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焦慮是正常情緒 家長首先應接納

2020年09月09日09:05  來源:廣州日報
 

  每年9月在各幼兒園門口,小朋友涕淚橫流、大哭滾地、抱著家長大腿不肯入園的場景比比皆是。這些分離焦慮的表現,持續時間因人而異,但往往都讓家長心疼、擔憂。日前,在由廣州市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指導中心、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共同打造,“羊城宣傳思想文化優秀創新團隊項目”支持的廣州市家庭科學育兒第一課上,資深幼兒園教師與兒童心理專家都表示,以上是新進入幼兒園的小朋友的正常反應。

  “孩子從出生到3歲都是在家人的身邊,形成了一個密切的依賴關系。當要離開家人和熟悉的環境,去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見到陌生的老師、小朋友,出現焦慮、緊張的情緒,通過某種方式發泄、釋放情緒后,能夠自然地投入到集體生活中,其實是可以接受的。”廣州市第一幼兒園保教主任劉湘麗提醒,當孩子出現分離焦慮的表現,家長首先自己不要焦慮,而應該接納孩子的情緒,當孩子回到家中發泄情緒時,家長應該在身邊陪伴、支持,同時可以給予一些正面引導和鼓勵,比如和孩子聊聊:“今天在幼兒園有什麼好玩的事情呀?有沒有交到好朋友?”“媽媽好羨慕你,你看你在幼兒園有這麼多好吃的東西。”等等。慢慢地,在幼兒園裡,孩子也會逐漸和老師建立起信任關系,很快有新的朋友、融入到集體活動中,負面情緒也會逐漸淡化。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兒童保健部梁晶晶博士表示,家長們還應該對孩子做到誠實守信,“比如說早上送孩子進幼兒園時,告訴孩子‘我下午5點來接你’,5點就應該准時出現在學校門口。否則孩子出來沒看見你,可能會覺得‘爸爸媽媽不要我了’,從而加重分離焦慮。”另外,也可以給孩子在書包裡帶一個依托情感的小物品、小玩偶,告訴孩子“如果想媽媽了,你可以看一下”,這樣也能幫助孩子減輕焦慮。

  不過,假如孩子分離焦慮表現時間持續到一兩個月,或者出現一些生理上的症狀,如獨自不舒服、頭痛、嘔吐等等,但又查不出器質性疾病,就可能要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了。“我在門診中也碰到過這樣的孩子。去上學的時候,體溫就升高了,回家后又正常,來來回回有一個月這麼久。在排除了血液系統疾病等器質性疾病之后發現,就是心理因素所造成的。”梁晶晶說。(全媒體記者伍仞)

(責編:袁菡苓、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