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 創新設計

——四川公路設計院設計的國內首台高速公路隧道TBM進場工作紀實

2020年10月20日11:31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月城涼山號”刀盤內部。郭瑩 攝
“月城涼山號”刀盤內部。郭瑩 攝

人民網成都10月20日電 (王波)10月13日,我國第一台高速公路TBM——“月城涼山號”,在四川省樂山至西昌高速公路大涼山1號隧道所在地完成了最后的現場調試,已進入洞內開始正式掘進作業,標志著西南第一公路長隧——樂西高速大涼山1號隧道施工邁出了最為重要的一步。這是TBM首次應用於國內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是該項目設計單位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公路設計院”)又一項創新設計。

樂西高速公路起於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順接仁沐新高速公路馬邊支線,經涼山州雷波縣、美姑縣,止於昭覺縣南側,與西昌至昭通高速公路(G7611線)相接,路線全長152Km,總投資335億元,建設工期5年。作為首條深入大、小涼山腹地的高速公路,樂西高速概算造價近2.2億元/Km,具有工程規模大、橋隧比例高、地質地形復雜、進場條件差等特點,橋隧比高達83.15%,也是目前四川省內橋隧比最高的高速公路項目。全長15.3Km的大涼山1號隧道,是樂西高速的主要控制性工程,其長度位列全國第四,西南地區第一。隧道設計速度80Km/h。設置1座無軌斜井和1座貫通平導,採用兩區段送排式通風,其建設難度極大:一是地質條件復雜,構造發育。穿越多條斷層、褶皺,岩體較為破碎,岩溶中等∼強烈發育,存在斷層破碎帶、軟岩大變形、涌水突泥、瓦斯、岩溶等不良地質條件,修建難度高,施工風險高﹔二是環境條件敏感,隧道緊鄰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四川省嘛咪澤自然保護區等大熊貓棲息地保護區,對隧道選線存在很大限制,施工環保要求極高。四川公路設計院根據項目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做了大量深入細致的工作。

細化方案比選 敲定“主洞鑽爆法+平導TBM”

大涼山1號隧道進口端的8Km,位於雷波縣的嘛咪澤自然保護區內,由於受到保護區環境保護的嚴格限制,無法在區內設置斜井及豎井進行輔助施工,而其他斜井又受到背斜、向斜構造影響,採用常規鑽爆法施工,存在施工安全風險高且工期不可控的不利條件。為滿足施工安全、運營快速救援及通風需要,四川公路設計院在設計方案中,結合地質及施工場地實際情況,在隧道左右線之間設置了平行於主洞的貫通平導,首次創新性地提出了“主洞鑽爆法+平導TBM”的組合施工方案,填補了國內公路隧道利用TBM施工工藝輔助施工的空白。

自2017年7月開始進場展開勘察設計工作以來,四川公路設計院運用多種勘察手段,已基本查明了大涼山1號隧道隧址區的地質和環境條件。隧道穿越兩處背斜和一處向斜構造,地層岩性復雜多變,地下水發育,特別是黃果洛向斜段涌突水風險極高。基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復雜的地質條件和嚴格的保護區環境保護條件限制,在斜、豎井布設受限的前提下,四川公路設計院首先對多種平導方案進行了同精度比較研究,包括3Km平導、8Km平導和貫通平導方案,著重從項目總工期、施工難度與風險、運營通風、防災救援、工程造價等多方面進行綜合比選,最終選定了貫通平導的設計方案,並初步擬定了直徑7.9m敞開式隧道掘進機的施工方案。

充分研究論証 優化設備設計改造

作為國產首台大直徑敞開式TBM,“月城涼山號”開挖直徑7.93m,整機長度176m,總重1400噸,總裝機功率達5200Kw,由四川公路設計院會同TBM設備制造商、施工等多家單位聯合攻關研發,並結合樂西高速的工程特點和地質條件,著重對刀盤、主驅動、護盾、初支系統等部件進行了針對性的改進,完成了國產首台大直徑敞開式TBM的再制造,實現了TBM設備再利用技術的重大突破。

