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那些事兒:考研路上,他們因夢想堅持

2020年12月25日09:42  來源:廣州日報
 

小編碎碎念

距離考研還有一天,/廣州日報編輯記者回憶自己考研的點滴,為考研學子打call。

有記者37歲時想深扎藝術中,毅然踏上考研路﹔有記者想不留遺憾,從統計學跨專業跨到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有編輯帶著記者夢,連續九個月從早上7時30分學到晚上11時……聽他們講講考研路上的辛苦和欣喜吧。

37歲,

我考上了研究生

本科專業:國際新聞專業

報考學校:

廣州美術學院藝術學理論專業

2017年,37歲高齡的我,考上研究生了!“努力雖遲仍到”,這是我接到通知書時內心的第一反應。

35歲時,人生陷入迷茫。老師一句“邊畫邊尋找方向”的點撥,令我下定決心開始系統學習工筆花鳥畫技法,實現小時候的繪畫夢。於是,我開始白天扮演好記者角色,晚上在畫室加班畫畫。從繪畫中得到的力量,令我想更深扎入藝術中,而讀一個美術史的碩士學位,是我能想到最有驅動力的方式。從決定、報名、備考到考試,我用了兩個半月的時間。

這七八十天大概是我人生裡最努力的時候,也是我同時面對最多事情的時期——工作、家務、裝修、兒子棉哥小升初……事情被分為緊急、必要、重要和非必要,除了好好採訪、寫稿以保住飯碗,跟進棉哥的備考外,生活突然變得無足輕重,會友、娛樂一概拒絕,個人需求被降低為“隻要能吃飽穿暖”,在家的時間我總是蓬頭垢面。

無論是清晨苦讀,還是夜半秉燭,無論讀到雲岡石窟、青綠山水、《鵲華秋色圖》,還是讀到龐貝古城、蛋彩畫、《蒙馬特大街冬天的早晨》,心裡總是涌動熱切和激動,血液裡仿佛冒著熱氣,想把所見所聞吸收進身體裡,讓藝術的美好知識把自己變得充實、飽滿,充滿能量。

復試最后一關是面試,進門一眼看到正中央一張微笑的臉——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導師”的面。我被考官們問得最多的,是“你有一份記者工作,為什麼還要來考研”。雖然聽起來很官方,但“熱愛”“想要學更多”是真心的回答。

當收到自己被錄取的消息時,我哭了一場,既覺得自己得償所願,又有一種被眷顧的心情,並且再次相信“努力終有回報”的公平。

雷打不動地堅持練字,使我充滿自信上考場

本科:統計學專業 報考學校: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

我本科就讀於統計學專業,屬於數學學院。大三接近尾聲時,我對數理專業已經沒有任何留戀。大三升大四的暑假,我決定報考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

作為一個理科生,我一直有一個文物保護的夢想。高考填報志願時,受到理科生的限制無法報考文史相關專業,一直是我心中的遺憾。當我又一次站在人生的選擇路口時,我決定奮不顧身一回。

大四上學期的時候專業課隻剩下寥寥幾節,因此我大部分時間都泡在考研自習室裡。在緊張的備考氛圍裡,跨考文史類專業的我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從9月開始,我迷上了練字——每天中午在自習室午睡結束后,我都會雷打不動地摸出我的鋼筆和字帖,認真臨摹一整頁的唐人小楷《靈飛經》。作為一個三跨考生(跨地域、跨學校、跨專業),我對即將到來的研究生考試完全沒有底。文史學科是一門強調積累的學科,但沒有堅實的基礎,我隻能摸索著為自己補習,每天都面臨著由於巨大知識量空缺帶來的恐慌。這時,每天固定的練字環節可以幫助我直觀地看見自己的進步,堅定復習的信心。我就這樣帶著這份從日復一日練字中獲得的自信踏上了考場,交出了一份還算漂亮的答卷。

支持我走完考研漫長路的,是一鼓作氣的信念

本科專業:漢語言文學專業 報考學校: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專業

大學四年,除了忙學業,我大部分時間都泡在校報裡,想選題、採訪、編輯,都是我喜歡做的事!出於興趣、專業報錄比的考慮以及對暨大的向往,我在選擇院校、專業時並沒太多猶豫。

