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中學校園裡建農場,學生下田種菜成必修課

2020年10月20日09:38  來源:封面新聞
 
原標題:成都一中學校園裡建農場,學生下田種菜成必修課

  在校園裡“下地種田”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成都市三原外國語學校初二3班的吳佳怡告訴記者:“種植的過程辛苦卻非常有趣,而且收獲滿滿。”過去一年,她親手將黃瓜幼苗種下地,經過悉心照顧最后結出了豐碩的果實,吳佳怡內心激動的同時,一些“新想法”也涌上心頭,“怎樣才能讓黃瓜生長的更大、更好吃呢?”從此,吳佳怡對生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顆“農學”的種子在她心裡生根發芽。

  這是三原秋季“農庄課程”的一個縮影。從2016年開始,三原外國語學校就開始挖掘、開發學校特有的資源優勢,建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校本課程。經過思考和研究,曾成彬校長“看中了”學校佔地400畝的校園,開發了“種植”、“捕魚”等“農庄課程”。隨著一年又一年春種秋收,“農庄課程”迎來送往了一批又一批學子,近日,三原的農庄課程“上新”啦!

  鋤地、播種、澆水……一群剛剛步入初中的學生在學校裡忙碌著。據三原初中部生物老師廖芳琴介紹,今年秋季的農庄課程和初中生物教學結合得更加緊密,學校的數塊試驗田根據土地特性分配了豌豆、蠶豆、萵苣、白菜、韭菜、芹菜等數十種農作物。隨著植物的生長,初一生物第四章《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第五章《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六章《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史》,初二生物《植物的分類》的課程內容也將相繼展開,在勞動實踐中學習理論知識,以樂促學,讓生物課更加看得見、摸得著。

  除了生物教學,“農庄課程”還有許多“妙用”。各班學生和家長在老師們的指導下,開墾出屬於班級的“小農田”,親子互動、通力合作,一起種下希望的種子﹔三原特色“園藝治療”課程也需要運用“植物”作為載體和媒介,讓學生在照顧植物的過程中,感覺到生命的變化、增加自我肯定﹔同時,通過種植、研究,排遣心理壓力,釋放不良情緒。初一13班樊綱的媽媽專門來到學校,和孩子一起翻土耕地、播種蔬菜瓜果,“我們小時候做過這些,現在的孩子都已經不太會了,學校的農庄課程正好能讓他們鍛煉一下。”

  三原外國語學校初中部校長廖駿馳對參加農庄課程的學生們說:“在與土地、氣候和生命的親切接觸中,聆聽大自然的永恆脈動﹔在與同學、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勞作中,看到汗水的珍貴,獲得團隊協作的智慧和力量。”他希望在下一個橙黃橘綠之時,同學們能收獲親手種植的瓜果蔬菜,取得豐碩的研究成果。(封面新聞記者周麗梅)

(責編:章華維、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