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殘疾一級的樂山小伙 用APP為聽障人士裝上“耳朵”

2020年08月28日09:21  來源:成都商報電子版
 
原標題:聽力殘疾一級的樂山小伙 用APP為聽障人士裝上“耳朵”

11歲以后雙耳完全失聰,不過90后的石城川始終堅信,缺陷也是一種美。不管是學習、工作還是后來的創業,樂觀自信的他從不自怨自艾。

聽不見聲音的無奈和痛苦,常人是體會不到的,但石城川懂得。聽力殘疾一級的他,自己創業推出了一款名為音書的APP:一款利用字幕功能、語訓功能、智能助聽功能和手語學習功能等,為聽障人士量身打造的工具軟件。

90后的他是樂山人

畢業於暨南大學

1992年出生的四川樂山人石城川,畢業於暨南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系。畢業后,他一直留在廣東。接受採訪時,他通過微信一邊用音書APP將記者的話翻譯成文字,一邊回答記者的一個個提問。

音書APP,是一款用於聽障人士(聾人)溝通交流的工具軟件。通過在APP中嵌入語音識別及語音合成等技術,實現聽障人士的信息無障礙溝通,同時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進行語言康復,進一步改善聽障人士與外界溝通的現狀。它的創始人,正是石城川。

“全國有聽力殘疾人2780萬,部分人有條件使用耳蝸或者助聽器,而更多的人可能根本沒有機會。”一直關心著聽障人士的石城川告訴記者,2012年左右,他接觸到了語音識別技術。當時,他便有了發明一款專門為聽障人士設計的APP的想法。

身處無聲世界

仍然自強不息

石城川自己就是一位聽障人士。聽不見聲音的無奈和痛苦,常人是體會不到的,但石城川懂得。

“我11歲的時候因為生病導致聽力障礙,我雙耳的聽力都是120分貝。”石城川解釋說,120分貝指的是聽力損失120dBHL(dBHL:Decibel Hearing Level,聽力損失程度)。一般情況下,聽覺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方面極重度損傷,較好耳平均聽力損失≧91dBHL,這已經達到了聽力殘疾一級的程度。這個級別中的聽障人士,在無助聽設備幫助下,不能依靠聽覺進行言語交流,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動上極度受限,在參與社會生活方面也可能存在嚴重障礙。

然而就是這樣的條件下,這個90后小伙子一直沒有氣餒。2011年,石城川高考被暨南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系錄取。大學期間,他獲得學校“自強不息”之星稱號。畢業后不久,他下定決心開始創業,最終推出了音書APP。

3年積累60萬用戶

大部分是聽障人士

音書APP從2017年上線至今,已經有3年時間。石城川告訴記者,在60多萬用戶中,大部分都是聽障人士。使用者可以通過文字“看見”聲音,接聽語音電話,甚至進行視頻聊天。

當石城川第一次通過自己開發出來的軟件和別人溝通后,他禁不住流下了熱淚。“從小到大,我跟別人的溝通都是通過筆談,對方寫一句話,我寫一句話。現在,我終於可以‘聽見’對方說什麼了!”自從有了音書之后,石城川感覺自己整個人的氣場都發生了變化。通過音書的在線矯正和訓練,他的普通話逐漸進步,逐漸敢大膽開口說話了。

此外,不少聽障人士給石城川發來感謝信,講述音書給他們生活帶來的變化。除了聽力殘疾人,石城川團隊也在關注聽力出現損傷的老年人。最近他們推出了一款專門為老年聽損人士設計的字幕固話產品,可以幫助出現聽損的老年人更方便地與子女通電話。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胡挺 戴佳佳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