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拍攝30余萬張照片 攝影師用鏡頭丈量長城

2020年09月03日09:21  來源:北京晚報
 
原標題:守雲海追烽火的小伙子

  一場雷雨過后,楊東爬上司馬台長城西端,如願抓拍到轉瞬即逝的彩虹。為期兩個月的2020年北京長城文化節正在火熱進行,楊東打算以自己的方式參與其中。5年來,這個會計專業出身的小伙子,用30余萬張照片記錄下長城之美。

  透過他的鏡頭,不僅可以看到眼前的巍峨建筑與自然風光,還能讀出背后的歷史故事和精神力量。他被一代代長城守護者的執著所感動,也在努力用作品影響更多人。

  ▍拍攝

  露宿五天終守得雲海

  “上大學那會兒就對攝影感興趣,外出旅行時喜歡隨手拍。后來在父母資助下買了人生中的第一台單反相機,雖說專業方面幾乎一竅不通,但找到了那種用鏡頭來溝通內心和自然的美好體驗。”2014年夏天,楊東大學畢業,不甘心回到家鄉丹東過那種一眼望得到頭的生活,於是來到北京闖蕩。從事會計工作之余,繼續在攝影道路上追逐夢想。

  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楊東將自己去新疆畢業旅行時拍攝的一組作品《背包之旅 行在遠方》投給《中國國家地理》。“沒想到居然被收錄了,當時特別興奮,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一線曙光。”2015年初,決定“動真格”的他專門去北京電影學院進修,在這裡認識了攝影生涯中的啟蒙老師肖殿昌,“課程結束時,老師在黑板上寫了兩個字‘專攻’,告訴我找准攝影題材至關重要。”楊東將這番話銘記在心,也明白自己的優勢在於風光攝影,但尚未想過之后會與長城結緣。

  那段時間,楊東嘗試拍過故宮、北海、頤和園,但總覺得缺乏新意。2015年9月,偶然聽說長城日出無與倫比,他坐著火車輾轉來到金山嶺長城。“那是我第一次見識到長城的巍峨壯麗,真的特別震撼。”楊東沿著長城從東拍到西,又從西拍到東,越拍越興奮,連續奮戰三天兩晚,后來抱著相機和三腳架靠在城牆上睡著了,“第三天早上,一睜眼就看到旭日東升,朝霞洒滿整個金山嶺長城,所有的疲倦頓時煙消雲散。”按下快門那一刻,楊東意識到自己終於找到了方向,而這張照片也讓他第一次嘗到獲獎的滋味。

  到了冬天,楊東看天氣預報說有雪,想到山上可能會出現雲海,於是決定去箭扣長城碰碰運氣。“原以為裝備齊全,結果去了以后才知道雪后結冰的長城有多滑,在沒有冰爪的情況下,想要上一個小斜坡都很困難。”楊東從凌晨三點開始爬,五點左右上去時周圍還黑漆漆的,等到天亮,他驚訝地看到拍攝點足有一百多人跟自己一樣在等待,“可惜第一天,雪下了一整天,別說是遠山雲霧繚繞,就連前方的敵樓都看不到。”一些攝影師陸續離開,等到第二天,期待中的畫面還是沒有出現,第三天再次失望,第四天隻剩下三位攝影師,楊東的心情也瀕臨絕望,“幸好之前離開的攝影師把食物留給我,否則我也堅持不了那麼久。”

  在雪天露宿長城,那種刺骨的寒冷他從未經歷過。“特別是夜裡耳邊呼嘯的狂風,讓人渾身戰栗。”咬牙堅持到第五天,期待已久的雲海總算出現,與雪后的長城交織在一起,“簡直如夢如幻,覺得那些天的孤獨和飢寒都化成了喜悅,也更堅定了拍長城的選擇。”

  ▍艱險

  翻山越嶺是家常便飯

  拍長城是個苦力活,驚險與挑戰無處不在。“冬天在長城上拍攝,有人問我怎麼穿那麼少,我都會笑著說東北人不怕冷。”事實上,真正的原因在於楊東的背包裡已經放不下更多衣物,除了攝影器材和干糧外,他手上還要拎著無人機和三腳架,隻能靠不斷攀爬來取暖。

