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雨城:一村一品一故事 脫貧奔康幸福歌

2020年10月19日12:03  來源:四川新聞網
 
原標題:雅安雨城:一村一品一故事 脫貧奔康幸福歌

  “柏香村小瓊腌菜,真香!”“麻柳村蜂蜜好生態……”

  近年來,雨城區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一號民生工程”,深入推進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取得了決定性勝利——2014 年建檔立卡貧困村38 個、貧困人口3808 戶11705 人,貧困發生率6.47%﹔如今,雨城區所有貧困村全部退出,所有貧困戶全部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

  蜂蜜、臘肉、竹編、藏茶……雅安雨城區第一屆貧困村農產品“直播帶貨節”直播現場貧困村“第一書記”化身主播,推薦這些來自雨城區貧困村的特色產品。這些產品,只是雨城區貧困村發展特色產業而涌現的眾多“網紅”農產品中的一小部分﹔親自上陣“帶貨”的“第一書記”,只是奮戰在一線的扶貧干部中的一員﹔而“直播電商+ 精准扶貧”的模式,也只是雨城區不斷探索脫貧攻堅新路徑眾多新嘗試中的一種。在雨城的鄉村田野,在決勝脫貧攻堅奮戰的征途中,每一個村、每一個產業、每一位第一書記、每一戶曾經的貧困家庭……都有著動人的脫貧故事。

  固本強基,把黨建與脫貧擰為“一股繩”

  炎炎夏日,我們卻在駛向望魚鎮的路途中感受到陣陣清涼。茂密的竹林、秀美的天河,一眼望去滿眼皆綠。望魚鎮是典型的山區鄉鎮,森林覆蓋率達82%,河流綠化率達100%,是雅安市林業重點鄉鎮之一,也是康養休閑的旅游重鎮。

  在靜謐的山間,卻生活著一群野性十足的“戰斗雞”——五黑雞。這是沙坪村(原大溪村)駐村工作隊經多方考察后引進的品種,其生的蛋因五顏六色而取名為“七彩蛋”。從2017 年飼養至今,五黑雞與七彩蛋已成為“網紅”產品,銷往北京、廣州、深圳、武漢等地,且供不應求。

  幾十隻五黑雞自由自在地在林間踱著步,不時跳上枝頭。這是貧困戶代紹紅家飼養的五黑雞。“有了低保兜底,小孩有義務教育,家裡人還有醫療保障,現在靠養雞也有了更多的收入,日子比以前好多了!”代婆婆高興地告訴我們。

  不僅要聯絡幫扶單位採購村裡的農產品,還要親自上陣拍視頻“帶貨”,談起第一書記的工作,沙坪村第一書記黃昌運認為,第一書記是脫貧攻堅的中間力量,上傳下達,讓相關政策貫徹落實到地﹔第一書記還是為民服務的帶頭人,是因地制宜發展新興產業的領頭人。

  依托林竹資源,望魚鎮正不斷提高林竹產品附加值,原順河村成立合作社發展庭院竹編,合作社成立以來帶動群眾增收29 萬元。一位老大爺一面熟練地編制著藏茶包裝,一面告訴我們,他現在靠編竹編一個月也能掙六七百元的零花錢。原中壩村九層岩養蜂專業合作社也帶動著該村全部28 戶貧困戶加入,現已注冊“蜂苞”商標,年均產蜂蜜兩百多千克,年均創收約3 萬元。這個3 畝竹木結構的生態養殖基地正為當地老百姓“釀”著幸福的蜜。

  這些合作社的成立,正是望魚鎮打造“黨建+扶貧”、探索建立“村黨支部+ 專合社+ 貧困戶+ 基地”整體聯動的產業扶貧發展模式的實踐成果。望魚鎮鎮長楊杰介紹:“望魚鎮黨委堅持‘圍繞脫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脫貧’,抓干部隊伍建設、抓組織體系建設,並堅持全鎮‘一盤棋’思路,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引導各村立足自身資源優勢,圍繞融入望魚‘文旅重鎮’建設目標,發展特色產業,打造各村‘繁星點點’成就全鎮‘皓月當空’。”