然而,報考新傳專業在文學院考研大軍中無疑是異類,同屆、往屆壓根沒有可以請教的對象。此時,萬能互聯網拯救了我這個“兩跨”小白,從復習方法到時間規劃一應俱全。復習期間我關注了各種考研公眾號,添加了微信、QQ考研群,窮盡所有資源去大海撈針。

由於大三暑假才開始備考,備考時間非常緊,我每天雷打不動7點半到自習室,累了就站起來看書或找個空教室讀書。除去吃飯與跑步鍛煉,一直學到晚上11點多,保安來趕才願離開。別人考公、找工作,而我選擇長達9個月的“戰役”,時間成本高,身心疲倦,幸好我逐漸找准了節奏,從復習、做題到模擬考,按著時間表循序漸進。“這麼努力都考不上研究生,我一定不會二戰。”支持我走完考研漫長路的,是這個一鼓作氣的信念。

考研雖累,我很慶幸遇上考研宿舍、自習室四人小組,進入復試后,我還與網上認識的研友模擬面試,交流最新考研資訊。考研是一個人的“戰爭”,但多虧團隊合作,讓這段時光不再孤單。

“雖千萬人吾往矣”,考研是我人生的必選項

本科專業:歷史學專業 報考學校:中山大學世界史專業

如果不考研,我可能會在老家當個歷史老師,衣食住行、婚姻大事都會被爸媽安排得明明白白。如果不考研,我可能不會在廣州學習生活,我可能要很久以后,才會邂逅這個花城。如果不考研,我可能已開啟養娃模式了,像許多家長一樣,將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寄托在娃身上……但考研是我人生的必選項,我想解開心結,用考研証明,高考發揮失常是一次意外。

當年高考填報志願時,我對選志願毫無頭緒,便將選擇權交給了父母。考研填志願時,父母又來“出謀劃策”,我已經變得有主意了,我選擇了中大。考研很難,16本參考書目,我要在6個月裡復習3遍。有時自己心情浮躁,一上午看不了幾頁,經常會掉眼淚。我會想,到底有多少人報考了中大世界史,他們復習得怎麼樣了?但朋友的一句“雖千萬人吾往矣”給了我源源不斷的勇氣。

我開始安心備考,我會拿著教材邊看邊想﹔會拿著彩色的記號筆,一遍遍地過考綱﹔拿著厚厚的參考書,找一扇窗,開始回憶重點……走到考場的那一刻,我才知道,我對考研有多期待,多想取得一個好的結果。當我在考場上看到中大專業課考題時,有一種圓滿的感覺。

改變沒有多可怕

本科專業:英語(國際貿易)

報考學校:

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專業

如果問我為什麼考研,真的是因為我有一個夢想。它長在我身體裡很久很久,在畢業后重復又空虛的工作中被激發。在一個下午,朋友丟給我一個報考鏈接。“喜歡媒體就去讀研,改變沒有多可怕,起碼離夢想近一點。”彼時我早已厭倦了這個小城的冬天和一眼就能望到頭的職業生涯。

我沒有大張旗鼓宣布這個“偉大”的計劃,默默按圖索驥購買了報考學校專業所有書籍,又在師兄的建議下,花大價錢淘寶了一份舊筆記。我小心翼翼地呵護著這個計劃,兼顧工作之余的備考卻也著實讓人心力交瘁,晚上深夜攻讀,白天就無法滿血工作。於是列每月每周每日計劃,按輕重緩急分配一天,不是非充分必要的工作,都安排在截止日期才完成。我是跨專業考研,專業知識欠佳。不過本科專業是英語,可以少備考一門。除了把所有專業書內容背下來這個硬性要求外,一有空大量的瀏覽國內外熱點新聞和評論,時不時在考研群裡練筆。備考時,我和許多考研人一樣做到極度投入,心無旁騖,全力以赴!我常常晚飯后,遛去單位的打印室,鎖好門和一堆文稿做伴。

說起考研后的幸運,就是我借助這個跳板換了一個跑道。讀研的日子裡達成了思維上的自我修煉,心智和品格習慣的養成,在通識教育之上多元看待問題,有了批判權威的意識和勇氣,而這些讓我終身受益。讀研的日子裡還遇到了一個很棒的導師,處成了那種勝似母女的關系,是不是也很幸運!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林琳、繆璟、麥藹文、曹騰、李思涵

欄目策劃/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曹騰、張宇

(責編:袁菡苓、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