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建泛歐泛亞陸港主樞紐、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門戶樞紐進程中——

成渝廣開“門”“路”

2020年08月13日06:56  來源:成都日報
 
原標題:成渝廣開“門”“路”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不小的沖擊。然而,日前發布的一組數據卻彰顯出了成都的發展活力和韌性。據成都海關發布的最新外貿數據,前7月成都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3898.3億元,同比增長24.9%,增速較今年上半年擴大了1.4個百分點。透過數據可以看出,融入“雙循環”、唱好“雙城記”,成都發揮國內循環的回旋空間和國際循環的門戶樞紐作用日益明顯。在泛歐泛亞陸港主樞紐、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門戶樞紐建設進程中,記者的採訪本上滿滿記錄著成都、重慶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提升城市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忙碌場景。

  採訪本上的故事 日期:6月10日,地點:成都

  國家戰略·賦能新機遇

  摘要:川渝兩地海關簽署《共同支持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合作備忘錄》,標志著彼此合作進入戰略引領、高位推動、全面深化新階段。同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主角,成渝兩地頻頻攜手合作,搶抓機遇。

  共建面向世界鏈接亞歐

  戰略通道和門戶樞紐

  從“成渝經濟走廊”到“成渝經濟區”,再到“成渝城市群”,以及現在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體現了中央頂層設計對川渝地區發展的戰略重視。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前所未有地強化了成都引領西部乃至全國高質量發展的使命擔當。同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主角,成渝兩地最近頻頻攜手合作,搶抓機遇,唱好“雙城記”,共建“經濟圈”。

  6月10日,成都海關與重慶海關在線上簽署了《共同支持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合作備忘錄》。這意味著川渝兩地海關合作進入戰略引領、高位推動、全面深化新階段。

  3月27日,兩列中歐班列滿載著電子配件、機械制品等,分別從成都國際鐵路港、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出發駛向歐洲,開啟了兩地融合發展的新進程。

  成都、重慶開行的中歐班列在國內運輸貨值最大、輻射范圍最廣、產業帶動最強。截至2019年底,成渝地區的中歐班列累計開行數量佔全國的比重超過40%。目前,國內開通中歐班列的城市已經超過60個,成都和重慶開行的中歐班列綜合競爭力名列前茅。

  與以往不同,此次兩列中歐班列機頭都挂著兩地共同的標識“成渝”。3月27日當天,成都國際鐵路港管委會還與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管委會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確立了圍繞通道口岸互聯、產業招商互補、開放創新互享、機制協同互促四大領域20項具體內容開展合作。

  作為“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節點,成都正加快推動內陸和沿海沿邊沿江協同開放,打造立體全面開放新格局。

  7月15日召開的成都市委十三屆七次全會,提出要著眼共建面向世界鏈接亞歐的戰略通道和門戶樞紐,完善泛歐泛亞節點網絡和四向拓展服務體系,構建連接東盟、銜接日韓、覆蓋中亞、聯通歐洲進而鏈接全球的亞蓉歐陸海空聯運戰略大通道,打造“一帶一路”進出口商品集散中心、供應鏈樞紐城市。

  與此同時,成都正加快打造國際陸海聯運走廊。隨著國際集裝箱功能區、國際鐵路港多式聯運項目及集裝箱共享中心加快建設,成都國際鐵路港樞紐能級進一步提升,將全面鞏固提升國家物流樞紐和泛歐泛亞國際供應鏈體系的樞紐地位。

  採訪本上的故事 日期:7月27日,地點:南充

  國際班列·承擔新使命

  摘要:中歐班列(成都)南充班列首發開行,共享亞蓉歐大通道發展紅利。成都加快打造泛歐泛亞陸港主樞紐,支撐西部地區更好融入和服務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更好融入“雙循環”

  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7月27日,一陣鳴笛之后,一列滿載“南充造”貨物的中歐班列(成都)南充班列從南充現代物流園緩緩啟動駛出,然后經成都出口,把貨物運抵德國、意大利、西班牙、俄羅斯等歐洲市場。