  在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的征途中,黨建引領始終發揮著“方向盤”的作用。雨城區建立聯動統籌機制,把脫貧攻堅作為“一把手”工程,選優配強幫扶力量,不斷增強一線扶貧干部的榮譽感和獲得感,激發更大的干事創業熱情,助推脫貧攻堅提質增效。近年來,雨城區2 名黨委書記被評為省級脫貧攻堅先進個人,2 名第一書記被評為省級優秀第一書記,1 名駐村工作隊員被評為省級駐村工作隊員,全區109 名各級扶貧干部獲省、市、區表彰和記功。

  抓產業,讓脫貧奔康有支撐

  產業發展已成為雨城區貧困戶穩定增收、脫貧致富的主要渠道。近年來,雨城區積極鼓勵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持續做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2015 年至2019 年,累計在全區38 個貧困村和非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新發展農業產業19289.45 畝,其中茶葉2287.45 畝、獼猴桃3515.59 畝、雪梨358.65 畝、李子1318.73 畝、柑橘251.62 畝。

  而每一個產業的發展是政策引導、經年考察、多方合力之后所取得的成績顯現。

  在碧峰峽鎮黃龍村,我們見到了雨城區任職時間最長、也是年齡最大的貧困村第一書記宋雲才。今年53 歲的他被大家親切地喚作“老宋”。2015 年8 月到黃龍村后,宋雲才就在思考如何發展壯大脫貧產業,經過實踐檢驗,最讓老百姓受益的,便是雷竹基地的引進。

  “經過7 年的考察,我們認為雨城區的土壤、溫度和海拔非常適合雷竹生長,具備規模化發展雷竹的基礎。”雅安道和天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宋金水說,“黃龍村班組成員的全力支持、高度配合,促使雅安第一個雷竹基地落戶在這裡,我們目前計劃在雅安栽種3 萬畝雷竹,再帶動百姓栽種30 萬畝,讓綠色經濟走出四川,走向全國。”

  剛到黃龍村時,宋雲才便盤算著如何把閑置土地利用起來。如今,荒山變“金山”,一株株長勢良好的竹苗讓村民們看到了希望。曾經,黃龍村的年輕人大都外出務工。如今,村民不僅能收土地租金,在家門口還能工作掙錢。不只是25 戶貧困戶,還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回到家鄉建設家鄉,一個月有了三四千元的收入。“通過產業示范、勞務促收、資源整合等,特色產業項目在鄉村才能開花結果。”宋雲才對黃龍村雷竹產業的未來發展很有信心。

  雷竹產業只是打開黃龍村致富門的第一步。“讓老百姓轉型為產業工人,帶動當地人持續增收,最終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綠色經濟模式,這不僅僅是經濟效益,更是生態效益。”宋金水說道。

  在距離黃龍村不遠的白馬村,依托碧峰峽與上裡古鎮,正以康養產業為依托,吸引著大批游客,也帶動著當地百姓脫貧致富。萬森康養庄園作為雨城區第一個社會投資的康養項目於2017 年落地白馬村。同時,各類餐廳、農家樂與康養酒店、康養地產都在這裡落地生根。以旅游產業為主,白馬村主打“生態”,農戶散養的雞肉鮮美可口、自制的香腸臘肉供不應求,新鮮蔬菜綠色有機。村裡設立了星級農家樂評選品牌“森林人家”,為農家樂服務人員提供定期免費體檢、服務技能培訓,讓農家樂不斷提檔升級。

  在草壩鎮(原合江鎮)塘壩村,從早春芽茶採摘開始,雲台山茶葉集市每到中午和傍晚就熱鬧非凡。“自2017年茶葉集市建立后,茶農再也不用到田間地頭賣茶葉,更不會因為信息不通而導致好茶葉賣了低價。而茶商更是能在這裡多對比、多選擇,以優價收購好茶。”草壩鎮塘壩村黨總支書記魏國強介紹道,“下一步我們還會對茶葉集市進行擴建改造,規范茶葉交易市場,助推產業良性發展”。

