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從群眾視角想問題(一線行走)

李  軍
2021年01月05日08:2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鄉親們富了以后如何才能過得更有滋味?干群之間如何才能形成長期良性互動?這是基層干部更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

“李主任你好,我是趙正輝的幺女,經常聽父母提起你,說你是個好人,這些年承蒙你的照顧……”這是我的幫扶對象、四川平昌縣涵水鎮禪林村趙正輝的小女兒近日發給我的信息。雖然我和他兩個外嫁的女兒未曾謀面過,但看到這條信息,我知道我們之間的感情更近了。

4年前,領到幫扶任務的我第一次到趙正輝的家中走訪。從村委會出發,足足走了40多分鐘。他熱情地招呼我坐下,端茶遞水,很是周到。但不善言辭的他總給人一種拒人於千裡之外的感覺。他家中最扎眼的是桌上堆滿的各種胃藥、眼疾藥。通過聊天得知,他和老伴身體一直不太好,生活較為拮據。

“我們住得偏遠,年齡大了,腿腳不便。連去鎮上、村上買個東西都挺難的……”趙正輝的話深深刺痛了我。

2018年,禪林村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項目。趙正輝家符合條件,我便第一時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他。原本以為他會很開心,可兩位老人卻猶豫了。

“老房子住了幾十年,舍不得搬走。搬到聚居點后,我們沒得土地,吃啥子呢?”趙正輝的疑問,讓我陷入沉思,“我們隻顧著改善群眾的居住環境,卻忽視了他們的基本生活需求。”

好事要辦好,必須設身處地地從群眾角度出發。

“搬到聚居點,雖然遠離了土地,但是村上有花椒產業,老兩口可以去園區務工,旁邊老蒲家的自留地可以協調一點出來分給他們種蔬菜……”一次次的走訪、協調,對他家的幫扶措施越來越明晰,解決好后顧之憂后,他們終於同意搬遷。

“搬過來后生活舒適多了,身體狀況也有所好轉。”如今,每到趙正輝的家中,他都美滋滋地向我講述現在的幸福生活。我知道他是一個積極進取的人。閑暇時間,他總喜歡去老王家串門,其實是想討教養殖技術。

“老趙,你是不是想搞養殖業?”

“你是怎麼知道的?”

“咱們是老朋友了,從你的眼神裡就能讀出來。”說完,我哈哈大笑起來,“你家房屋后邊有塊空地可以用來搭圈舍,雞苗鴨苗我幫著協調購買。”聽了我的話,趙正輝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前不久,我再次來到趙正輝家,圈舍中的雞鴨已經出欄。

通過這幾年的幫扶,我們聯系越來越密切,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盡管已經完成了脫貧攻堅任務,但我跟趙正輝們的故事其實並沒有結束。鄉村振興之路該怎麼走?鄉親們富了以后如何才能過得更有滋味?干群之間如何才能形成長期良性互動?這是基層干部更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

(作者為四川省平昌縣紀委監委干部) 

欄目投稿郵箱:yxxz8494@163.com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05日 11 版)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