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省新鮮水果出口同比增10倍,茶葉出口同比增1.6倍——

“川字號”農產品乘風破浪出海去

2020年08月11日06:43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川字號”農產品乘風破浪出海去

“近期,又有一批茶葉發往北非。”進入8月,四川省百岳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蔣靜偉更加忙碌,“3月,我們的茶葉首次走出國門。迄今,出口量已達200噸。”

為出口訂單忙碌的,不只是蔣靜偉。7月23日,40噸合江荔枝起運,經深圳轉口北美。

今年以來,海外訂單不斷增加,讓更多“川字號”農產品陸續跨出國門。成都海關統計顯示,前6月,四川新鮮水果出口同比增長1010.4%,茶葉出口同比增長165%,水產品、糧食制品等同樣增長明顯。

復產早品質好帶動銷量

“一些地方到現在都還沒復產,我們就佔了先。”提及農產品外貿訂單增加,從事農產品外貿生意的成都商人李准給出了自己的看法。業內不少人士也認為,新冠肺炎疫情下,產銷體系率先恢復,是“川字號”農產品加速“走出去”的首要因素。

“我們的應季蔬果基本做到應收盡收。”省園藝總站相關負責人介紹,四川省在2月初就組織搶收搶種,並率先撤銷農村道路卡點,加快鮮活農產品外運步伐。

知名度越來越高,也是“川字號”農產品擴展市場的有利條件。“一提四川的茶葉,人家立馬來了興致。”蔣靜偉說,去年12月舉行的“中國夾江—中亞區域經濟合作推介會”上,他第一次碰到國外客戶就拿下了訂單。

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川字號”農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名氣,要歸功於近年來一系列涉農展會“國際化”。僅去年第七屆四川農博會上,就吸引31個國家和地區、1300家企業參展。今年6月,四川還啟動農產品出口國別“雲推介”系列活動。

有名氣,也有價格優勢。“受疫情影響,不少地區都在採收環節提高了機械化。”川茶品牌促進會會長段新友介紹,以茶葉為例,今春全省茶葉主產區機械採收率達41%,比往年增加10個百分點。僅這一項,人工成本就下降七成。

品質提升,是四川農產品打開國際市場的保証。“我們禁止使用農藥。”資陽安岳縣檸檬產業局局長田再澤介紹,當地建立了檸檬種植投入品(農藥、化肥)黑名單。

安岳檸檬、蒙頂山茶等,已入選中歐地理標志協定保護名錄,拿到進入歐洲市場的“門卡”。

補短板瞄准高端和規模

“還有短板。”省農業農村廳合作交流處調研員寧雙璐說,四川農產品外貿起步晚、體系不成熟、規模小且產品集中在中低端。

起步晚,意味著四川農產品出口更多的是“借船出海”。這在川茶出口貿易上尤為明顯。統計顯示,上半年四川茶葉出口中80%依賴中間商轉口。

無法實現點對點貿易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是,配套體系不足。

“保鮮包裝廠是一大短板。”把合江荔枝賣到北美的中荔集團董事長陳耀華介紹,出口對於蔬菜鮮果保鮮等要求極為嚴格。但在四川,無論是產地冷鏈,還是保鮮包裝都相對缺乏。

出口的“川字號”農產品多在中低端,這是業內人士的共識。“從價格上就能看出來。像茶葉,原料茶居多,精制的很少。”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坦言,四川省出口的茶葉、鮮果等農產品,品相和檔次大多處於中低端,“高端的隻有紅心獼猴桃、魚子醬等”。

受制約的還有出口體量。前6月,四川茶葉出口1378.4噸,鮮果出口4萬噸。“農業是出口越多,話語權就越大。”四川農業大學原副校長楊文鈺說,如何穩定擴大疫情后的出口市場,四川涉農部門、企業須提前謀劃。

做好三件事擴大國際市場

“對農業大省四川來說,開拓國際市場意義重大。”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楊秀彬提到,近年來,隨著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不斷完善提升,“川字號”農產品打開國際銷路的願望越發迫切。

練好內功、做好對外展銷平台、拓寬外貿渠道,是省農業農村廳交流合作處處長蔡軍軍給出的對策。蔡軍軍認為,練好內功是“川字號”農產品走出國門的根本。

怎麼練內功?陳耀華表示,要保証種植環節品質優,保障運輸過程中不變質。標准化種植和配齊冷鏈物流,是蔬菜鮮果等農產品出口的前提和基礎。

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借助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推廣良種、良法等,實現水果等特色農產品種植管理環節標准化﹔借助跨區域農業社會化,加快農產品烘干冷鏈物流綜合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推動鮮活農產品在產地初加工。預計年內,全省農產品冷鏈靜態庫容將達760萬噸。

對外展銷平台的打造,側重與重慶攜手“走出去”。根據川渝雙方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四川和重慶將整合資源,共同舉辦境外品牌農產品專場推介會,借助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將特色農產品帶向東盟市場。

外貿渠道的拓寬,重點是建設本土農產品國際貿易港和繼續推動“借船出海”。楊秀彬透露,接下來將在整合已有資源基礎上,在成都青白江區打造農產品國際貿易港。目前,成都海關已將合江荔枝、安岳檸檬、會理石榴、攀枝花芒果等列為出口重點品種。(四川日報記者 史曉露 王成棟)

(責編:高紅霞、章華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