  2018 年塘壩村貧困戶全部脫貧摘帽,為了鞏固產業,加大布局,塘壩村致力於發展藝術產業,實現“兩條腿走路”。“目前,我們已引進13 家藝術文化民宿,已建成並投入營運5 家,通過引進藝術家培養本地人才,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魏國強說,“下一步,我們還准備開發研學旅游,努力建設產業興旺、藝術培訓、生態宜居、鄉村文明的美麗新農村”。

  扶貧先扶智 讓貧困村成為詩意的家鄉

  在白馬村君臨山庄的靜謐下午,房客在院子裡悠閑地聊天喝茶,而廚房裡,高加林正在忙著准備晚餐。2014 年高加林脫貧,在政府五改一建、貼息貸款等政策的幫扶下修建了這家農家樂。白馬村環境幽靜,山上能觀賞雲海,山下可游覽白馬泉和上裡古鎮。而最讓游客贊不絕口的是高加林的廚藝。每到旺季,山庄的房間總是供不應求,必須提前預訂。

  “脫貧攻堅重在扶智,一定要讓他們有脫貧的技能、有脫貧的本事。並且要為他們做好服務工作,解決后顧之憂。”談起白馬村第一書記的工作,韓莎笑稱自己是個“推銷員”,負責將村裡好的農產品推介出去,“要讓好的資源走出去,最重要的是基礎設施的完善。去年,我們修建了4 公裡的生產便道和便橋以及一個100 立方米的蓄水池。之前,有一段路落差達一二十米,經常有老百姓摔下去。在今年我們修了坡道,並且在相對危險的路段新增了2 公裡的護欄”。

  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人居環境的不斷改善、新興產業的不斷發展,讓貧困村變得越來越美麗。在草壩鎮塘壩村,整潔的瀝青路在連綿的茶山之間穿行,鮮花、綠樹、柵欄、民居與一棟棟充滿現代美學的民宿構成一幅鄉村美麗畫卷。而這裡動人的不只是茶園風景,還有“農民油畫”的情懷——這裡的農民白天腰間別一個竹簍,在茶地裡摘茶﹔夜晚則拿起畫筆,在家作畫。

  近年來,雨城區立足豐富的茶產業資源、自然風光宜人的資源稟賦,以草壩鎮為試點,創新探索建立富有特色的文創助推鄉村振興工作機制,用藝術喚醒鄉土、以文創激活舊村,闖出了“黨委政府+ 藝術家+ 農民”的文創發展模式。

  在塘壩村,“厚山·畫家民宿”成為都市人享受慢生活的選擇。而“厚山”的主人、油畫家廉學洺還有另一項工作——免費教農民畫油畫。目前油畫班的學員已完成作品百余幅,售價從幾百元至上千元。日本福知山大學教授在塘壩村參觀期間現場曾收藏了兩幅畫作,並邀請當地村民到日本舉辦農民油畫展。

  廉學洺說:“有一天村民不再出遠門務工,能在塘壩村擁有自己的畫室,畫室裡挂滿原創的藝術文創作品,來到這裡的人們欣賞並購買這些作品,這是我的理想。”

  農民拿起畫筆,而美麗的鄉村也吸引著來自都市的女孩來到這裡追尋創業的夢想。在望魚古鎮,一家草木染店靜靜地開著。“這裡的氛圍很適合讓我沉澱下來做手工藝,而我的創作來源於生活中感受到的美。”店主劉隨向我們展示著最新的設計作品,“這是周公河帶給我的靈感。你們看這藍底白花是不是很像夏日蕩漾的水波?”

  各級財政扶貧資金近2 億元,組織實施基礎設施項目200 個,實施2460戶貧困戶五改一建,建檔立卡人員100% 參保,2020 年春季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貧困學生1024 人,入學率達到100%……數據背后,是雅安雨城區不斷擦亮“第一書記”名片,以黨建引領助推脫貧攻堅提質增效﹔是這座茶馬古道重鎮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發展新興產業增強脫貧攻堅造血功能﹔是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標准,聚焦脫貧質量和成色,一鼓作氣、乘勢而上、決戰決勝收官之戰。未來,將有更多的人留在家鄉建設家鄉,也將吸引更多人來到鄉村,尋找詩意的美好,共譜脫貧奔康的幸福之歌。(夏盛蘭 肖蓉 記者 袁洋)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