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人民日報看四川

電商助力脫貧——

大涼山腹地不再偏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督戰未摘帽貧困縣)

本報記者  王永戰  劉若軒
2020年09月13日11:5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初秋時節,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喜德縣兩河口鎮補曲洛村,俄史幾斤望著家裡新收獲的5000多斤土豆和苦蕎,再不像從前那般發愁,“一會兒農業公司的人來收貨,一斤土豆8毛錢,比市場價足足高3毛!”

  沒過多久,一輛卡車駛進村裡,稱重、裝貨,俄史幾斤的農產品便被收購一空。“我們把貨拉回去后會先進行初加工,包裝好后在網上平台銷售。”前來收購的小伙子是喜德縣袁野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員工,說完跳上車,向另一個村子駛去。

  大涼山腹地,山深路遠,地處偏僻,交通不便制約了經濟發展。脫貧攻堅戰打響后,當地發展出中藥材種植、雞牛羊養殖等特色產業。如何讓好貨出山,帶動百姓脫貧?涼山州喜德縣、越西縣等地加緊暢通電商收購、運輸和銷售網絡,發展電商助力脫貧。

  最近幾天,在越西縣普雄鎮呷古村,繡娘阿洛拉作莫正忙著培訓附近村子來學彝繡的姑娘。呷古村的彝繡一直很出名,黑紅色的絲線在彝族特色褂袍上來回穿梭,構成彝人最鮮明的服裝樣式。然而,這樣的服裝卻難以打開市場銷路:本地市場有限,向外開拓又不符合外地人的審美。

  呷古村委會主任阿候熱曲嘗試過不少辦法推銷,一直不奏效。轉機出現在2019年3月。當時,國內某電商平台負責人在村裡見到制作精美的彝族服裝,一下子來了興趣。“對方提供設計和原材料,我們負責加工,成品通過電商平台向涼山乃至全國進行銷售。”阿候熱曲喜出望外,在對方幫助下,阿洛拉作莫等當地繡娘來到北京服裝學院學習。

  “現在我們採用鑲金絲的刺繡,對方定期收購,每套服裝能賣到兩三千元!”阿洛拉作莫從沒想過自己制作的彝繡服裝如此暢銷。當地婦聯還經常組織外地單位下訂單購買,呷古村的彝繡成了緊俏貨。

  在喜德縣光明鎮阿吼村,第一書記王小兵眼下正忙著協調國網涼山供電公司與當地互聯網公司合作,建立農特產品網絡銷售平台,“我們請設計公司設計了品牌標識和包裝盒,准備進行網絡銷售。”王小兵來村裡3年多,昔日的貧困村如今已順利脫貧,百合、雪桃、青刺果等特色產業持續發展。路通了,產業有了,王小兵對電商銷售充滿信心。

  喜德縣委常委、副縣長梅勇介紹,近年來當地建設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倉儲物流配送中心和縣鄉(鎮)村三級電子商務物流配送體系,讓電商物流服務向鄉村延伸。截至目前,當地已建成鄉鎮物流配送站點24個、村級電商物流服務網點85個,開通快遞物流線路6條,實現鄉鎮配送覆蓋率100%,貧困村覆蓋率50%以上。

  喜德縣還開發了服務農戶(以貧困戶為主)的產品資源信息大數據平台(手機APP),109名脫貧攻堅幫扶隊員與109個鄉鎮中心站點和村級服務網點結對,由農村站(網點)結合實際,融合供銷、郵政、商超、金融、通信等業務,形成“一站(網點)多業”模式,推動站(網點)收入增加,帶動群眾致富。梅勇介紹,2019年,喜德全縣農村電商交易總額超過8600萬元,同比增長23%﹔農村網絡零售額1760萬元,同比增長21.3%。

  物暢其流,電商讓大涼山腹地不再偏僻,優質農產品走出了深山,鄉親們也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便利。

  過去在喜德縣,村民到縣裡或重點鄉鎮取貨,來回一趟至少要20元。現在通過快遞公司與郵政網絡有效銜接,鄉親們在家裡不用出門、不用多掏錢就可以收到貨物,快遞收發時限也由原來的到縣內4天以上,降為2天內到鄉鎮、3至4天到村裡。電商物流服務延伸的價值有多大?梅勇算了一筆賬:喜德縣每年直接減少老百姓支出1200萬元以上,降低綜合物流成本3%左右。

  “我們要整合各級電商發展資金,用於脫貧攻堅領域農產品上行補助,並對郵寄農產品進行物流補貼,促進農產品外銷。”涼山州商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重點解決貧困地區群眾電商觀念滯后的問題,加強電商技術培訓,開辟線上線下融合的營銷渠道。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13日 04 版)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