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倡導節約,請勿形式化

羅昱

2020年08月28日16:24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一粒米千滴汗”,節約糧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據人民日報消息,我國每年浪費的糧食約為3500萬噸,接近中國糧食總產量的6%。而今年全球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的人口數量,可能由1.35億增至2.65億。所以,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每一粒米都值得被好好珍惜。

“光盤”送優惠券、推出“半份菜”、“N-1”點菜模式……連日來,各地都在創新方式倡導節約之風,令人欣慰。但與此同時,有餐廳依據人的體重數據決定其點菜量,還有餐廳規定食客有剩菜就扣服務員績效……某些餐廳“倡導節約”的方式似乎走得有點偏,同樣引起了網友熱議。

按體重數據點餐,顯然缺乏科學依據,胖的人未必能吃很多,瘦的人也未必就吃得少。就像網友所言,“杜絕浪費沒問題,但不能剝奪別人吃飽吃好的正當權利吧”。因為食客不“光盤”就扣服務員績效更說不過去,客人要點菜難道服務員還能不答應嗎?

實際上,抵制“舌尖上的浪費”,並不是要和“吃飽吃好”形成對立。讓“光盤”成為“食尚”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種。比如,有的餐廳設立了專門區域展示菜品份量大小,讓食客告別“盲”點﹔有的單位食堂通過運用大數據分析,實現了更精准的食材配置﹔外賣平台上,不少菜單列表也有“夠X人食用”等提示。

筆者對“節約”的理解,是倡導“健康、科學地飲食”,而不是為了節約而節約,在形式上“搞噱頭”,讓事情變味兒。須知,厲行節約並非只是食客或服務員的事兒,從食材入廚到食客用餐完畢后的處理,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有節約意識。不論是在外就餐還是居家煮食,我們要做的,是努力找到“吃得舒服”與“杜絕浪費”的平衡點,以更為人性、切合實際的方式凝聚共識、形成長效。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