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首個市(州)考古工作站為何落子眉山?

2020年08月03日07:25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我省首個市(州)考古工作站為何落子眉山?

  近日,全省首個市(州)考古工作站——眉山考古工作站挂牌成立。

  門檻極高、管理極嚴的考古發掘工作,為何要“下移”至市(州)一級?四川省第一個市州考古工作站,為何會落子眉山?這一創新將為四川考古乃至文旅事業帶來哪些影響?

  補齊短板 解決考古工作中的技術、人力難題

  眉山市擁有館藏文物3.9萬件,江口沉銀文物5.2萬件,不可移動文物1300余處,文物資源擁有數量位居全省市(州)前列。但位於眉山的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卻是四川考古人的一段難以忘懷的“傷痛”。

  一直以來,眉山市彭山區江口街道都流傳著“張獻忠在此沉銀”的傳說。數十年來,此地都曾發現過文物。

  但按遺址文物不主動發掘的原則,江口街道的水下文物長期“沉睡”江底。這也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近年來,從這裡挖出的多個珍貴文物一度流落民間。

  2016年,國家文物局批准了對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的搶救性發掘,局勢迎來轉機。通過三期考古發掘,此地出水文物5.2萬件。

  “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的發掘讓全省考古界意識到,在現有體制和法律框架下,要杜絕類似的問題再次發生,唯有整合省、市、縣多級考古力量,形成合力,才能加大地方文物的保護和開發。”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唐飛介紹,現有條件下,市(州)考古工作面臨幾大難題——

  一方面,我國考古發掘實行團體和個人領隊負責制,隻有具有考古發掘團體領隊資格的人才能帶隊開展考古發掘工作。考古發掘工作還需要地方具備足夠的發掘設備、實驗室和文物修復整理基地。這些對於一個市(州)而言,頗具挑戰。另一方面,由於市(州)一級沒有主導發掘的權利。從發現文物到做出最早處理決定,中間耗時至少半個月,不利於文物保護。

  “眉山考古工作站的成立,就補齊了技術、人力資源不足和考古領隊資質匱乏等方面的短板。”眉山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廣旅局局長、市文物局局長劉友洪介紹。

  省地合作 壯大眉山考古力量

  7月29日,眉山市文物保護研究所,眉山考古工作站內十分忙碌。

  “同事們一部分趕去彭山研究江口沉銀遺址博物館的建設事宜,另一部分去了彭山一處新出土900多件器物的墓群。”談起新機構新職務,眉山市文物保護研究所所長、眉山考古工作站常務副站長楊宇用“忙”字形容。

  眉山考古工作站是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眉山市文物局共建的臨設辦事機構。目前工作站的10余名成員,分別來自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眉山市、縣兩級文物部門,其中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中心主任劉志岩兼任眉山考古工作站站長,眉山市文物保護研究所所長楊宇則兼任工作站常務副站長。站內設有考古調查勘探發掘部、文物保護修復部和學術研究部,主要負責眉山范圍內的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和出土文物的修復、保護等工作。

  工作站對當地考古又有哪些改變?“通過眉山考古工作站的省地合作,能及時做好發掘前期保護籌備和基本建設的協調,縮短發掘批復時間,同時省文物行政部門最少隻需派出4個人的團隊,通過省級團隊+市級團隊+縣級團隊的工作模式,便能應對全市的考古工作,這能實現考古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更有利於文物的發掘和保護。”在省文物局考古處處長賀曉東看來,眉山考古工作站的建立,對於整合壯大全省考古力量和隊伍,打通省市縣三級文物發掘和保護體系,統籌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傳承等工作具有重大的時代意義。

  “僅近三年來,在眉山的重大項目建設中,發現了49個文物遺址。”劉志岩告訴記者,隨著地方經濟的發展,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文物古跡被發現,有了眉山考古工作站,它們的安全將進一步得到保障。

  而劉友洪也表示,眉山將依托考古工作站培養一批專門人才,壯大眉山考古力量,並以此為基礎,推動眉山市地下文物埋藏區劃定和基本建設考古前置工作,在配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更好地保護珍貴地下文物。(四川日報記者 樊邦平 王青山)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