括地質實習、行星實習、畢業實習與論文等,在控制學分的同時,為學生保証課時,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培養方案中專門開設了理論與實驗行星科學導論和近地天體系統研究課程,這是該校組織專家共同討論出的課程,也是國外暫未設立的課程。(李 迪 記者 雍 黎)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