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電出問題就找網協員 綿陽探索“村網共建”電力服務模式

2020年08月24日06:56  來源:四川日報
 

  8月16日清晨,綿陽暴雨如注。“大水進了提灌站,馬上淹到電機了,搞快來看一下!”一大早,綿陽市游仙區仙鶴鎮洛水村村民汪華友就發現了險情,急急忙忙給村黨委書記潘春林打電話。潘春林又馬上聯系“電管家”梁光輝。“水淹到哪裡了?不要引起主線短路,我馬上就到!”20分鐘后,梁光輝騎著電瓶車趕到提灌站。

  要是在過去,汪華友可能在提灌站苦等幾個小時。

  我省開展鎮、村建制調整改革后,如何做好“后半篇”文章成為一大課題。尤其在農村要素保障方面,長期存在“企業想管不能管、政府能管難以管”的尷尬局面。為破解這一難題,國網綿陽供電公司探索“村網共建”等村級建制調整后的電力服務模式。汪華友3人在這個大雨傾盆的早上串起的鏈條,正是這一模式的一次微循環。

  建立“電管家”+“網協員”農村電力服務新模式

  最近幾天,潘春林忙著和梁光輝對村裡農戶安裝漏電保護器的情況進行排查,督促村民安裝。“這幾天連續降雨,一旦漏電,后果可能非常嚴重。”在此之前,梁光輝想要入戶排查非常困難,“村民都不認識你,說了也沒人聽。”

  這次排查,潘春林亮出新身份:網協員。今年5月,國網綿陽供電公司在游仙區率先開展“村網共建”試點,探索建立“電管家”+“網協員”農村電力服務新模式。5月28日,公司與游仙區政府簽訂框架協議,游仙供電公司與3個試點鄉鎮簽訂合作協議,在50個村選拔了50名網協員。潘春林是其中之一。

  考慮到電力工作的專業性,此次選拔的50名網協員,都年富力強、有一定威望和較高文化程度,90%以上都是村社干部。

  “我們將安全風險小、技術門檻低的信息類業務,交給網協員實施,包括電力設備運行狀況收集、供電服務需求對接等。”國網綿陽供電公司副總經理高俊說,網協員“動口不動手”,有一定危險性的專業工作由“電管家”去做。公司根據村社規模、工作質效等差異,按照每月平均每個村400—600元的補貼標准支付給鎮政府,再由其考核到村。

  上下班路上順手拍拍電線杆、變壓器,把照片發給梁光輝,成了潘春林“履職”網協員后新的工作日常。“平時幫獨居老人在手機上交交電費﹔遇到暴雨等極端天氣進行電力設備巡查、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時間可以從過去的五六個小時縮短到20分鐘。”潘春林說,現在村裡每家每戶都知道他是網協員,用電出問題就找他。

  “隨著農村要素保障的半徑擴大、服務人群增加,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讓服務‘下沉’,保証服務不減。”游仙區委組織部副部長梁紅梅說,從試點兩個多月的情況來看,這項工作解決了百姓的實際問題,夯實了基層政權基礎,密切了干群關系。

  目前,游仙區政府從履行“管電”職能出發,將逐步推行有執法權限的部門現場處置權下放到鎮(街道),推進工信部門電力設施保護、電力執法、電力施工協調等職能下放到鎮,依托網協員隊伍落地落實。

  整合“六網”,讓網協員發揮更大作用

  再過幾天,潘春林作為網協員的職責又將增加一項:協助中國通信服務綿陽分公司的工作人員,對全村通信設施進行巡查,溝通報告相關問題。

  前不久,中國通信服務綿陽分公司與洛水村達成協議,加入“村網共建”,由潘春林為其提供信息服務。該公司與綿陽安州區也在商談合作,之后可能在安州區的20個村開展全面試點。

  “這事是我們去促成的。我們的想法是,不斷地拉新朋友進入這個‘朋友圈’。”高俊說,“村網共建”不是“村電共建”,“這個‘網’,不只是電力,而是包含了水電氣郵路通等要素保障的‘六網合一’‘多網融合’。”

  這樣的思考顯得水到渠成:網協員走村入戶,可及時掌握和回應群眾各類訴求,發現並處理各類不穩定苗頭,在農村各項要素保障方面,有更多的文章可以書寫。但在現實推進中,尚有不少障礙需要跨越。

  不同於供電隻有一個主體,農村的水、氣、郵政快遞等,往往由多個企業負責不同的村社,要整合“六網”,讓網協員發揮更大的作用,難度不小。

  “我們明確提出要推動其他的公司、項目加入‘村網共建’,但不拘泥於‘六網’。根據村裡實際情況,可以搞‘兩網合一’‘三網合一’。”梁紅梅說,切忌政府大包大攬,搞“一刀切”。

  而“村網共建”的另一項實際意義,也將逐步顯現。“以前,村鎮的產業規劃和電力規劃是脫鉤的,哪裡要拆、哪裡要建,我們並不清楚,電線拉好了又改,造成資源浪費。”國網綿陽供電公司農電管理工作負責人牟衛東說,基於網協員的信息雙向傳遞,將有效推動電網規劃建設與鄉村規劃和產業發展的精准匹配。(記者 張彧希)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