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川古城五個門 城門取名寓意深

2020年08月12日07:25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潼川古城五個門 城門取名寓意深

“潼川待我洗吟眸,如此江山是勝游。紅袖斗歌才拍手,綠鬟對舞盡纏頭。箜篌急撚風生座,鼙鼓連撾月上樓。一夜不眠雞戒曉,又騎鋪馬過綿州。”

這是宋末詩人汪元量(公元1241—1317年)寫的詩歌《潼川府》,描寫的是當年綿陽市三台縣的繁榮盛況。

潼川古城建城歷史可上溯至1500多年前,南朝劉宋文帝元嘉九年置北伍城縣,開始修筑城池,唐時設梓州、梓潼郡,唐至德二年成為東川節度治所,屬於四川第二大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與成都齊名。

現在的潼川古城,主要成型於明朝。明天順年間,潼川州知州譚道生、蔣容相繼修筑,到了明嘉靖年間,知州趙德宏重修,建有城門四座,東門叫東流,西門叫通蜀,南門叫南熏,北門叫川北﹔城高一丈六尺,周長九裡﹔護城河寬四丈,引西溪九曲水注入其中。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三台知縣徐世楹組織人力,對城垣及譙樓等進行了空前規模的改造,牆體改為石砌並加高增厚,城上增設了炮台和垛口。

實際上,三台城設五個城門,西門稱“通蜀”,東門稱“東流”,兩門一線貫通,寓“大道通衢,商賈流暢”之意。而北門與南門卻故意錯開,是為風水趨吉而設,因為“五行”中北屬火,南屬水,水火相克,避而趨吉。南門稱作“南薰”,相傳自中華人文始祖舜所吟唱的《南風歌》:“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知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古時將南風稱作“薰風”,即財富之風。

由此可見,三台古城是建立在“南薰風揚,富甲一方,城固四方,保民安康”這樣一個風水形勝之地。

至於縣城第五門——老西門,則是為點明城西牛頭山是三台山龍脈之延伸,即為“引龍脈入城”之意,也為其后增開學街小東門,寓意“多東西”(五行中,東為“金”、西為“木”)。

明清遺存的潼川古城牆原長5000米,現存約2500米,東城門、南城門保存完好。2013年,古城牆和東、南城門被公布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記者 祖明遠 整理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