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阿壩鬆潘縣地災監測員周朝能:我承擔的是守護生命的任務

朱虹

2020年08月12日13:10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周朝能在發生泥石流溝口現場。四川省自然資源廳供圖
周朝能在發生泥石流溝口現場。四川省自然資源廳供圖

“黨和國家信任我,讓我當這個地災監測員,我身上就有一份責任,不能離開!”這是一句簡單朴素的話,說話的人,叫周朝能,是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鬆潘縣小河鄉豐河村的一名地災監測員。

四川阿壩州鬆潘縣,群山夾峙,扼關據隘,是個山勢險要、地災頻發的地區。從2012年開始,周朝能便擔任了鬆潘縣豐河村樓子壩組韓家溝地災監測員,到如今已有9個年頭。9年來,他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愛崗敬業、恪盡職守,用責任和擔當詮釋了一位“百姓守護者”的本色。

地災監測作為基層地災防治工作的一項重要職責,擔子重,壓力大。為保護好群眾安危,周朝能時刻緊繃著“安全”這根弦。“我承擔的是守護生命的任務。”他說,如果有人因為自己的疏忽發生意外,一輩子都不能安心。

2019年8月19日晚,阿壩州東南部持續出現強降雨天氣,勞累了一天的豐河村村民早已進入夢鄉。但此時的周朝能卻沒有心思睡覺,他把地災氣象預警短信翻出來看了又看,總覺得今晚的雨下得讓人很不安心。躺在床上的他整晚都豎著耳朵聽外面的聲響,還不時打著手電出門巡查。20日凌晨4時,雨越下越大。聽著雨聲心神不寧的周朝能想著反正也睡不著覺,便又一次出門對隱患點開展了地災巡查。

“不好,漲水了!”剛出門不久的周朝能本能地發現溝裡的水比平時高了一大截。根據以往的經驗,他意識到可能會發生山洪泥石流。

“老太婆!”他連忙沖回家,“快把孫子(衣服)穿起,出去躲起,雨下得太大了,恐怕這條溝要沖泥石流了,我去喊其他人!”周朝能一邊喊著,一邊拿起手電和銅鑼就往外跑,冒著瓢潑大雨敲響了預警信號,並沿著溝道挨家挨戶地呼喚住在周圍的40多戶村民,幫助他們馬上轉移到安全場所。

不一會兒,受持續的暴雨影響,周朝能出門時看到的上游小溝,此時已經慢慢變成了一條混雜著碎石泥漿的小河。看著不斷上漲的水勢,周朝能臨危不懼,依然拼命地敲打銅鑼,喚醒熟睡的村民。直到他把沿溝的村民都叫醒並實施避讓轉移后,才想起家中妻子和孫子的安危。待他打算再返回看看的時候,突然聽到了震耳的轟隆聲,感覺地動山搖。上游的山洪泥石流大量涌下,沖進了豐河村樓子壩組,把周朝能和另外6戶的房屋徹底沖毀。

萬幸的是,在山洪泥石流到來前,豐河村樓子壩組53戶205人已全部及時轉移到了安全地帶,其中也包括了周朝能的家人。正是由於周朝能提前發出的預警信號,成功避免了3人被埋和數十人受傷。

“幸好那天我起來看了。”說起那場山洪泥石流,周朝能有點激動,房子沒了還可以重建,在他心裡最過意不去的是災害來臨的時候,沒有待在家人身邊。但是守土有責,為了保証受威脅群眾的安全,周朝能必須作出選擇和犧牲,妻子也很理解支持他的工作。

雖然及時避險能挽救群眾的生命,但有的時候,周朝能也會遇到受威脅村民不理解、不配合撤離的狀況。在一次避讓轉移過程中,一位80多歲的老太太就不願意離開家。在多次勸說無果的情況下,周朝能不得不強行將老人背了出來。“離開的時候,山洪已經漫到小腿以上了。”回想起當時的情景,周朝能還有點后怕。

今年的汛期強降雨來勢洶洶,對周朝能來說,已經能夠從容應對了,“白天還好,如果是晚上下暴雨,就要通宵監測,有時要巡邏7、8次。一旦發現有山體塌方、泥石流的苗頭,就要第一時間通知村民,迅速實施避讓轉移。”

周朝能還根據多年的監測經驗,總結了一套自己開展地災監測的土辦法:“防山洪,我們首先看水位的高低,水的顏色和聞氣味,水位高低可分辨上方雨量的大與小,水的顏色和氣味可以區分泥石流和水的不同。溝上方傳下來的聲音大小,可以辨別泥石流規模的大小。其次,我們在日常中注意樹木的傾斜度,如果傾斜得厲害就証明那個地方在垮塌。”

面對工作,周朝能九年如一日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地對待地災監測事業﹔面對災難,周朝能“舍小家為大家”。這個普通又不普通的地災監測員,義無反顧把群眾的安危扛在自己肩上。

8月11日,四川省迎來入汛以來最強降雨,和周朝能一樣,全體地災監測員們又一次站到一線,緊盯隱患,雨中巡查,守衛安寧。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