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板坡村的幸福變遷

2020年08月13日10:26  來源:廣安在線
 
原標題:石板坡村的幸福變遷

“村裡修建了水泥路,安起了路燈,發展了產業,變化太大了!”近日,廣安市岳池縣苟角鎮石板坡村返鄉農民工宋莉華看到村裡的變化,由衷贊嘆道。

過去,石板坡村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無特色支柱產業,村民主要靠外出務工或個體發展養殖種植業增加收入,貧困戶自主增收脫貧的意願低、能力不足。

自四川大學定點幫扶以來,該校充分發揮綜合大學優勢,整合校內外資源,實施產業項目幫扶、環境整治、活動中心綜合樓建設等,使石板坡村舊貌換新顏。

強化基礎設施建設

改善貧困村人居環境

“現在村裡道路暢通,出行方便。”8月1日上午,正值趕場,幾位村民買完東西提著大包小包,走在回家的路上。“這段路是前往村黨群服務活動中心的必經之路,雖然隻有700來米,但以前路面坑坑窪窪,騎車顛簸,步行難走,我們去辦事或趕場都寧願繞行4公裡。”

記者了解到,在四川大學幫扶之前,村裡基礎設施落后,沒有路燈和垃圾池,村民沒有公共活動場所。這些情況都被幫扶人員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該村第一書記馮鳥東來自四川大學現代教育技術中心,通過實地調查,他決定從修路著手,改變村容村貌。

馮鳥東和幾位幫扶人員結合村情民意,制定方案,積極向川大爭取項目資金,協助該村修建水泥路5.5公裡,入戶便民路7155米。同時,為該村主道安裝太陽能路燈、鋪設自來水管道、修建垃圾分類池等,並按照相關標准建設公共廁所,讓村庄煥然一新。

如今,不僅沒有了“煩心路”,村民晚上也不用再“摸黑”走路了。

發展農業產業

帶動村民持續增收

產業扶貧是促進貧困村發展、增加貧困農戶收入的有效途徑。針對石板坡村的實際情況,四川大學幫扶人員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選擇與具有較強經營實力的鑫鮮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採取“合作社+公司+農戶”模式。即由村集體主導組織建設大棚及相關配套設施,建成后由村民自願認領蔬菜大棚﹔公司提供種苗、技術指導,並負責回收農產品。

2019年,四川大學又出資57.4萬元在村裡建起了佔地45畝的川石綜合農業產業園,有效解決了村裡土地撂荒問題,同時還吸收了一批貧困戶就業,帶動他們脫貧致富。

“看到家鄉變化這麼大,作為村裡的一分子,我感到由衷自豪。”在外務工多年的鑫鮮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宋玖也是石板坡村村民,如今他已是村裡“智囊團”成員之一。

據宋玖介紹,每天在川石綜合農業產業園工作的村民有30余人。“產業園就是村裡的‘農業產業發動機’。”宋玖說,產業園建起后,群眾的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持續增收有了保障。

扶貧+扶志+扶智

激發脫貧內生動力

近日,四川大學學生藝術團“文藝輕騎兵”與岳池縣文化館一道,為石板坡村村民帶來了聲樂、舞蹈、朗誦等形式多樣的文藝節目,受到當地村民的一致歡迎和好評。

全力加強思想文化引領,進一步增強貧困群眾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創造力、凝聚力,是四川大學促進扶貧與扶志、扶智深度融合,激發石板坡村內生動力的其中一項舉措。

為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四川大學出資修建了300平方米的黨群活動中心、500平方米的活動院壩,配置了13件健身器材,並打造聯合支部黨員之家、文化中心、村史館等活動場所。

馮鳥東認為,脫貧不能僅在物質上脫貧,還需要在精神上脫貧,要讓貧困戶擺脫“等靠要”思想,讓他們有一技之長,才能防止返貧。於是,通過引進四川大學師資力量,石板坡村建起了多媒體網絡教室,並採用遠程教育和現場授課相結合的方式,使“農民夜校”真正取得實效。2019年,四川大學派出教師隊伍在石板坡村“農民夜校”授課12個課時,拓寬了群眾視野,增強了脫貧內生動力。(任雨薇)

 

來源:廣安日報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