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制造 求解高質量發展

2020年10月19日07:14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綿陽制造 求解高質量發展

  130℃!這一次,“綿陽紀錄”成為“世界紀錄”:東材科技生產的一款阻燃耐溫電工聚酯薄膜,其長期使用溫度達130℃。中國僅1家、世界僅3家公司可以達此水平。

  30分鐘!這一次,“綿陽速度”引領“行業速度”:長虹智慧顯示工廠智能化改造后,1名工人組裝1台智能電視時間縮短為30分鐘內,人均效率提高65%。

  98%!這一次,“綿陽精度”代表“全球精度”:基板玻璃切割率的全球行業標准,95.5%為優秀,而綿陽惠科光電基板玻璃切割率可達98%以上。

  一個個“紀錄”“速度”“精度”,提升著綿陽制造的新高度。

  看排位,制造業產值佔工業比重由2014年的92%升至2019年的96.5%,省級專精特新企業、高成長型企業、行業“小巨人”企業數均居全省前列。

  看結構,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佔工業比重達39.2%,較2015年提高5.2個百分點。電子信息、新材料等六大重點產業產值佔工業比重達68.5%,其中,電子信息制造業營業收入佔全省四分之一。

  看后勁,工業投資連續38個月、技改投資連續36個月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2019年科技部火炬中心評價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數居全省第二位。

  全國2019年度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市(州)名單公布,綿陽成為西部地區唯一獲獎城市。

  制造業興,城市強。全國城市GDP排名由2014年第123位升至2019年第93位。綿陽為什麼能?

  新中取高:

  以增量帶存量,讓老樹發新枝,新舊並進,進而提升整個產業的水平

  時間回到2018年10月,總投資超50億元的長虹智能制造產業園破土動工。長虹,這家四川最大的制造業企業,在智能制造領域邁出關鍵一步。

  在這之前,這家老牌制造企業“高營收、低利潤”的狀態已持續多年。長虹智能制造產業園動工前,京東方、惠科等業內巨頭相繼入綿。

  2015年,綿陽除長虹、九洲等少數幾家大企業外,拿得出手的高科技企業屈指可數,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無米下鍋的窘境。

  如何擺脫窘境?當年,綿陽市委市政府引進總投資465億元的京東方第六代柔性面板生產線。這一投資額,刷新了綿陽招商引資紀錄。

  “抓住一根藤,帶回一串瓜。”一個京東方的到來,不僅彌補了綿陽電子信息產業“屏”的空白,還吸引了一大批配套企業先后入駐,京東方落戶不久,做光電顯示薄膜的欣富瑞科技來了,做散熱膜的東旭騰達光學科技來了,提供電子級工業氣體及服務的法國液化空氣集團來了……

  2018年,投資240億元的惠科光電第8.6代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件生產線項目簽約。5年來,先后有6個投資超百億元的項目入駐綿陽,引進實施超5億元的項目達80多個。

  “巨頭”帶動下,過去5年來,綿陽工業投資年均增長12.8%,將全市制造業水平提升到一個新高度。

  以增量帶動存量,進而提升整個產業水平,是綿陽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大“心得”。

  “新人”到來,對本土企業形成壓力、作出示范。以旭虹光電為例,面對新形勢,公司投資2.4億元實施技改,產出的新品高鋁超薄觸控屏保護玻璃,一舉打破美日德三國企業的壟斷局面。

  不止旭虹光電。2019年,全市營收4億元以上企業建立研發機構總數達97.39%,營收億元以上企業建立研發機構總數達95.77%。

  同一年,全市技改投資同比增長16.9%,高於全國平均水平5.9個百分點,連續36個月實現兩位數以上增長。

  企業不斷提高自身創新能力,讓綿陽的老牌制造業企業老樹發新枝。

  新舊並進,綿陽,這座老工業城市的面貌煥然一新。

  合中取高:

  拆掉所有制、體制和地域之間的“牆”,整合各種資源,匯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活力

  今年中秋、國慶假期前,江油六合特材公司收到一份特殊的禮物:經過兩年努力,公司順利拿到美國GE(通用電氣公司)的國際認証。拿下這個認証,相當於敲開國際市場的大門。

  作為一家民營企業,六合特材也曾長期徘徊在低端。由弱到強的轉折點出現在幾年前,綿陽科發集團作為國資隊加盟。

  由國企大力推動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破除了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之間的“牆”,讓大量像六合特材這樣的民營企業開啟騰飛蛻變之旅。

  將不同資源整合到一起,以此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是綿陽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另一大法寶。

  整合“國”與“民”——大力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國有企業在資金、管理等方面的優勢,與民企在創新、市場開拓等領域的優勢結合。

  2019年12月,綿陽、長虹、華為三方攜手,率先建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信息技術應用創新體系,基於鯤鵬處理器的長虹天宮系統誕生。

  由點及面,截至2019年底,綿陽市屬國有企業及各級子企業混改面達69.7%,高於全省平均水平近30個百分點。

  整合新與舊——加快制造業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前不久,鼎鑫集團為上海梅林綿陽公司提供的“箱式貨車全自動裝車系統”進入試運行階段,讓車間生產效率提升30%以上。轉變的背后,智能化、數字化作用功不可沒。綿陽出台制造業智能化發展行動計劃,提出推動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全面提升制造業智能化水平。

  2019年,全市重點領域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60%、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46%﹔28個國家、省級智能制造新模式試點示范項目生產效率平均提高41.2%,產品研制周期平均縮短27.9%。

  低中取高:

  高質量發展,從低入手:較低的要素成本,較低的服務成本,較低的交易成本

  今年疫情期間,綿陽安達醫藥有限責任公司資金鏈出現問題。關鍵時刻,稅務部門發來“銀稅互動”服務短信。作為納稅信用A級企業,該公司順利申請到350萬元貸款。

  破解融資難融資貴,降低企業發展資金成本,綿陽近年推出一攬子舉措。

  出政策——2018年,綿陽從支持先進制造產業體系構建等9個方面制定20條“干貨”。

  針對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設立貸款風險補償基金,降低銀行融資風險和企業融資成本的同時,調整小微企業貸款投向、多元化貸款擔保方式、創新開拓業務品種,推出“稅務貸”“用工貸”等一系列中小微企業特色專屬業務品種。

  抓落實——健全項目推進“一把手”責任制,並創新構建“五個一”工作機制,圍繞重大產業項目,落實市級領導牽頭,明確責任單位,成立工作專班,制定工作方案,推動項目加快建設。

  市級領導深入企業排憂解難,市級部門派工作組入駐重點企業,發放重點企業“服務綠卡”,開通行政審批“綠色通道”,保障企業生產要素,協調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

  去年,綿陽圍繞企業發展的痛點、難點、堵點,“開藥方”“通經脈”,構建起以專線、專網、專窗、專員、專班為核心的“五專”機制,打造服務企業“升級版”,為企業咨詢、求助、投訴提供“零距離”服務。

  改機制——營造良好的發展“軟環境”,降低企業的交易成本和時間成本。去年8月,綿陽企業開辦協同服務平台正式上線,企業在生產經營或辦事環節中遇到任何難題、痛點,都可登錄平台反映訴求。平台通過橫向連接政府部門,實現對企業訴求“一管到底”。

  3年前,為推進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儀器向社會開放,提高科研設施與儀器利用率,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四川大型科學儀器共享平台應運而生。3年來,平台網聚科學儀器3000多台,具備1萬余項指標檢測能力,為當地企業節約經費數以億計。

  多管齊下,綿陽制造業發展的成本顯著降低。(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梁現瑞 尹勇)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