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劍閣木馬鎮:政府帶領農民開拓市場

2020年08月15日09:53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一年建成一個扶貧新村,每個新村都有一個扶貧產業。特別是程山村40天建成了一個牛場,“那些天五台機械晝夜施工,人歇機器不歇。”在這個“節奏”下,如今有了李子園、葡萄園、哈密瓜產業園和雞場、牛場、豬場的木馬鎮在2017年備選全國易地扶貧搬遷現場會,如今村民都住上“洋房”,那之后呢?

“沒有,這幾百畝‘八月脆’李子倒不張口問我們要吃的,但稀缺人來買,急需人來吃!”8月12日,四川省劍閣縣木馬鎮副鎮長魏大良說。

干部賣李子,這賬如何算

鎮干部唐麗瓊成了“李子大使”,到她曾經工作過的普安鎮銷售李子去了﹔魏大良也北上廣元的“川北”水果交易市場打探。

“這邊超市要2噸!”唐麗瓊得了“頭功”。而相比政府的快速反應,李子園那頭顯得有些慢。

木馬鎮井泉村上百畝的李子園裡,業主郭廣坪正組織20多人在搶摘李子。

“小的要摞掉,朽的、裂口的不要!”郭廣坪很著急,“種也累,賣也累!”

“咋不累嘛,‘扶貧李子’‘扶貧桃子’到處都是。”魏大良反饋他的市場“考察報告”!

面對這種局面,木馬鎮干部並不顯疲態,反而“愈挫愈勇”,急郭廣坪之所急,賣李子的鏡頭像“南泥彎開荒”。

“我們不幫業主把李子賣了,企業沒賺頭,農民在哪務工嘛!”魏大良說出了政府比業主還上心的原因。當天,在郭廣坪摘李子的隊伍中有5個人是常年在園子裡務工的本地農民,其中魏清華、魏愛英、郭沛生、魏錦華等4人是精准扶貧對像。因事故失去一隻手臂的魏愛英照樣一天可領70元工資,大伙都夸她比哪個有雙手的人都快,盡管她“快手”致富,但往些年種庄稼就是沒有現在打臨工掙的多。“如今每年至少比種庄稼多掙一萬元純利!”魏愛英說。

在木馬鎮的共同村數百畝李子採摘園裡,貧困戶薛桂堂、艾淑秀、薛熙堂、王小蓉、孫秀瓊等正要為當天要運往重慶的2噸李子忙碌著。貧困戶艾淑秀一家三代人疾病不斷:“兒子和孫子花了七萬元了,我一昏就是幾個小時。”艾淑秀感嘆:“不是村裡有工打,哪個地方敢要我這個‘病秧秧’去掙錢!”

原來干部主動賣李子是怕業主倒了,群眾吃虧!

農產品不是商品,有多少人明白?

這樣,木馬鎮干部不僅建園辛苦了,整個產業起來后依然不脫鉤,不敢“斷奶”。相反,政府比企業還主動在闖市場。

魏大良介紹:“我們鎮已經給全鎮的農產品成功注冊了‘劍門雲頂’的商標,涵蓋7大類51小類。”李子園、葡萄園、哈密瓜產業園和雞場、牛場、豬場裡的都涵蓋進去了。

魏大良要求郭廣坪停止使用網上淘來的普通李子包裝箱,改用標有全鎮統一商標的李子包裝箱:“我們政府成本價給業主,主要目的是讓農產品變商品,能在市場順利流通!”

魏大良強調闖市場要穿著符合市場的“馬甲”,“劍門雲頂”就是木馬鎮編織的進入市場的“木馬”。

沒有這個商標前,魏大良已經失去了許多要開票入賬的單位訂單。“一提開票,別人說你農產品不是商品,難辦。這有多少人知道?”

一邊鎮上讓企業“入駐”“劍門雲頂”,一邊魏大良等一班人繼續線下賣葡萄、哈蜜瓜。當然牛場等扶貧“產業”的場地租金也由一年3.5萬漲到了4.5萬元,這集體經濟多進賬的一萬元也是政府這般“神操作”的價值體現。

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想什麼辦法?

木馬鎮鎮長楊清對全鎮如何融入市場更有想法:“我要辦木馬鎮網店,騰出一幢辦公樓(此樓是劍閣縣剛完成鄉鎮區化調整,合並到木馬鎮的一個原有鄉政府辦公樓)拿來做店商平台,讓鎮上的7個快遞企業先期免費入駐,鎮上專門派一個干部具體負責,建成區域性網貿中心,同時帶動全鎮運輸、餐飲等服務業蓬勃發展!”

為此,木馬鎮已經先期把鎮上7個電商員送到縣上進行了專門培訓,同期去的包括一名鎮干部。

木馬鎮黨委書記說:“我之所以這樣做,是劍閣縣剛開了‘兩會’。會上明確了全縣要盡快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如何破題?我想會議后全縣各鎮都有自己的辦法,我鎮就先期啟動店商平台建設,先把木馬的‘劍門雲頂’商品賣到成都和重慶再說!”

當天,楊清親自目送赴重慶的2噸李子離開。她拿出剛剛閉幕的劍閣縣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明確劍閣將“加快電子商務進農村”建設,為此將“積極發展電子商務新零售和直播帶貨線上銷售增長”等“拓展市場的‘三大活動’”。

於是就有了木馬鎮的“‘多彩雲頂’鄉村綜合體、‘劍門雲頂’電商體驗基地等建設項目。”該鎮將建立一支專業營銷隊伍,自創一個網上平台,一個商品化方案,一套營銷方案,配備一個完整的供應鏈,充分利用閑置辦公資源,建立農特產品網貿交易中心,創建全縣、全市電商示范鄉鎮。“下一步將在淘寶、天貓等主流網站開設‘劍門雲頂’網店,銷售木馬的‘脫貧致富’產品。”楊清信心滿滿。(郭蒙)

(責編:袁菡苓、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