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鐵佛鎮:基層治理托起河西村聚居點的“安居夢”

2020年10月21日10:08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村民採摘獼猴桃。受訪者供圖
村民採摘獼猴桃。受訪者供圖

“今年大豐收!我們的紅心獼猴桃已經收了20多萬斤,賣了180余萬元,再等幾天50萬斤黃心獼猴桃又要上市了。”巴中市通江縣鐵佛鎮河西村黨委書記龔克現喜滋滋地說。

秋雨綿綿,秋收連連。這兩天,在河西村聚居點的獼猴桃產業園裡,沉甸甸的果子綴滿枝頭,果農忙碌的背影“遍地開花”,積極探索鄉村基層治理新模式的河西聚居點村民又嘗到了豐收的“甜頭”。

建新居興產業 產村相融育新機

別看現在的河西村聚居點一片“業興、家富、人和、村美”景象。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這裡是一個滿是荒田、荒坡、荒地的“三荒地帶”,村上既不通路也不通電,家家戶戶都住土木房子,村民們靠天吃飯種庄稼,日子過得緊巴巴。

“一家5口擠在2社河溝邊的老木架房子裡,婆婆癱瘓在床,2個女子都在念書,吃了上頓愁下頓,窮得叮當響。”村民許菊珍說。

好在2014年伊始,脫貧攻堅行動在村裡全面展開。河西村高標准規劃,高質量建設佔地120畝的新村聚居點,新建巴山新居105套,共安置異地搬遷戶、土地增減挂鉤搬遷戶、危房拆舊搬遷戶110戶459人,同時引進龍頭企業,投資4000萬元新辦佔地1700畝的獼猴桃+丑柑產業園。借著這股東風,許菊珍一家人的命運也迎來轉機。

“2014年,我們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先是我老公獲得了每月補助300元的公益性崗位,后面我又在獼猴桃產業園找到了做施肥、修枝、疏果的管護工作,每天也能掙80元左右。2017年底,我們又在政府補助12.5萬元購房款的政策下,沒花一分錢就搬進了125個平方的巴山新居,過上了樓上樓下的新生活。”村民許菊珍說。

“獼猴桃和丑柑產業園輻射帶動全村入園務工1200人次,實現人均增收3000元一年,帶動散戶投入果蔬種植,畜禽養殖200戶,戶均增收近萬元每年。”鐵佛鎮河西村黨委書記龔克現介紹。

建支部促凝聚 共治共享美家園

家園建起來了,公共服務差、群眾人心散、資源分配難成了聚居點管理的“痛點”,河西村黨委決定成立聚居點黨支部,在促進聚居點群眾“物理聚居”的同時,實現人心情感“化學融合”。

“黨支部有5名黨員,分別是縣林業局退休職工宋克仁、鎮衛生院退休院長郭永平、村民譚建培、個體戶馮仕江和原小嶺村村支部書記譚義培,譚義培任支部書記。”鐵佛鎮河西村黨委書記龔克現說。

作為不同類別搬遷群眾的利益樞紐,聚居點黨支部推選5名熱心公益、公道正派的黨員群眾,成立“自主管理委員會”,制定《聚居點入住戶守則》,又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公開選拔了3名“管理點長”,實施“支部書記+自主管理委員會+點長”的治理模式,強化思想教育,決策重大事項,實現共治共管。

河西村聚居點村民譚正斌介紹:“我們自主管理委員會按照每年每戶每平1元的標准收取物業管理費,用於公共設施管護,垃圾運輸清理,花草種植綠化。同時由點長負責組織實施環境衛生清潔整治行動,整合全村10個公益性崗位,統籌五保戶、低保戶、貧困戶和志願者等力量,對村內公共設施維護、環境衛生整治、安全隱患排查等治理工作落實分片負責制。推行網格化管理和“門前三包”“六順六淨”等制度,開展最美院戶評選,激發內生動力,共建美好家園。”

此外,聚居點還設置黨員管護區和黨員示范區,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宋克仁自費購買花草苗木種植美化環境,郭永平主動清理魚塘衛生,在兩人的帶動下,村民們都積極參與進來在聚居點栽花種樹,提升環境形象,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春賞花,夏垂釣,秋品果,冬採摘,一年四季都有不同景色,前來觀光旅游的游客也越來越多。“接下來,我們聚居點將繼續依托‘支部書記+自主管理委員會+點長’的治理模式,在加強村民的自治共管中,快速推進黃嘴頭大橋建設,優化果園體驗採摘路線,完善村養老院和農家樂配套,把河西村聚居點打造成縣城市民的‘后花園’,讓更多的村民吃上‘旅游飯’,過上‘好日子’。”河西村聚居點黨支部書記譚義培說。(杜文龍 邱凡峻)

(責編:高紅霞、章華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