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氫彈之父”於敏——

他的名字曾絕密二十八年(傳承·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本報記者 喻思南

2021年01月06日09:0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在1988年被媒體報道以前,很少有人知道於敏是誰,更少有人了解他在做什麼,連他的妻子孫玉芹都說:“沒想到老於搞這麼高級的秘密工作。”

於敏從事的“高級的秘密工作”是研究氫彈和核武器。

於敏的科研生涯始於著名物理學家錢三強任所長的近代物理所。在原子核理論研究領域鑽研多年后,1961年,錢三強找他談話,將氫彈理論探索的任務交給了他。從那時起,於敏轉向研究氫彈原理,開始了隱姓埋名的28年。

當時的核大國對氫彈研究絕對保密,造氫彈,我國完全從一張白紙起步。

由於大型計算機機時非常緊張,為了加快研究,於敏和團隊幾乎時刻沉浸在堆積如山的數據計算中。1965年9月,上海的“百日會戰”最終打破僵局:於敏以超乎尋常的直覺,從大量密密麻麻、雜亂無章的數據中理出頭緒,抽絲剝繭,帶領團隊形成了基本完整的氫彈理論設計方案。

然而,設計方案還需經過核試驗的檢驗。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地處青海高原,在那裡,科研人員吃的是夾雜沙子的饅頭,喝的是苦鹼水,茫茫戈壁飛沙走石,大風如刀削一般,冬天氣溫低至零下30攝氏度,道路凍得像搓板。於敏的高原反應非常強烈,食無味、覺無眠,從宿舍到辦公室隻有百米路,有時要歇好幾次、吐好幾次。即便如此,他仍堅持解決完問題才離開基地。

1967年6月,我國第一顆氫彈空投爆炸試驗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擁有氫彈的國家。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美國用了7年多,中國僅僅用了兩年零八個月。

1969年,於敏帶領團隊來到了四川綿陽的深山裡,研究核武器。他判斷,“核武器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如果喪失威懾能力,我們就要重新受到核訛詐。”

他不敢停止腳步。但長期在艱苦環境裡工作,他的身體變得越來越虛弱,曾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1969年初,在首次地下核試驗和大型空爆熱試驗時,於敏上台階都要用手抬著腿才能慢慢上去,同事都勸他休息,他堅持要到小山岡上觀測火球。由於操勞過度,在工作現場,他幾近休克。1971年10月的一天深夜,於敏再次因為過度勞累休克……

2015年1月,89歲的於敏榮獲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坐在輪椅上,華發稀疏,滿臉謙遜祥和。上一次像這般“拋頭露面”,還是1999年,在表彰為研制“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大會上,他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並代表23位獲獎科學家發言。對於敏而言,他並不習慣這樣的場合,在隱姓埋名的那些年裡,默默耕耘的他“沉”在深處很自在。2019年1月16日,於敏溘然長逝,享年93歲。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06日 第 12 版)

(責編:袁菡苓、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