  2016年夏天,楊東在古北口長城拍攝時,差點被閃電擊中。“前一分鐘還藍天白雲,后一分鐘就烏雲密布、電閃雷鳴。”一聲巨響過后,距離他20米處的城磚落下,“當時大腦一片空白,耳鳴了好長時間才緩過來。”楊東記得,自己還有很多次被冰雹砸過,“在長城上,冰雹有半個雞蛋那麼大,把雨傘給穿透了,后腦勺鼓起三個大包。”趕上夜裡下暴雨時,他在敵樓裡搭帳篷,“紫色閃電從上空掠過,接著就是‘轟’的一聲炸雷,渾身直起雞皮疙瘩。”

  為了找到更好的角度拍攝長城,楊東常常要翻山越嶺。“夏天的草比人都高,並且非常茂密,經常會因為走錯方向而迷路。”對他來說,比草更可怕的是刺,“身上曾經被野山棗樹扎了30多個刺,回到家用針一個一個挑出來,手上還劃傷了兩道口子,血流不止。”

  在拍攝中,蚊虫叮咬是家常便飯,一不留神還會撞到蜘蛛網,甚至遇到蛇或野豬等動物出沒。“有一次拍完日出下山的時候,碰到不止一頭野豬,還一直盯著我。”楊東心裡發慌,渾身直冒冷汗,趕緊拿出三腳架准備拼命,好在后來野豬轉身走開,但他還是惴惴不安,擔心下一個路口又會遇見。

  歷盡艱險之后,楊東對拍攝長城也有了更多心得體會。“長城作為古代的防御工事,精華處往往因山而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拍長城其實也是在拍山,山拍活了,嵌入其中的長城自然就活了。”楊東相信,長城與雲、霧、雪、日光、月夜等自然現象相結合,更能拍出大畫面、大意象。

  在金山嶺長城拍攝時,楊東背著器材走了大半天,也沒找到理想的位置。困頓之時,他坐在石階上休息,猛然注意到天空一片烏雲飄來,形狀就像燃燒后翻騰的濃煙,“腦海中立即浮現一幅烽火台上烽火燃燒的畫面,仿佛回到古戰場,觸摸到了長城的生命。”於是,他趕緊拿出相機,調整光圈快門,順著長城奔跑,尋找烏雲與烽火台的最佳錯位,以求烽煙再現的效果。回憶起這些,楊東至今仍然興奮不已。

  ▍憧憬

  想用一輩子去拍長城

  在拍攝自然風光之余,楊東也逐漸領悟到長城的厚重歷史。“我發現古人在修建長城時,還會在敵樓的門上雕刻一些精美的花紋圖案,還有代表部隊番號和年代的文字,突然覺得長城不再只是一堆磚石,而是承載著許許多多的故事。”每年中秋,楊東都會到長城上拍月亮。望著一輪明月從山間慢慢升起,與長城交相輝映,他似乎能看見古人守護長城的場景。楊東不由得感慨,那種真實的歷史和感情最打動人心,也容易讓人產生共鳴。

  “長城之於我而言好比一部寶典和富礦,每走近它一次,它就會饋贈你一次。”2018年,楊東接受了紀錄電影《愛我長城》攝制組的邀請,為老紅軍王定國拍攝一張她心目中的長城。“算是一個契機吧,我們沿著長城從東北到新疆,拜訪長城守護者,聽老專家老前輩講述長城的故事,了解到他們默默的付出,也讓我對長城有了更深的理解,更被他們的執著所感動。”

  四季輪回,歲月流轉,楊東拍攝長城有了更多時間上的刻度。春天的時候,他會到撞道口長城看漫山遍野的桃花和杏花,夏天則在雨后看箭扣長城雲霧繚繞。“秋天的時候,慕田峪長城是不錯的選擇,八達嶺長城的紅葉也很壯觀,而冬天最美的就是司馬台長城。”

  楊東憧憬著,拍攝自己與長城的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從一個年輕的小伙子,拍到白發蒼蒼,長城永遠都在那裡,而人在一點點變化。”他知道,自己一輩子也未必拍得完長城,但會用自己的一輩子去拍。(北京晚報記者 宗媛媛)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