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九冶打造黨員與工匠融合的“雙核動能”

2020年10月19日15:25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響應時代召喚,順應社會發展,培養大量的具備文化知識、專業技能和創新精神的復合型勞動者,是中國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的關鍵所需,也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緊跟時代步伐,勇擔脊梁重任,中國十九冶牢固樹立“為黨的事業敬業忠誠,為黨的事業奮勇爭先”的理念不動搖,率先垂范,塑造典型,把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的“工匠精神”和艱苦奮斗、干事創業、開拓進取的“黨員精神”深度糅合,融匯貫通。一方面把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周樹春、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領辦人劉建川等一大批黨員職工培養成了優秀的“大國工匠”,賦予他們在技能領域拔高拔尖,爭優創先的責任擔當﹔另一方面發揚“紅色基因,血脈傳承”的光榮傳統,把世界技能大賽冠軍曾正超、寧顯海等一批年輕有為、技能拔尖的“大國工匠”培養成黨員,賦予他們技能報國,奉獻社會的崇高歷史使命。通過“把黨員培養成工匠,把工匠培養成黨員”的人才培養模式,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工匠的技能優勢、專業優勢有機結合,相輔相成,使公司的高技能人才具備了黨員和工匠的“雙核動能”,在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驅動下,他們初心不改、匠心筑夢,牢記使命、獨攬芳華,把精湛的技藝奉獻在企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中。為黨和人民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貢獻了“西部鐵軍”力量。

深化教育引領

讓“黨員精神”和“工匠精神”融會貫通、相互滲透

加強思想教育,推進核心價值觀建設,促使“黨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有機結合是把黨員培養成工匠,把工匠培養成黨員的關鍵所在。

中國十九冶黨委結合公司實際情況仔細研究、精心策劃,在扎實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前提下,率先在基層黨組織建設過程中開展“黨旗飄揚、黨徽閃光”主題實踐活動,把“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作為核心思想,旗幟鮮明地進行宣傳和教育,讓黨員職工自覺領會到“工匠精神”的實質與內涵,主動傳承和發揚“工匠精神”,施展工匠才華。在工作實踐中刻苦鑽研,不斷突破自我,率先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雙創”帶頭人。

中國十九冶黨委高度重視青年工匠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積極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敬黨,熱衷於黨和國家的事業建設。尤其是針對曾正超、寧顯海、趙脯菠等高精尖技能人才,當他們在世界技能大賽中載譽歸來后,公司加大對其先進事跡的宣傳報道,積極推薦參加具有重要意義的公益性活動,廣泛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讓他們感受到組織的關懷和溫暖。

注重實踐培養

在生產一線磨練技藝 修養黨性

古人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無論是把黨員培養成工匠,還是把工匠培養成黨員,其中一個核心環節就是注重實踐培養。被稱為中國工匠鼻祖的魯班,一生發明創造了許多工具器械,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象征。他的成就不是與生俱來,據史料記載,魯班出身於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裡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筑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每一件發明都是在生產實踐中得到啟發,經過反復研究、試驗出來的。

借鑒“實踐成就人才,實踐歷練人才”的成功經驗,中國十九冶堅持把施工一線作為培養工匠、培養黨員的“教育基地”。把黨員職工派遣到“急難險重”的施工一線,在生產工作中形成“學技術、練本領、有絕活”的優良氛圍,逐步培養成吃苦耐勞、刻骨鑽研、精益求精、開拓創新的工匠人才。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周樹春是典型的案例之一,剛開始工作的時候他對電焊技術一竅不通,但是通過在海內外重大工程項目上的刻苦磨練和自身的不懈努力,最終在焊接技術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成為了國內頂尖的焊接技術專家,在連續五屆擔任世界技能大賽焊接項目國家隊教練期間,培養的選手在世界技能大賽中獲得“三金一銀一優勝”的好成績,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大國工匠”。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實踐也是錘煉黨性修養的磨刀石。要把年輕的工匠培養成為有理想信念、有責任擔當、有組織有紀律的合格共產黨員,同樣要經過實踐的磨礪。曾正超、寧顯海、王晨宇等青年工匠在接受黨組織考察期間,被派往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海外艱苦的項目上支援前線,幫助項目部攻克技術難題,打造質量品牌,提升企業影響力。背井離鄉、單調乏味、氣候惡劣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磨練了這些工匠們的意志,錘煉了黨性修養,為使他們早日成為合格的共產黨員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

搭建發展平台

提升黨員的歸屬感和工匠的自豪感

在實際的工作中,要把黨員職工培養成工匠,黨組織需要為他們搭建展示技能、發揮技能和傳授技能的平台,要把工匠職工培養成黨員,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同樣需要黨組織為他們提供合適的平台,提供發揮作用的空間、展現先進的舞台以及服務群眾的機會。中國十九冶緊緊圍繞“三培養兩推薦”基層黨建工作方案,為工匠成才和黨員成長搭建廣闊的發展平台,讓他們的技能有地施展,才華有地發揮。

為加快高技能人才的成長步伐,把黨員職工培養成優秀的工匠,中國十九冶把人才培養工作和基層黨建工作充分結合,形成了以黨建工作促進人才培養,以人才培養為黨建工作搭建平台的長效機制,先后建立完善國家、省(自治區)、市和企業四級大師工作室13個,工種從焊工發展到測量工、試驗工、冷作工、管焊復合工、建筑金屬構造、工程電氣設備安裝調試工等7個工種。通過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在發展中不斷創新,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形成了中國十九冶把黨建和人才培養工作有機結合的特色平台。大師工作室根據建設檔次、專業、平台不同的特點,形成了“差異化、特色化”發展格局。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為公司的施工生產、人才培養、技術攻關、科技創新等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進一步提升了工匠的自豪感。

為使年輕的工匠盡快適應黨員身份,提升黨性覺悟和政治覺悟,中國十九冶加強對工匠事跡的宣傳,主動向國家、地方相關部門推薦評優,授予他們政治榮譽。曾正超先后獲得第20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四川省勞動模范、第19屆“四川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稱號,當選共青團四川省委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寧顯海當選共青團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王晨宇獲得第十九屆“廣西青年五四獎章”榮譽稱號,當選廣西青年聯合會第十屆委員會副主席。趙脯菠獲得攀枝花市勞動模范。楊金發被評為2016年“感動西昌人物”。這些廣闊的發展平台既充分肯定了他們在技能領域的優異成績,又讓他們感受到黨組織的關心、關愛,找到了黨員的歸屬感。

千古興業關鍵在人,對於黨員而言,肩負的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國夢”的歷史重任。對於工匠而言,肩負的是技能報國,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歷史重任。這是使命使然,更是職責所在。把黨員培養成工匠,把工匠培養成黨員,將兩份責任融為一體,各取所長,是建設復合型勞動大軍,共同促進社會經濟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有效之舉。(包國安)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