四川公路設計院先后調研了國內多家TBM設備制造廠商,並反復前往大瑞鐵路高黎貢山隧道、引漢濟渭工程、鄭萬鐵路等多個採用TBM施工的鐵路、水利工程施工現場考察學習,充分調研隧道TBM施工情況並進行設備選型,同時,集思廣益,邀請國內外主要TBM設備制造廠商和西南交大、中鐵一院、中鐵二院、中隧股份等高校、企業的技術專家,多次召開大涼山1號隧道TBM施工專題論証會,從圍岩適應性、TBM選型、投資估算、施工組織等多個方面,對本項目採用隧道掘進機施工方案的可行性進行充分論証,並對設計方案進行了5次反復修改,於2019年最終完成了正式施工圖勘察設計文件。

針對大涼山1號隧道的地質條件及可能遭遇的不良地質發育段落,四川公路設計院還聯合設備制造廠商,對隧道掘進機進行了針對性的設計及改造,增加了超前預加固設備、鋼筋排,擴大了系統錨杆的打設范圍,著重改造了超前支護技術,增加了超前管棚鑽機。當設備探測到掌子面前方岩體有不穩定狀態時,刀盤會自動暫停掘進,鑽機將通過注漿等方式加固岩體,以確保后續段落的施工安全。同時針對隧道穿越軟岩、斷層、高地應力地段,採用了低轉速、大扭矩的隧道掘進模式,為本項目的TBM施工方案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大幅節約工期 服務安全施工與運營

記者了解到,這是我國高速公路隧道行業TBM施工工法的首次嘗試,也是公路隧道建設領域的重大創新和突破性技術成果。根據隧址區地質條件預估,傳統鑽爆法平均月進尺為100∼120m,而改為採用主要在鐵路、水利工程建設上運用的TBM施工工法后,平均月進尺將達到300∼400m,是傳統施工工法的2∼3倍。以平導掘進為例,如採用鑽爆法,本項目僅平導掘進工期就在6年以上,而使用TBM施工,平導工期將大幅縮減至30個月。與此同時,TBM可全天24小時施工,僅需20人左右即可實現不間斷的自動化作業,相較於傳統的公路隧道鑽爆法施工,大大節省人力,也大幅降低了隧道施工帶來的人身安全風險。

另外,平導TBM施工期間,作為超前洞,可以提前探明主洞前方地質條件,充分輔助主洞超前地質預報,降低涌水突泥等不良地質帶來的施工風險,協助主洞排水,並通過平導與主洞間的橫通道,增設多個主洞作業面,輔助掘進主洞,為超特長隧道的快速施工提供保障,大幅縮短主洞鑽爆法施工工期﹔運營期間,平導作為服務洞,可輔助主洞進行通風,並可作為獨立的防災救援服務洞、檢修養護及臨時行車通道,實現快速施工、快速救援、快速疏散、快速排煙和快速日常巡查等功能。

該項目TBM施工方案的實施,標志著西南地區最長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已正式拉開帷幕,這將徹底改變國內公路隧道界幾十年來“以人力為主”、“小米+步槍”的傳統鑽爆法施工傳統,開啟隧道機械化施工的新篇章,在我國公路隧道建設領域具有裡程碑的意義。

目前,樂西高速公路建設正全線推進,計劃於2025年建成通車,作為四川涼山地區落實精准扶貧政策的高速公路,屆時將連接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區和大、小涼山腹地彝族主要聚居地,結束昭覺、美姑、雷波三縣不通高速的歷史。項目建成必將助力彝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極大方便沿線群眾出行,對促進當地旅游產業發展和農副產品流通,推動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注——

TBM(Tunnel Boring Machine)全稱為:全斷面(硬岩)隧道掘進機,是實現破岩掘進、初期支護、出渣等施工工序一體化、流水線連續並行作業的,將機械、電子、液壓、激光、控制等技術集成一體的,高度機械化、自動化的大型隧道開挖襯砌成套設備。其具有掘進速度快、安全環保、施工質量好、綜合效益高等特點,可實現傳統鑽爆法隧道開挖難以實施的復雜地質條件下隧洞施工,被譽為工程機械中的“掘進機之王”。樂西高速TBM設備(DG785)主要由主機、橋架、后配套等三大部件組成,研發團隊結合項目特點,著重對刀盤、主驅動、護盾、初支系統等部件進行了針對性的改進,完成了國產首台大直徑敞開式TBM的再制造。 

(責編:袁菡苓、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