  這是首趟中歐班列(成都)南充班列。這一天,“成都國際鐵路港中歐班列南充基地”在南充挂牌亮相。首發班列開行、組貨基地成立,標志著中歐班列(成都)構建起川東北地區西向、北向國際物流大通道,有力推動了南充打造“一帶一路”節點城市的步伐。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指出面對中長期問題,“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意味著首先要打通堵點、暢通循環,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充分挖掘內需潛力﹔“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則要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持續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加快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既是外部環境變化的必然結果,也是國內步入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背景下,作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節點城市,成都近年來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積極貫徹省委“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戰略部署。

  中歐班列(成都)已成為成都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載體,推動著成都乃至四川成為泛歐泛亞對外開放高地。1—7月,成都開行國際班列約2200列,同比增長43.0%,其中中歐班列(成都)開行近1200列,同比增長58.6%,有力促進了地區經濟快速復蘇。與之相呼應的是,前7月成都外貿進出口近3900億元,逆勢同比增長24.9%,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同比增長47.1%。

  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研究員樊一江稱,完善的通道有利於提升內外聯動水平,推動產業集聚發展,支撐西部地區更好融入和服務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市口岸物流辦相關負責人稱,接下來將繼續堅持把互聯互通作為對外開放的前提和基礎,加快打造國際鐵海聯運大通道和泛歐泛亞陸港主樞紐,持續推動“強樞紐、暢通道、促貿易、聚產業、優環境”,促進開放型經濟穩定發展。

  採訪本上的故事 日期:7月28日,地點:成都

  陸海通道·形成新格局

  摘要:《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出台,明確提出建設自成都始發至北部灣出海口通道,與重慶另兩條出海口通道共同形成西部陸海新通道的主通道。成立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產業發展聯盟,是響應總體規劃的一大舉措。

  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

  吸引供應鏈優質資源落戶

  匯聚沿線500余家物流和商貿產業龍頭企業,涵蓋“13+1”省區市的水、鐵、公、空、金融和信息等多個物流相關產業——7月28日,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產業發展聯盟在成都正式成立。

  去年8月,國家發改委印發《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明確建設自成都經瀘州(宜賓)、百色至北部灣出海口,以及自重慶經貴陽、南寧至北部灣出海口,自重慶經懷化、柳州至北部灣出海口三條通道,共同形成西部陸海新通道的主通道。

  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產業發展聯盟的成立,是響應《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的一大舉措,旨在著力促進提升新通道運輸能力和物流發展質量效率,深化國際經濟貿易合作。

  國家高端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研究院所所長王國文表示,聯盟成員通過共享信息、共享市場等方式,將在共建通道經濟中發揮巨大的助推作用。

  在“一帶一路”建設持續深入推進下,我國與東盟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快速發展,目前東盟已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家發改委印發的《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涉及13個省區市,四川、重慶均在其中。

  今年7月,省發改委印發《2020年四川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工作要點》,提出推動交通物流發展,深化南向經貿合作,形成通道建設良好開局。指出要強化成都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輻射帶動能力以及成都鐵路主樞紐功能,建設成都青白江多式聯運轉換中心﹔重點發揮成都國家重要商貿物流中心作用。

  去年10月,《成都市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促進南向開放合作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出台,為成都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定下行動綱領。提出到2021年基本建成南向供應鏈資源配置中心,構建以“東蓉歐”為主通道的全球供應鏈體系。

  “成都西部陸海新通道開通為我們提供了更適合的物流選擇,我們運輸時間平均節約半個多月,還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貨損率。”神龍汽車有限公司成都工廠物流經理嚴慶介紹,從2018年起,神龍汽車借助西部陸海新通道每周至少有一整列的整車配件出口到越南和馬來西亞,其生產的標致車系在越南地區銷售量與日俱增。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認為,當前受疫情影響,全球供應鏈處於無序狀態且進入一個重構的過程。在此背景下,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作為國家供應鏈布局的重要舉措,將吸引供應鏈上的優質資源落戶到西部地區,推動西部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聯盟將搭建兩個平台,一是產業合作平台,助推通道沿線省區市物流與經濟深度融合發展﹔二是開放合作平台,助力西部地區深度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該聯盟理事長、省港航投資集團總經理曾崇勇稱,通過搭建“雙平台”,將加快西部地區形成大通道、大口岸、大物流,共同推動西部物流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為擴大對外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形成以國內大體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成都日報記者 楊富)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