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清退上百名研究生

校方回應:既是敦促學生按時完成學業,也對導師提出更高要求

2020年11月13日08:02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川大清退上百名研究生

11月10日,四川大學法學院在官網發布《研究生退學處理決定的公告》:依據規定,經學校授權由分管副校長主持的專題會議研究決定,對因在學校規定的學習年限內未完成學業的28名研究生作退學處理。

學生在校期間,需滿足哪些條件才能順利畢業?學校規定的學習期限是否合理?導師應如何指導學生完成學業?就這些熱點問題,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12日獨家採訪了四川大學研究生院負責人。

清退學生有依據

在規定時間內未完成學業是主因

實際上,川大此番清退的研究生不僅隻涉及法學院,一共包括全校多個培養單位的上百名學生。如川大計算機學院也和法學院同日發布公告,對在學校規定的學習年限內未完成學業的25名研究生作退學處理。

據四川大學研究生院負責人介紹,以法學院為例,並非一年內就清退28人,而是累積了一段時間,“如有的學生入學已經多年,依然沒有取得畢業資格,因此成為此次的清理對象。”

為什麼直到現在才公布退學名單?該負責人表示,之前學校其實給過學生時間和努力的機會。同時,他提供了一份依據:2017年2月4日,教育部出台《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指出“學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學校可予退學處理”,其中就明確包括“學業成績未達到學校要求或者在學校規定的學習年限內未完成學業的。”

川大法學院本次被清退的學生,均屬在規定期限內未完成學業的情況。對於“學習年限”,國內很多高校的規定是統一的。根據四川大學研究生院官網10月23日公布的《關於嚴格執行研究生最長學習年限的通知》(2020-2021學年第一學期),“碩士研究生最長學習年限不得超過4年,學制為2年的專業學位不得超過3年,非全日制專業學位最長學習年限若教指委另有規定,則按相關文件執行﹔博士研究生最長學習年限不得超過6年”。

2017年9月30日,四川大學對超過學習年限的博士生和碩士生分別給予了2年和1年的時間,在此期限內,雖然沒有達到畢業和授位的標准,但是修完了規定學分,並提交了達到一定要求的畢業論文后,學生可以獲得結業証書。截至2019年,有上百名博士生提交了論文,獲得了結業証書,但是依然還有部分學生未提交論文,因此成為被清退對象。

從培養規律和海內外高校慣例看

4到6年的培養時間是合理的

能夠順利獲得碩士、博士畢業証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據四川大學相關負責人介紹,以博士生申請畢業証書為例,學生完成學業后,需提交學位論文,先由導師審核,再提交學院審核,通過后交由校外專家“盲審”,待全部通過后方能進入正式答辯環節,最大程度保証學生答辯的公平。

以上所有環節通過,學生才可以獲得畢業証書。據四川大學相關負責人介紹,學校在一視同仁的基礎上,對任何學生都嚴格執行此項規定。記者了解到,在清退的名單中,也包括了學校的在校教職員工。

“或許會有人認為,學校為什麼不延長學業時間?4—6年是否具有科學性?”面對記者的發問,該負責人對此解釋,從培養規律和國際國內高校的慣例來看,4到6年這個時間是合理的,作為學生,應該承受一定的學業壓力,如果學業時間太長,學生容易懈怠,不利於學習。而且絕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如期畢業。

若3年內有兩名學生未畢業

導師當年停止招生

嚴把“畢業關”,目的就是為了確保碩博研究生培養質量。

據統計,此次川大清退的學生中,MBA(工商管理碩士)佔到了很大比例,還有很大一部分屬於“在職定向生”。記者也注意到,教育部早在幾年前就規定,高校招收的“定向生”不能超過當年總招生人數的5%,甚至還有高校已經不再招收定向學生。據一名川大博士生導師介紹,國家、學校對研究生的學業要求很高,需要通過學習時間保証質量,所以各高校都嚴格控制“定向生”的比例。

不僅是對學生嚴格要求,學校也對導師作出了嚴格規定。在這方面,川大有的學院規定,導師在3年內,如果有兩名學生沒有畢業的,導師當年則停止招收學生。

日前,教育部出台規定《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准則》,明確“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肩負著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崇高使命”,要求導師“加強培養過程管理,指導研究生做好論文選題、開題、研究以及撰寫等工作”。

川大一位博士生導師表示,學校從招生、培養、授位全環節都很嚴格,加強對培養過程的管理、對學位論文等結果的要求等,目的就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培養質量。“這也是川大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具體舉措。”

鏈接

多所高校發布碩博清退通知

近幾年,碩博生清退已經越來越多。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已經有30多所高校公示清退超過1300名碩博研究生,原因涉及“已超最長學習年限”“未報到入讀”“申請退學”等方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對2013年及以前入學且至2020年9月仍未獲得學位的全日制碩士研究生、2012年及以前入學且至2020年9月仍未獲得學位的GCT工程碩士研究生(超過學校規定的最長學習年限)作退學處理。

10月20日,東北大學對該校52名超期博士研究生發出學籍預警。所列名單顯示,其中有人早在2002年就已入學,讀博期限最長或已達到18年。

7月,浙江財經大學也在官網公布了《關於嚴格執行研究生最長學習年限的通知》,其博士研究生學習年限為3-6年,碩士研究生學習年限為2.5年,研究生申請延長學習年限不得超過1年。

除了嚴格執行最長學習年限的規定,還有學校採取了學籍預警機制。如華南農業大學研究生院9月30日就對2021年6月即將達到最長學習年限的研究生進行第一次學籍預警。據《中國青年報》

即時評

讀懂熱議背后的公眾期待

近年來,碩博研究生被清退事件不再新鮮,但四川大學和國內多家高校的此舉,依然引發公眾熱議。網絡空間裡,一個個疑惑從未消散,一個個追問直擊核心:“招收標准是否降低?”“管理方式是否科學?”“相關學制是否合理?”……輿論的熱切關懷,表明“清退”擊中了現實和人心。

公眾的目光如此聚焦於一次常態化的學校管理行為,折射出群眾對高等教育改革以及高校教學質量提升的新期盼。川大作為放眼世界一流大學的A類高校,不僅有成果與光環,還有刀刃向內的氣魄與膽量。高校類似的一次次“清退”舉措,近年似已成尋常。但這樣的常態裡,恰恰隱藏著中國高等教育走向強大的密碼。

人生沒有如果,卻有因果。減少“清退”,功夫其實可以做在更前面——除了學生加強自覺與努力,校方與老師也責無旁貸。“期待高校在教學過程中及時發現學生問題”“期待導師更加重視培養過程管理與過程評價”……“清退”只是起點,優化沒有終點。中國高校追求卓越之路,值得大家期待。(四川日報記者李寰)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